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直腸超聲小技巧直腸是消化管位于盆腔下部的一段,全長10~14cm。直腸在第3骶椎前方起自乙狀結腸,沿骶、尾骨前面下行,穿過盆膈移行于肛管。直腸并不直,在矢狀面上形成兩個明顯的彎曲:直腸骶曲是直腸上段沿著骶尾骨的盆面下降,形成一個突向后方的弓形彎曲,距肛門7~9cm;直腸會陰曲是直腸末段繞過尾骨尖,轉向后下方,形成一個突向前方的弓形彎曲,距肛門3~5cm。在冠狀面上也有3個突向側方的彎曲,但不恒定,一般中間較大的一個凸向左側,上、下兩個凸向右側。當臨床進行直腸鏡、乙狀結腸鏡檢査時,應注意這些彎曲部位,以免損傷腸壁。 我院自上世紀90年代末開展經直腸超聲,有一定的實踐經驗。上面的一段話來源于第八版解剖學教材。我們的經直腸超聲若不注意上述細節,確實可以導致患者不適,但我們的超聲教材似乎沒有提出:經直腸超聲如何操作避免直腸會陰曲、直腸骶曲損傷和這些彎曲導致的不適?今天談一點實踐經驗,希望對初學者有所幫助。 1,一般左側臥位,抱膝。首先舒緩患者情緒,囑患者放松。 2,適當潤滑肛周。用探頭肛周旋轉,緩慢進入肛管。進入肛管的探頭方向是稍微朝向前方。忌蠻進。 男性 女性 3,肛管2-4cm,經過肛管有一個落空感。然后探頭方向朝向后方推進。 微信視頻預覽查看 舒緩患者情緒,適當潤滑肛周,根據直腸生理彎曲的解剖方向,緩慢推進探頭可以防止這些彎曲的損傷,緩解患者不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