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歲IT男查出大腸癌 年輕人或成結直腸癌“新寵”日前,浙江杭州一名29歲IT男查出直腸癌,引起年輕網友們的關注。 “我還這么年輕,也沒家族史,怎么會得癌癥?”小伙子很不解。 漢鼎好醫友指出,年輕人結直腸癌日漸高發,這種趨勢在中美都比較明顯。在過去30年間,盡管50歲以上人群的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早發性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卻增加了近50%。 據美國結直腸癌聯盟的一項調查顯示: ●82%的年輕癌癥幸存者最初被誤診; ●73%的患者在晚期被確診; ●50%的患者癥狀被忽視了; ●62%的患者沒有家族史; ●67%的患者在確診前至少看過2名醫生。 為尋找早發和晚發結直腸癌之間的差異,美國MD安德森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曾對36000多名結直腸癌患者的信息進行分析,他們發現: ●與老年患者相比,年輕患者更容易發生某些基因突變和某些亞型的結直腸癌。 ●在早發性結直腸癌患者中,非常年輕的患者(18-29歲)在其癌癥的臨床和遺傳特征上與年齡較大的患者(30-49歲)有所不同。 ●具有易感條件(如炎癥性腸病)的早發性結直腸癌患者,與無易感條件的患者相比,具有不同的臨床和遺傳特征。 科羅拉多大學癌癥中心的研究員GurprataapSandhu博士指出,“年輕人(50歲以下)結直腸癌發病率的上升令人擔憂。除了要找出背后的原因外,早期診斷以改善臨床結果也至關重要。” 日前,在2019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科羅拉多大學癌癥中心發表了一項研究,希望確定可能有助于結直腸癌早期診斷和治療的因素。 該研究發現,青壯年發病的結直腸癌患者,有較高的晚期癌癥發生率,而且他們在確診前有較長的直腸出血史。173例患者中有一半以上在診斷前出現直腸出血。從病人第一次注意到直腸出血到確診,中間平均間隔了294天。到確診時,37.8%的患者處于第四期(晚期)。 “研究結果表明,與年齡較大的患者相比,年輕的成年患者患晚期結直腸癌的幾率要高得多。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第四期患者的預后要差很多,除了少數病例外,通常無法治愈。”Sandhu博士說。 同時他也指出,在確診前發現長時間出血令人驚訝。出血可能最初是由于痔瘡引起的,這可能導致就醫延遲,耽誤診斷。因此,患者和醫生都應該留意這一發現,以便及時進行結腸鏡檢查,從而有望在早期或者病情尚不嚴重時就得到診斷。如果及早發現,結直腸癌患者的平均五年生存率為90%;但如果在后期診斷,這一比例會下降到14%。 所以,平時上完廁所,別忘回頭看一眼馬桶,總歸錯不了~ 如果大便習慣或形態發生改變,如:大便突然變得頻繁,大便性狀發生改變(變細或不成形或腹瀉),便血、黑便等,一定要引起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