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肛門掉了”這種事竟然是真的!它的病名叫直腸脫垂!“肛門”還真可能脫掉!聽起來蠻嚇人的~~ 29歲的小趙(化名)前幾天就因為“肛門掉了”做了手術。 小趙是河南在漢務工者,因“便時肛內腫物脫出2小時”由急診收入普外科,急性痛苦面容,醫生細細一看,脫出物為直腸黏膜及系帶,大小約12cmX15cmX15cm,足有剛出生嬰兒頭部大小,表面粘膜發紅可見糜爛滲血,肛腸外科和胃腸外科的醫生們急忙將患者推送到治療室,幾番嘗試還納,石蠟油用了不少,無奈脫出物實在龐大,而肛門口在疼痛狀態下又緊緊縮著,心有余而力不足...... 科室緊急聯系胃腸外科鄧文杰主任、肛腸外科呂警軍主任共同診斷為:直腸脫垂,并和普外科主任姚磊一起討論制定了治療方案。完善了相關術前檢查后,7月15日上午,姚磊主任帶領手術團隊為患者實施了全麻下行經肛門直腸切除術+回腸造口術+腹腔鏡腸粘連松解術。手術順利,術后轉ICU。 患者在病區活動 管床醫生在詢問下得知,原來該患者曾在2015及2016年因為直腸脫垂做過2次手術,1次全麻后還納手術,1次腹腔鏡下直腸脫垂懸吊手術。 普外科醫護團隊每天都密切關注著這位外省的小伙子,注重對他的日常護理及人文關懷,讓小伙子在異鄉感覺到家的溫暖。 目前患者已可以下床活動,精神不錯,飲食也慢慢回復正常。 科普時間“肛門掉了”真正的名字叫做——直腸脫垂,又稱“脫肛”,它是一種還算常見的肛腸疾病。直腸脫垂最大的原因就是先天性肛門括約肌功能發育不全,導致括約肌的力量比較薄弱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肛門收縮功能的障礙導致的,有時,患者長期發生便秘、腹瀉或慢性咳嗽等癥狀時,也會使直腸脫出。 脫出的部分如果只是直腸黏膜,稱部分性脫垂。如果是全層腸壁,則稱完全性脫垂。 直腸脫垂可以自行恢復嗎? 直腸脫垂多發生于兒童和中老年女性。兒童直腸脫垂多為黏膜脫垂,通常5歲前可自愈,那么成人直腸脫垂是否可以自愈呢? 早期的直腸脫垂可自行縮回至肛門內,隨著病情發展,脫出腫塊須用手幫助回納。長期或晚期病例,大小便均可失禁。 幼兒直腸脫垂多可自愈,故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即隨著小兒的生長發育,骶骨彎曲度的形成,直腸脫垂將逐漸消失。 成人完全型直腸脫垂的治療以手術為主,因為不同于幼兒,成人的身體成長已停止,直腸脫垂自愈的可能性就非常之小了。 直腸脫垂主要有哪些臨床癥狀? 早期:便后有黏膜自肛門脫出,可以自行縮回;以后漸漸不能自行恢復,需要用手上托復位,經常會有少許黏液自肛門流出,排便后有下墜感和排便不盡感,排便次數增多。 晚期:脫肛在咳嗽、噴嚏、走路、久站或稍一用力即可脫出,脫出后局部有發脹感,也可感到腰骶部脹痛,脫出的黏膜有黏液分泌,黏膜常受刺激可發生充血、水腫、糜爛和潰瘍,分泌可夾雜血性黏液,刺激肛周皮膚,可引起瘙癢。 嵌頓:由于肛括約肌松弛,很少發生嵌頓,一旦嵌頓發生,患者即感到局部劇痛,腫物不能用手托復位,脫出肛管很快出現腫脹,充血,黏膜皺襞消失。如果不及時治療,可發生絞窄和壞死。 怎樣預防直腸脫垂? 1、注意生活規律、合理膳食。 2、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防止大便干燥,上廁所避免久蹲。 3、便后和睡前建議熱水坐浴,刺激肛門括約肌收縮,對預防直腸脫垂有積極作用。 4、有習慣性便秘或排便困難的患者,除了要多食含纖維素的食物外,要積極采取措施改善便秘,且排便時不要用力過猛。 5、得了腹瀉或腸炎要及時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6、婦女自然分娩后注意充分休息,以保護肛門括約肌的正常功能,有子宮下垂和內臟下垂應及時治療。 直腸脫垂不治療的危害 1、感染:直腸脫出后病菌容易侵入腸道,引發腸道炎癥、肛周皮下膿腫等等。 2、潮濕:部分病人由于肛門括約肌松弛,收縮無力,常有粘液自肛內溢出,以致有潮濕感。或因其脫出,沒有及時復位,直腸粘膜充血、水腫或糜爛,粘液刺激肛周皮膚而引起瘙癢。 3、粘液刺激:由于直腸脫出,腸液流溢,容易刺激肛周皮膚導致肛門瘙癢,可造成肛門濕疹等疾病的發病這是常見的脫肛的危害。 4、黏膜充血水腫:脫肛的危害還包括直腸反復脫出、回縮,容易造成粘膜充血、水腫,導致大便帶血。 5、嵌頓:大便時,肛門脫肛未能及時復位,時間稍長,局部靜脈回流受阻,因而發炎腫脹,并導致嵌頓。這時,粘膜由紅色逐漸變成暗紅色,甚至出現表淺粘膜糜爛壞死、或脫垂腸段因肛門括約肌收縮而絞窄壞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