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地發文推動國產醫療設備,醫療器械國產化加速4月底,安徽省財政廳、省衛健委、省醫保局等多部門聯合發布《關于規范公立醫療機構政府采購進口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要求,所有公立醫療機構,自2022年6月1日起,未經批準,禁止采購進口產品。 2021年以來,浙江省、廣東省、四川省、山西省已相繼發布最新“進口醫療設備采購清單”,收緊進口醫療器械的產品種類和數量。 安徽上述的通知明確提出,公立醫療機構使用財政預算資金以及事業收入、經營性收入和其他收入等“自有資金”開展采購活動,應當嚴格執行政府采購關于進口審核的有關規定。單項或批量采購預算達到政府采購分散采購限額標準,確需采購進口產品的,實行審核管理。 “國內醫療器械國產化是大勢所趨,近年來國家不斷出臺政策鼓勵和支持醫療器械的國產替代,從鼓勵國產到優先國產,再到現在的采購國產,政策為國產設備提供了一個更加有利的競爭環境。” 一位長期從事放療設備研發領域的業內人士表示。 通知強調,采購進口產品,一律通過“徽采云”平臺上傳《政府采購進口產品申請表》和《政府采購進口產品專家論證意見》,實行在線申報,由主管預算單位和設區的市級以上財政部門在線審批,未經批準的不得開展進口產品采購。 不僅如此,《通知》還要求從嚴審核進口產品采購,重點審查專家對項目采購需求的論證意見,不具體、不明確的論證意見不作為審核依據。杜絕地方為采購進口產品在“專家論證”上鉆空子的現象。 早在2015年,國務院頒布的《中國制造2025》中提到,大型醫療設備國產化率必須提高;《“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也提出,到2025年,主流醫療裝備基本實現有效供給,高端醫療裝備產品性能和質量水平明顯提升。 2021年9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最新文件,《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 促進檢驗檢測行業做優做強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建立國產儀器設備“進口替代”驗證評價體系,推動儀器設備質量提升和“進口替代”。 在此背景下,各地紛紛加大對國產醫療設備的政策支持力度。據不完全梳理,2021年以來,浙江省、廣東省、四川省、山西省已相繼發布最新“進口醫療設備采購清單”,縮緊進口醫療設備的種類,哪怕是在清單內的設備,依舊需要合理的理由,且不能限制國產競爭,明確清單外的設備,國產優先。 2021年3月,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發布《關于2021年省級衛生健康機構進口產品目錄清單的公示》,廣東省僅46種醫療設備,可選擇采購進口產品。 同年4月,四川省政府采購網也發布了《省級2021-2022年政府采購進口產品清單論證意見公示(醫療衛生設備類)》,四川省僅有59種醫療設備可選擇進口產品。 “十三五期間,北京協和醫院與國內大型醫療設備研發和制造人員合作,助力國產放療設備的創新。目前協和醫院已經引進許多國產大型醫療設備,推動國產高端設備的規范化和普及應用。”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放射治療設備與技術分會會長、北京協和醫院放療科主任張福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長期以來,進口醫療器械在國內市場占據著領先地位,尤其在高端產品市場,幾乎全部為國際產商所占據。隨著我國醫療設備品牌的不斷追逐,部分中低端醫療設備已然實現了“進口替代”,接下來,公立醫院醫療設備的國產化,將成為主流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