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雅醫院陳志康教授:聚焦結直腸癌診療熱點,助力基層醫院開展MDT在未來,ctDNA監測能成為臨床提前預警術后復發轉移的可靠手段。但相較于影像學和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等常規檢查,ctDNA檢測費用較高。未來若能下調費用,制定統一的標準,并開展更大樣本的臨床試驗,將有助于推動ctDNA檢測成為術后復發轉移的監測指標。 結直腸癌作為中國第二高發的癌癥,從術前的診療到術后的復發轉移一系列問題皆為醫患共同關注的熱點。而隨著現代醫學發展,腫瘤臨床診療以MDT(多學科診療)模式為翼,成功提高了診療水平,將結直腸癌疑難病例納入MDT模式中,能為患者提供更為規范合理的治療方案,延長患者生存時間。但由于我國地區發展和醫療資源分配不平衡,有條件開展MDT的多為發達地區的三甲醫院,基層醫院的MDT尚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如何推動基層醫院結直腸癌的MDT落地,是需要各界廣泛關注的一個課題。 本期《結直腸癌MDT中國行》欄目特邀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的陳志康教授針對結直腸癌診療熱點展開討論,為診斷、治療及預后全程的臨床決策提供意見,以助力更多基層醫院開展MDT。 陳志康教授:多學科診療模式首先在歐美國家提出,在腫瘤臨床診療的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針對結直腸癌這一病種,臨床上也開展了多次MDT。MDT的優勢體現在各科室的醫生集思廣益,取長補短,為患者制定個體化診療策略。由于不同的專科醫生專業知識存在差異,且對當前規范指南的理解各有不同,因此只有各科醫生一同進行討論,才能為患者制定更優的治療方案,達到延長生存時間,改善生活質量,甚至治愈疾病的目的,更好造福患者。 開展MDT的關鍵是需要固定時間、固定人員、在固定地點進行討論。但基層醫院的醫生工作繁重,且醫務人員較少,因此要想在基層醫院里推廣和開展MDT有一定難度。但隨著現代醫學發展,多學科診療模式已是大勢所趨,因此個人建議有條件開展MDT的基層醫院都應該開展,進一步優化患者的治療方案,提升診療水平。同時開展MDT也有助于專科醫生擴大專業知識面,形成知識結構的優勢互補。所以對于基層醫院,開展MDT前應當先決定好討論的時間、地點和人員問題。當院內醫療任務繁重或臨床病例不夠時,開展頻率可以設為每周一次或每兩周一次。另外,當MDT團隊沒有新病例可以討論時,可以一同回顧先前已討論的病例,溫故而知新;當臨床納入新病例時,就開展新一輪的MDT。總之,多學科診療模式有利于促進醫務人員之間更深層次溝通,并且,開展院際MDT會議還有助于經驗豐富的MDT團隊帶領新生團隊提高整體診療水平。 2.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多項研究表明MSI在結直腸癌的診斷治療和預后具有重要的價值。近年來,MSI再次成為臨床關注的重點,這得益于免疫治療的興起。請您談一下目前MSI檢測的臨床價值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陳志康教授:MSI(微衛星不穩定性)最早應用于二期結直腸癌臨床領域。免疫治療興起后,MSI再次成為臨床醫生和患者關注的焦點。 MSI檢測的臨床價值主要體現在指導治療、療效預測和遺傳篩選三方面。指導治療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MSI檢測能夠指導二期腸癌患者是否需要化療。MSI-H(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性)的患者一般很難從5-氟尿嘧啶治療中獲益,因此針對不存在其他高危因素的二期MSI-H結直腸癌患者,不建議行單藥口服氟尿嘧啶藥物的輔助治療。其次,MSI檢測能夠在免疫治療領域中指導治療。近年發現MSI-H患者對于目前現有的免疫治療藥物(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具有較好的應答反應,整體客觀緩解率都較高,尤其對雙免(PD-1聯合PD-L1單抗)反應率更高,甚至可達到100%的緩解。因此MSI-H結直腸癌免疫治療的關口正在前移,從原來的三線治療到二線再到當前的一線治療。 第二個臨床價值是療效預測。一般而言,MSI-H結直腸癌患者的整體預后和對免疫治療的應答反應都好于MSS患者。 第三個臨床價值是有助于遺傳篩選。由于發生MSI-H的原因是DNA錯配修復基因的缺失,而許多林奇綜合征患者往往都存在錯配修復基因缺失,因此通過MSI檢測可以檢測出遺傳家族性疾病,作為遺傳篩查的檢測指標。 3.結直腸癌復發轉移是目前患者談之色變的概念。但隨著治療手段的不斷進步,許多結直腸癌復發轉移同樣可以治愈,寡轉移就是其中一種可能治愈的復發轉移類型,請您談一下結直腸癌寡轉移的治療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