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直腸癌」 從診斷到治療 下大家好,上期《醫海縱橫》金寶與大家探討了結直腸癌的小知識,本期金寶將帶領讀者大大們走進結直腸癌的診斷篇,綜合介紹結直腸癌的診斷方法。 NCCN指南建議50歲開始進行結直腸癌篩查,篩查方式為每年或每兩年進行大便隱血篩查,每五年進行乙狀結腸鏡(或每十年進行纖維結腸鏡)篩查。大便隱血陽性患者必須進行結腸鏡檢查。如果有額外的危險因素,如一級親屬被確診為結直腸癌,則篩查需要從更早開始。對于高風險家族,指南建議在早期生活中對其實行更專業和嚴格的預防方案。具體各檢測方法介紹如下。
1、糞便檢測 結直腸癌是一類癌癥細胞波及結腸注以及直腸的癌癥。糞便檢測是用來探查結直腸癌的多種檢測方法之一。通常作為結直腸癌高危人群的常規體檢項目,對于年齡在 50 歲或 50 歲以上的人群尤其適用。此類檢查有助于早期發現癌癥,此時的治療效果也更好。最常見的糞便檢測包括:糞便免疫化學試驗 (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s, FIT)、愈創木脂糞便潛血試驗 (Guaiac Fecal occult blood test, gFOBT)、糞便 DNA (sDNA) 檢測。 (1)糞便潛血試驗 gFOBT是一種相當受歡迎的結直腸癌篩查方法,尤其是對那些不愿意接受結腸鏡檢查、CT結腸造影等侵入性檢查的患者。其主要目的是檢測糞便中的血紅素。 (2)免疫化學糞便潛血試驗(FIT) FOBT法的大便隱血試驗能有效降低結直腸癌的死亡率,患者進行免疫化學法檢測大便隱血時無需限制飲食。但此方法特異性高,敏感性差,特別是對于篩查結直腸腺瘤。 (3)糞便DNA (sDNA) 檢測 sDNA在篩查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高危息肉及鋸齒狀腺瘤方面較FIT更好,但成本和取樣限制了其推廣應用。 注意 糞便檢測需要在檢測前 2~3 天內避免攝入某些食物。具體食物限制取決于采用哪種糞便檢測方法。如果不確定食物限制,請務必咨詢臨床醫生。 如果正處在月經期間或痔瘡活動性出血的情況下,不能做糞便檢測。同時要注意,用作樣本的糞便絕對不能接觸到某種使水變藍的抽水馬桶清潔用品。
2、腫瘤標志物 在結直腸癌的診治上,糖類抗原 19-9 (CA19-9) 和癌胚抗原 (CEA) 是常用的腫瘤標志物指標。 CEA 和 CA19-9 都不是結直腸癌的特異性抗原,不能用作早期確診。但是,對于懷疑結直腸癌的患者,其水平的升高仍能起到輔助診斷的作用。 另外,CEA 和 CA19-9 在估計患者預后、評估療效和術后復發轉移等方面也有重要的價值。 (1)CEA 癌胚抗原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是一種蛋白質,早在胚胎時期就已經存在于各種內臟器官。嬰兒出生后,血液中 CEA 含量逐漸減少,到成人階段,血清 CEA 水平一般是非常低的。成人血清 CEA 有部分來自于結直腸癌細胞的分泌,大約 70% 的結直腸癌患者 CEA 高于正常。 CEA 的升高程度與結直腸癌的分期有關系。在早期結直腸癌患者,大約 25% 會出現 CEA 升高,中期以上患者 CEA 升高的比例明顯增加。 除了結直腸癌之外,胰腺癌、胃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患者中,一半左右會出現 CEA 異常。因此,一旦發現 CEA 異常(尤其是 40 歲以上人群),一定要警惕惡性腫瘤的可能性,應盡早到醫院進行結腸鏡和胃鏡檢查。 (2)CA19-9 CA19-9 是結直腸癌細胞分泌的一種蛋白,可以作為結直腸癌輔助診斷的腫瘤標志物。 不過,與 CEA 相比,結直腸癌患者 CA19-9 陽性率較低,只有大約 27% 的結直腸癌患者 CA19-9 會升高。 對于結直腸癌患者而言,CA19-9 更加重要的作用是判斷預后和提示早期復發。 CA 19-9 升高的水平和腫瘤分期有很大關系,腫瘤越晚期,數值越高。 如果治療之后,CA 19-9 數值迅速下降到正常,說明治療有效。 復查隨訪過程中,連續數月復查發現 CA 19-9 不斷升高的時候,要警惕可能出現復發或轉移。 除了結直腸癌之外,作為腫瘤標志物,CA19-9 在胰腺癌、膽管癌、肝癌、胃癌、卵巢癌、宮頸腺癌患者中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胰腺癌患者升高的比例最高。發現 CA19-9 升高后,需要多方面考慮,注意上述器官的惡性腫瘤。體檢發現 CA19-9 升高,如果經過檢查沒有發現腫瘤跡象,可以隔 1~2 個月再次復查,比較兩次檢查的變化。如果 CA19-9 越來越高,就需要進一步深入檢查。 除了 CA19-9 和 CEA 之外,其他次選的結直腸癌腫瘤標志物還包括:糖類抗原 50 (CA 50)、糖類抗原 72-4 (CA 72-4) 、糖類抗原 242 (CA 242)。
3、其他血液檢查 (1)鈣衛蛋白(calprotectin) 鈣衛蛋白是一種來源于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的含鈣蛋白,占細胞總蛋白質的5%,能和鋅結合,有殺菌作用。其表達具有組織或細胞特異性,可作為急性炎性細胞活化的標志物。它可以在血漿、尿液、糞便、腦脊液、唾液、滑膜液以及結腸活檢中被檢測。 (2)Septin 9 基因甲基化測試 Epi proColon測試的結果用于篩查成人或50歲以上的成人,有陽性的Epi proColon測試結果的病人應該被推薦做結腸鏡檢查。在指導患者管理的過程中,應將Epi proColon試驗結果與醫生的評估和個體風險因素結合起來。 (3)ctDNA/cfNDA/miRNA檢測 隨著二代測序NGS的技術和液態活檢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循環腫瘤DNA(ctDNA)、游離DNA(cfDNA)和微小RNA檢測技術的快速發展,CRC患者血清中更多的ctDNA、cfDNA和miRNA被檢測與分析,將伴隨靶向藥物的治療向精準醫學不斷邁進,相信會有更多的ctDNA 、cfDNA 和miRNA可作為CRC的檢測與篩查標志物,并隨著這些臨床研究不斷深入和進步。
4、結腸鏡檢查 結腸鏡檢查是醫生通過檢查大腸內部情況來尋找引起腹痛、直腸出血或排便習慣改變等癥狀的可能原因的一種檢查方法。如果年紀超過 50 歲,結腸鏡檢查也用于結直腸癌的篩查。 檢查前至少24小時需要限制飲食。固體食物通常都是被禁止的,但可以飲用一些清淡的流質,比如:咖啡、清湯、水、運動飲料。進而根據醫生指示排空直腸進行檢查。
5、影像學檢查 (1)CT 檢查 CT(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能夠分辨不同密度的組織,克服結構重疊現象,從而可以檢查人體各個層面的影像。CT檢查分為平掃和增強掃描兩種。 對于結直腸癌而言,CT 難以鑒別腫瘤的良惡性,僅能夠提示結直腸存在占位性病變,以及由占位導致的腸梗阻等繼發性改變。其臨床價值主要體現在協助分期,從而指導治療方案的制定和預后的評估。臨床上常運用 CT 增強掃描結合 CT 平掃,以提高檢出率,避免漏診。 (2)MRI 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在臨床上的應用與 CT 類似,可用于病灶的定位和定性,多用于協助分期,還可進行組織的功能成像。MRI 具有良好的軟組織分辨能力、多參數和多方向成像、無損傷、安全等特點,現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但MRI存在局限性,成本高昂、成像速度慢、噪音大,并且檢查受含鐵磁性物質限制。少數患者在檢查過程中,可能出現幽閉恐懼癥。 (3)PET/CT 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注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 是一種核醫學影像技術,通過向人體注入放射性核素,觀察該物質在代謝中的聚集情況,來高精度地顯示人體的代謝及生化變化,從而達到診斷疾病的目的。近年來,PET 已發展成為了更加實用的 PET/CT,可同時反映病灶的病理生理變化和形態結構,明顯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PET/CT 對結直腸癌診療的主要價值,體現為在發現轉移灶方面具有很高的靈敏度。這樣可以全面了解病變的累及范圍,協助醫生進行準確的臨床分期,為選用合理的治療方案提供科學依據。另外,PET/CT 也是監測復發的重要手段。對于部分較小的復發灶,超聲、CT 及 MRI 難以與瘢痕組織相鑒別,而 PET/CT 可通過組織的代謝差異準確發現局部復發或術后轉移。 但由于其成本高昂,同時放射性物質對人體具有一定傷害,臨床上不推薦作為診斷結直腸癌的常規檢查。 (4)超聲檢查 腹部超聲注檢查是結直腸癌的輔助檢查手段之一,具有軟組織分辨率高、無輻射、可動態實時成像等優點。這種檢查能夠顯示腹部腫物的大小、形態,以及與周圍器官的關系。 超聲成本較低,檢查耗時較短。但由于結直腸為空腔臟器,超聲檢查在辨識非隆起的結直腸癌病灶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臨床上并不用于結直腸癌的早期診斷。
6、病理活檢 年過 50 ,人們就應每 10 年進行一次常規的結腸癌或直腸癌篩查。這些檢查可以是乙狀結腸鏡檢查或結腸鏡檢查。這兩項檢查都是使用一種細的軟性導管來查看結腸內部。結腸鏡檢查是查看整個結腸,而乙狀結腸鏡檢查查看的是結腸的一部分(乙狀結腸)。 如果醫生在受檢者的結腸或直腸內發現了任何看起來有問題的組織,他會取活組織檢查用以查看其是否發生了癌變。活檢是一種用于診斷癌癥的常規檢查手段,它也能檢測現有癌癥是否已擴散至周圍組織。 本期《醫海縱橫》就到這里,金寶下期與您不見不散。 -End- 原文發布時間 | 2019年2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