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腸造口術后處理回腸造口術術后做如下處理: 1.導管應妥為固定,防止脫落,保持導管通暢。 2.術后胃腸減壓,待腸蠕動恢復后拔除胃管。 3.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腸蠕動恢復后,小腸造口可排出大量腸液,易致水及電解質平衡紊亂,此時應準確估算損失量,按補液原則補充。待1~2周后,腸管吸收增加,腸液排出量逐漸減少,糞便變稠,此時則較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4.妥善保護造口周圍皮膚,防止糜爛。因小腸液內含有多種消化酶,較易侵蝕皮膚,造成糜爛,日久則形成潰瘍。早期可用保護膜保護,或以醫用膠在皮膚上涂布。皮膚如已糜爛,可以氧化化鋅、甲紫糊膏保護。腸腔內置管將腸液引出,以減少其與皮膚的接觸。嚴重的皮膚糜爛可用烤燈烘烤。 5.保持導管清潔,用于灌注營養的小腸造口,可于術后2~3d開始從導管內滴入葡萄糖液或混合奶。 6.每次灌注食物后應以清水沖洗管道,防止食物在導管內腐敗,下一次灌注隨食物進入腸道引起腸炎。 7.病情好轉后,應及早關閉造口,避免長期丟失腸液,尤其是高位小腸造口。 關閉造口的時間一般在術后3~4周,此時病兒一般情況好轉,營養情況改善,血紅蛋白回升,水與電解質紊亂已經糾正,加之遠端腸管通暢,腹腔內無感染,造口周圍皮膚無嚴重糜爛時,即可行造口關閉術。 上一篇回腸造口術后飲食下一篇回腸造口術后出院健康宣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