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腫瘤防治科普】結直腸癌知多少結直腸癌是威脅我國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癥之一,造成了嚴重的社會負擔。根據國家癌癥中心公布的最新數據,2016年中國結直腸癌新發病例40.8萬例,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病的10.04%;由結直腸癌導致的死亡病例19.6萬例,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的8.12%。 結直腸癌是什么? 結直腸包括結腸和直腸,而結腸根據在身體中所處的位置可分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盲腸和乙狀結腸。而在中國,以直腸癌最為常見,其次是結腸癌。 結直腸癌是怎么產生的? 結直腸癌的具體病因并未完全明確。目前認為該病是環境、飲食習慣、遺傳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瞧瞧這些危險因素:①結直腸癌家族史;②炎癥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③紅肉和加工肉類攝入;④糖尿病;⑤肥胖;⑥吸煙;⑦大量飲酒。 什么人最容易患結直腸癌? 患結直腸癌癥主要集中在高危人群 符合以下任何一項或以上者,列為高危人群: 1.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史; 2.本人有癌癥史(任何惡性腫瘤病史); 3.本人有腸道息肉史; 4.同時具有以下兩項及兩項以上者: ①慢性便秘(近2年來便秘每年在2個月以上); ②慢性腹瀉(近2年來腹瀉累計持續超過3個月,每次發作持續時間在1周以上); ③黏液血便; ④不良生活事件史(發生在近20年內,并在事件發生后對調查對象造成較大精神創傷或痛苦); ⑤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 ⑥慢性膽道疾病史或膽囊切除史。 結直腸癌的臨床表現? 結直腸癌起病隱匿,早期常僅見糞便隱血陽性,隨后可出現以下臨床表現:血便、膿血便、便秘、腹瀉、腹瀉與便秘交替、里急后重、腹痛、腹部腫塊、腸梗阻、腸穿孔、腹水以及全身癥狀(貧血、低熱、消瘦、惡病質)和腫瘤轉移引起的相關臨床表現。 如何預防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篩查 正是因為它不易被發現,等到出現明顯癥狀的時候,往往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因而,結直腸癌的早篩顯得尤為重要! 如果您屬于高危人群也不要害怕,因為絕大部分的結直腸癌是可防可控的,因為大部分結直腸癌的癌前病變很容易通過下列推薦的篩查方法發現。 ①免疫化學法糞便隱血檢測(FIT):推薦篩查周期為1年1次; ②多靶點糞便FIT-DNA檢測:推薦篩查周期為1年1次或3年1次; ③腸鏡檢查:腸鏡是結直腸癌篩查的金標準,一般推薦篩查周期為5~10年1次。 注意:雖然腸鏡檢查會讓人產生尷尬與不適,但是還是要做到定期檢查。 改變飲食習慣 ①多吃高膳食纖維,這里主要指的是粗糧,玉米、燕麥、大麥等,水果或豆類的纖維與結直腸癌發病風險無相關性; ②控制肉類、脂肪、糖類或甜品的攝入量; ③少飲酒或不喝酒。 科學運動 中等強度的運動,及每周5天以上,每次至少30min,可降低一般的結直腸癌發病風險。 罹患結直腸癌該如何治療? 1.早期結直腸癌及癌前病變:包括圈套器切除術、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內鏡下黏膜下層剝離術(ESD)、手術治療等。 2.中晚期結直腸癌:包括手術、化療、靶向、免疫、放療、局部治療、最佳支持治療等。 小編介紹了這么多,其實結直腸癌發病率逐年升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人缺乏預防意識,生活中不注意。要想達到較好的預防效果,主要還是靠大家的自覺行為,養成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并且長期保持下去。 這幾個建議大家一定要牢記! 1.飲食上要低糖、低油、低脂肪,多吃蔬果和粗纖維食物; 2.生活上要有規律,多運動,保持大便通暢,規律排便; 3.工作中要善于自我調節,做到勞逸結合,不要讓自己長期處于高壓的狀態下; 4.通常5年左右做一次腸鏡檢查,但是最好每兩到三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做到早診斷、早治療,降低疾病帶來的風險。 讓腸鏡檢查揪出這個隱藏的結直腸癌 篩查建議: 普通人群: 40歲后每5-10年做1次結腸鏡檢查 高危人群: 1、若篩查對象的2個一級親屬確診結直腸癌或進展性腺瘤,建議從40歲開始或比家族中最早確診結直腸癌的年齡提前10年開始,每5年進行1次結腸鏡檢查; 2、對于腺瘤性息肉綜合征患者或致病突變攜帶者,建議應每年進行1次全結腸鏡檢查; 3、對于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綜合征家系中攜帶致病突變者,建議自20-25歲開始接受腸鏡檢查,每2年1次,直到40歲,然后每年接受1次腸鏡檢查。 文字/王東雄、張鵬、楊晗、劉佳鑫 制作/吳梓玄 編審/鄭妮 審核/陳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