|
什么是造口缺血壞死?腸造口缺血壞死是造口術后最為嚴重的早期并發癥,常發生于術后24~48h內,據統計腸造口壞死發生率為2.3%~17%。
腸造口缺血通常是手術技巧不正確所致,導致造口血供不好、手術中損傷結腸邊緣動脈、腸造口腹壁開口太小或縫合過緊、嚴重的動脈硬化、因腸阻塞過久引起腸腫脹導致腸壁長期缺氧、腸造口腸系膜過緊等。
急性(早期)腸造口粘膜壞死表現為腸造口外觀局部或完全變紫,若及時給予適當處理,絕大多數變紫的腸造口組織可能會恢復正常;但如無改善則會變黑,最后導致粘膜壞死;腸造口壞死如未得到正確及時的處理,排泄物可引起腹膜炎和腹腔感染;嚴重的造口壞死,造口粘膜全部呈黑色需立即行造口重建手術。
慢性(晚期)腸造口粘膜壞死表現為腸造口粘膜蒼白、干涸,繼而粘膜變成灰褐色,最后粘膜壞死。但長期服用瀉劑的患者常見結腸粘膜色素沉著癥,腸粘膜呈暗黑色,需鑒別。 ——摘自《中國腸造口護理指導意見 2013版》 上一篇造口缺血壞死的推薦處理意見下一篇腸造口康復期健康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