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口在中國的發展歷程造口一般是針對直腸、膀胱病變(如直腸癌、膀胱癌、腸梗阻等),為了保住患者的性命,醫生手術切除病變的部位,例如,直腸癌會切除直腸、肛管,膀胱癌會切除膀胱,然后在患者的腹部左側或者右側開一個口。 大便或者小便通過該造口不自主地排出體外,這類患者在出院以后將需要在造口處粘貼一個袋子來裝排出的東西。醫學上稱這類患者為"造口人“ 造口治療與護理是一門新的學科,隨著近代造口技術及護理的進步,人們現在對生活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腸造口本身的術后康復治療及護理越來越被重視,需要護士不斷追蹤病情,延續后期護理治療,因此產生了專職的腸造口治療師—ET。比如就有著名的上海金山醫院的蔡蘊敏老師,就是我們中國第一代國際認證造口師。 腸造口治療師主要的職責是負責腹部造口的護理、預防及治療腸造口的并發癥。為患者提供一系列后續服務,如咨詢服務,身體及心理和飲食方面的護理,以達到患者有效控制疾病,最終達到完全康復。目前除了造口,造口治療師還需要負責慢性傷口、瘺管、褥瘡以及足部潰瘍等的護理。 為了與國際接軌,更好的促進學科的發展,1988年喻德洪教授在訪問了美國的克里夫蘭基金醫院和腸造口治療學校后,就決心在中國辦個培訓班,于是在上海長海醫院成功的舉辦了首屆“腸造口培訓班”及學術研討會。學員來自國內各大醫院的主治醫師和年資高的護士。至今已培養上千名的醫生及護士。 隨著國內外學術界的不斷交流,我國不僅開辦了學習班,也成功舉辦了造口聯誼會。這種聯誼會先后接待了來自各國的專家和我國香港、臺灣地區的有關醫療護理專家,為腸造口護理治療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有益的推動作用,也更好的拉近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互動,交流造口護理的經驗及介紹造口相關的新技術和護理。通過聯誼會,病友之間的相互鼓勵,解決了不少造口患者的心理方面的護理問題。 2000年,為了表彰喻德洪教授在中國造口事業的偉大貢獻,國際造口協會(ZOA)授予喻教授最高獎勵——職業奉獻獎,這也是國際上對我國造口事業的一種肯定。 為了引起全世界對腸造口患者的關注和了解,國際造口協會(IOA)建議,把1993年10月的第1個星期六(10月2日)定為世界造口日,在全世界范圍內組織活動。通過世界造口日的活動,使造口者知道互相幫助的重要性并自覺組織起來,使醫學界知道采用多訓練途徑促進造口患者康復的價值, 這個紀念日從1996年開始,每3年舉行一次,每次定在10月份的第一個星期六。2015年10月3號,是第8個“世界造口日”,同年造口日的主題是“Many Stories,One Voice”(不同的故事,同樣的心聲) 1984年甘肅省人民醫院尹伯約等編寫《人工肛門》一書并出版,1988年首屆造口治療師研討會在上海長海醫院舉辦,于1988年4月上海造口聯誼會成立,1993年日本造口協會一行18人來我國上海交流學習,標志我國的造口事業發展在亞洲處于領先地位,1997年臺灣及香港造口協會先后來到上海學習交流,把先進的造口技術與護理知識傳播到世界各地。1988念叨1999年,浙江腫瘤醫院在杭州舉辦國際腸造口學術會議,到會的包括美,英,日,法等30個國家參加,2001年。第二次國際造口學術會議在上海成功舉辦,WCET主席 Nancy Faller參加會議并給予很高的評價。 2001年2月,廣州中山大學腫瘤醫院成立了國內第一所造口治療師學校,首期培養了11位造口治療師,對造口護理事業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使我國造口護理事業走向更高的一個新臺階。與此同時在上海建立了造口圖書館和造口博物館,并在廣州創辦了造口報刊,為造口人設立了“造口之友”等等專欄,深受同行及造口者的喜愛。至今為止造口治療師學校遍地開花。每年為我國的造口領域輸送大量的國際認證造口師,據現在統計,我國造口師人數突破2000人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