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一次腸鏡可保5年平安 這12類人群注意了......其實腫小妹的擔心并不無道理,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環境污染的加重,原本屬于老年癌癥——結直腸癌出現年輕化的趨勢,且發病率逐年升高。 唐茂財,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胃腸腫瘤中心住院醫師,擅長消化道疾病的診治與臨床研究,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張壽儒,醫學博士,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胃腸腫瘤中心副主任醫師,長期從事胃腸外科臨床工作及研究工作,擅長胃癌、結直腸癌及胃腸間質瘤診斷、手術治療及綜合治療,尤其擅長腹腔鏡下胃腸道腫瘤手術。 根據2019年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報告》顯示,男性結直腸癌發病率排名第四,女性結直腸癌發病率排名第三;重慶2017年《新發惡性腫瘤登記》也顯示,結直腸癌發病率在男女中均排在第三位。 嚇得我淚腺失控 以往,大腸癌高發年齡在50歲以后,但近年來臨床上30歲以下的青年白領罹患大腸癌的比例逐漸升高,約占總患病率的10%;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國結腸癌患者的發病年齡明顯提前,高發年齡為45歲左右,較歐美等國家提前12-18年。 而過去10年,結直腸癌發病率翻了一倍,且還在以年均4%-5%的速度遞增。 “說楞個多,到底啷個預防嘛?” 其實逗兩個字 大多數結直腸癌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過漫長的變化而成。 相關數據顯示,90%以上的結直腸癌都是通過這三步驟, 第一步結腸息肉,第二步表面異常增生,第三步結直腸癌 。 結直腸息肉是指結直腸黏膜表面突出的異常生長的組織。其發生與胚胎異常、遺傳因素、年齡、感染、生活習慣等有關,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 結腸息肉主要分為是炎癥性和腺瘤性息肉,另外還有錯構瘤性息肉等。息肉可為單個或多個,甚至全腸道的彌漫性生長。炎癥性息肉在炎癥治愈后可自行消失;尤其要注意的是腺瘤性息肉,它一般不會自行消失,存在惡變傾向。 不過,從息肉到癌癥,惡變過程通常需要5-10年時間,早期結直腸癌常無癥狀或僅隱約有腹部不適。 隨著腫瘤進展,癥狀逐漸明顯,可表現為大便習慣改變,如便秘或腹瀉、大便形狀改變、大便次數改變,出現便血,腹痛等癥狀 。 與大多數癌癥相同,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隨著期別逐步下降。只要通過規范的治療,早期的生存率可達95%以上,但一旦進入中晚期,生存率只有30%不到了。 所以,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三早是關鍵 。 2017年8月,英國多家機構在世界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發表了一項隨訪時間近20年的研究,研究發現,檢查大腸的下半部分可以預防35%發生在這個部位的腸癌,挽救41%的患者生命,可以讓受試者群體在隨后的17年內腸癌發病率降低近30%。 發表于《內科學年鑒》的一項大型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結腸鏡檢查能拯救生命。對比過去20年的篩查歷史發現,結腸鏡檢查與死亡率降低61%有關,其中右側結腸癌風險降低了46%,左側癌癥降低了72%。 專家表示,除了便秘、腹部不適等身體明顯表現出的狀況外,高危人群應該進行腸鏡檢查。 建議一般人群在45歲時開始結直腸癌篩查,而高危人群則應在 40 歲開始篩查,且每 5 年一次 。 換句話說,5年做一次腸鏡,基本可以保你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為最低了。 結直腸癌的形成往往是多種因素長時間綜合,反復持續作用的結果。在結直腸癌形成前,我們可以針對危險因素進行預防。 1 忌過高熱量攝入 :減少能量的攝入能防癌。 低脂飲食 :低脂飲食,減少紅肉(豬肉、牛肉、羊肉等)攝入,能減少結直腸癌的發生。 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纖維素的食物 :研究表明多吃蔬菜水果可使結直腸癌發生風險減少50%。植物纖維素能增加糞便量,使糞便成形,保持糞便內水分,稀釋結腸內致癌物質,吸附膽汁酸鹽并經糞便排出體外,減少結直腸癌的發生。 多吃富含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 :維生素A、C、E、葉酸等能使腺瘤性息肉患者的細胞異常生長轉化為正常。飲食中適當增加鈣、鎂、硒、蛋氨酸等可以預防結直腸癌的發生。 某些膳食還有抗癌因子,可適當增加進食量 :如大蒜、洋蔥、蔥中所含有的硫醚成分,葡萄、蘋果中含有的植物酚以及胡蘿卜素,柑桔類含有的萜。都被認為是具有抑制突變和抗癌作用。尤其是大蒜,有研究表明,大蒜因在體內代謝產生硫化氫等機制致其能夠較好地預防結直腸癌的發生。 適當增加以上膳食可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生率。 2 運動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結直腸癌發生的獨立的危險因素,減肥和體育鍛煉能夠起到控制體重,預防結直腸癌的作用。 規律、健康的飲食習慣 :養成規律、健康的飲食習慣,禁忌“饑一頓、飽一頓”,減少辛辣食物的攝入量,避免煙熏、燒烤類食物的攝入,飲食定時定量,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生。 戒煙和限酒 :避免吸煙,公共場所應提倡避免吸煙,避免人群受到“二手煙”的傷害,避免酗酒。 那么,啥子是腸鏡? 有哪些優勢? 啥子地方需要注意? 胖熊請專家繼續說下去 對于診斷結腸癌來說,不管是傳統的X線(鋇餐、鋇灌腸、氣鋇雙重造影)、B超檢查,還是先進的CT、MRI、PET等檢查手段,均沒有腸鏡檢查那么直接和準確。 結腸鏡檢查是利用一條長約140CM可彎曲,末端裝有一個光源帶微型電子攝影機的纖維軟管,由肛門慢慢進入大腸,以檢查大腸部位之病變,腫瘤或潰病,如有需要可取組織檢驗或行大腸息肉切除。 相比于其他檢查,結腸鏡檢查有兩個巨大的優勢: ■ 一旦發現腸道有息肉,或者小腫瘤,可以立即切除。 ■ 可以取活檢,確定是不是惡性腫瘤。 如果能在早期發現,用腸鏡實施切除之后,治愈率可達到95%以上。大量的研究表明,結腸鏡的篩查敏感性高達90%以上。 做腸鏡檢查真的很痛苦嗎? 回答是否定的 。 腸鏡分為普通和無痛兩種。 無痛腸鏡 。無痛、快速、安全。無痛腸鏡是指被檢者在靜脈麻醉狀態下,在完全沒有知覺的狀態下進行腸鏡的檢查,檢查的過程與普通腸鏡完全相同。由于術前及術中進行了麻醉,被檢查者完全沒有不適。 檢查期間在完善的監護設施和安全保證措施下,由經驗豐富的專業麻醉醫生將麻醉藥物經靜脈緩慢推注,大約1分鐘后,受檢者進入放松睡眠狀態,內鏡醫生可以仔細從容地操作腸鏡并檢查腸道的各個部位,檢查結束后3-5分鐘,受檢者即可蘇醒,靜臥15分鐘后即可在家屬的陪護下離開醫院。 普通腸鏡 。隨著醫學設備的發展,普通腸鏡也沒有以前那么恐怖了,檢查過程中有些許不適,但大多數受檢者能夠忍受。 相比之下,無痛腸鏡檢查是更人性化的內鏡檢查治療技術,對于不能耐受普通腸鏡引起的受檢者,是不錯的選擇。 事實上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無痛腸 鏡 ,比如 : ■ 有常規內鏡操作禁忌證或拒絕鎮靜和麻醉的患者; ■ 有鎮靜和(或)麻醉藥物過敏及其他嚴重麻醉風險者; ■ 未得到適當控制的可能威脅生命的循環與呼吸系統疾病,如未控制的嚴重高血壓、嚴重心律失常、不穩定心絞痛以及急性呼吸道感染、哮喘發作期等; ■ 嚴重的肝功能異常、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伴休克、嚴重貧血、胃腸道梗阻伴有胃內容物潴留的患者; ■ 無陪同或監護人者。 ■ 排便的習慣改變:長期大便次數增多或便意頻數,但無糞便排出,或便秘。 ■ 便血:血的顏色暗紅。 ■ 有粘液便:大便時有粘液或膿血樣液體。 ■ 大便形態變化:大便出血變細、變扁。 ■ 腹脹、腹痛:可出現梗阻性的腹脹、腹痛。 ■ 腹瀉:不明原因的反復腹瀉。 ■ 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消瘦者; ■ 不明原因的貧血者; ■ 不明原因的腹部包塊,需明確診斷者; ■ 不明原因的CEA(癌胚抗原)升高者; ■ 結直腸癌或息肉術后需定期復查腸鏡。 ■ 有結直腸癌家族史者要進行結腸鏡普查:如果家族中有一人得了結直腸癌,他的直系親屬(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即使沒有任何癥狀或不適,也應當體檢做結腸鏡檢查。 為了能安全、準確地完成腸鏡的檢查工作,結腸鏡前需完成清潔結腸。 檢查前 一般來說,檢查前2-3天吃少渣半流質飲食,如稀飯,不吃多纖維的蔬菜、水果,禁吃紅色或多籽的食物,如西瓜、西紅柿等。 檢查前1天,吃無渣的流質食物,如米湯,不喝牛奶。 檢查當天,上午檢查的禁食早餐,下午檢查的早餐流質、午餐禁食。 檢查前4-6小時,服用瀉藥,排出無色稀水樣便方可完成腸道準備。 檢查中 放松心情,不要緊張,通常檢查 20 分鐘完成。 問題組織,醫生會夾取小塊進行病理活檢。 檢查后 普通腸鏡檢查完畢后,即可進食和飲水。 無痛腸鏡和活檢者,檢查完畢后 4 小時,才能進食和飲水。 無痛腸鏡檢查者,因要注射麻醉劑,檢查完畢當天不能開車和空中作業。 文 / 胖熊 圖 / 網絡(請聯系刪除) 審核 /唐茂財 張壽儒 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可轉載 中國醫療自媒體聯盟成員 科普中國共建基地 重慶市科普基地 / 重慶市健康促進醫院 重慶市科委科技傳播與普及項目 國家衛健委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健康素養類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