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腫瘤防治基地落戶包頭市中心醫院近30年來,隨著生活環境和醫療條件的變化,我國居民的死亡模式隨之發生變化。惡性腫瘤已經成為我國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根據相關數據,我國平均每年新增300萬腫瘤患者,每年有200萬腫瘤患者死亡。腫瘤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日前,第四屆海峽兩岸腫瘤防治交流大會在內蒙古包頭市召開。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上海東方肝膽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等全國各地醫院的專家學者們匯聚于此,共同探討腫瘤防治工作。 健康界獲悉,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腫瘤防治專家委員會將在包頭市新建內蒙古腫瘤防治基地。包頭市中心醫院院長胡江表示,腫瘤基地的創建對該院來說具有劃時代意義,將為腫瘤防治工作提供一個新的學術交流平臺。 此外,腫瘤防治專家委員會借此機會成立了5個學組,分別是粒子學組、結直腸癌學組、顱底腫瘤學組、中醫腫瘤學組、抗腫瘤醫藥學組。 會議期間,腫瘤防治專家學者就腫瘤防治技術進行討論,講座內容涉及卵巢癌、大肝癌、結直腸癌等腫瘤疾病;治療技術涉及放射性粒子治療、低劑量CT早期肺癌篩查等。以此契合“防治并舉、優化治療、協作創新、優勢互補”的會議主題。 腫瘤防治專家委員會主委吳健雄表示,腫瘤專家委員會要秉持“高大上”的精神開展工作。即學會專家成員和學會學組要能夠達到“高”要求;學術工作與臨床工作范圍要廣、大;盡量完善醫療工作質量,以規范化的腫瘤防治工作程序要求醫務工作者,以達到“上等”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