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直腸癌治療方式你知道多少? | 胃腸外科專家張相良科普系列結直腸癌是目前最常見的消化道腫瘤之一。目前我國最新惡性腫瘤流行流行病學數據顯示,結直腸癌發病率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別排名第4 位及第3 位,死亡率為第5 位及第4 位,城鎮居民發病率更高。因此,了解一下結直腸癌的治療方式,與我們的生活還是關系比較密切的。與其他腫瘤相同,結直腸癌的治療也可分為手術治療、藥物治療、放療、介入治療等方面。 手術治療 1 結直腸癌的手術治療 當腫瘤較小、僅侵犯黏膜下層時,局部切除腫瘤往往就可以得到治療效果。但當腫瘤繼續浸潤生長時,常常需要將結直腸進行部分切除,并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是否清掃區域淋巴結及清掃淋巴結的范圍,直腸癌患者可能還要切除部分或全部直腸系膜。具體的手術措施也是因人而異,在手術前,與醫生多進行溝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 根治性手術與姑息性手術 根治性手術是指以力求達到根除疾病為目的的外科手術。絕大多數早期患者通過根治性手術可以達到根治的目的。 但當腫瘤進展到晚期時,單純采用手術治療已無法根治。但可因輕體內腫瘤負荷,解除并發癥,減輕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等采取手術治療,切除原發病灶或轉移病灶,稱為姑息性治療。 3 結直腸癌微創手術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除了傳統的開腹手術外,目前常用微創手術來進行治療。結直腸癌微創手術是指通過特殊內鏡裝置進行手術,特別適合于良性腫瘤和早期結直腸癌治療。與傳統手術相較,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康復快、并發癥少等優點,且手術效果與傳統手術相當。 4 術后活動飲食相關 在手術后2天,切口疼痛減輕,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術后3-5天,即可下床運動。術后運動有助于幫助身體的恢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但也應循序漸進,遵從醫生的建議。術后禁食時間與所采用的手術有關。在對結直腸沒有進行切除的情況下,于3-4日肛門排氣后可以進食;但當切除部分結直腸并進行了斷端吻合時,所需要的時間要久一點。術后飲食要根據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一般從清流食,逐漸過渡到流食、半流食、軟食,最后過渡到普通飲食。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根據治療目的可分為:新輔助治療、輔助治療或者姑息治療。在進行藥物治療時,必須要及時評價療效和不良反應,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藥物及劑量調整。 新輔助治療 新輔助治療目的在于提高手術切除率,提高保肛率,延長患者無病生存期。目前,直腸癌的新輔助治療常以氟尿嘧啶類藥物為基礎。結直腸癌患者合并肝轉移和(或)肺轉移,可切除或者潛在可切除,推薦術前化療或化療聯合靶向藥物治療:西妥昔單抗或聯合貝伐珠單抗。 輔助治療 輔助治療應根據患者原發部位、病理分期、分子指標及術后恢復狀況來決定。推薦術后8 周內開始,化療時限應當不超過6個月。具體的藥物選擇也是根據患者本人的情況進行綜合考慮來決定的。 目前,治療晚期或轉移性結直腸癌使用的藥物:5-FU/LV、伊立替康、奧沙利鉑、卡培他濱和靶向藥物,包括西妥昔單抗和貝伐珠單抗。 不良反應 在使用化學藥物進行治療期間,可能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瀉、血小板降低、白細胞減少、口腔潰瘍、手足綜合征等不良反應。當不良反應出現時,要盡快咨詢醫生,詢問醫生這些不良反應具體的應對措施,以綜合全方面考慮,得到最佳的治療方法。 分子靶向藥物是什么 分子靶向治療。對于常規的化療來說,藥物也可殺傷正常細胞。但分子靶向治療藥物,可以選擇性的與人體內腫瘤細胞的致癌位點特異結合,使腫瘤細胞特異性死亡,在治療效果更好的同時又減少了對正常組織的影響,具有毒性低、療效好的特點。 目前臨床上治療結直腸癌的分子靶向藥物主要有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單抗、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單抗和多激酶抑制劑。 抗VEGF單抗和抗EGFR單抗 獨立的供血對于腫瘤生長及擴散(轉移)到身體其它部位非常關鍵。腫瘤通過釋放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形成自身的供血。貝伐珠單抗(抗VEGF單抗)可以特異性的與VEGF結合,阻止腫瘤血管的生長并使已有的腫瘤血管退化。 抗EGFR單抗可通過與EGFR結合,阻斷細胞內信號傳導途徑,從而干擾腫瘤的生長、侵襲和轉移。目前的代表藥物有西妥昔單抗。但這種藥物的治療效果與基因有關。如果是RAS野生型,則治療效果較好,如果是RAS/BRAF突變型,則不適合選擇此類藥物。 多激酶抑制劑 多激酶抑制劑是一種以多個腫瘤通路為靶點的口服多激酶抑制劑,可以通過抑制腫瘤細胞增殖、抑制腫瘤微環境形成和抑制血管新生而發揮抗腫瘤作用。 目前,結直腸癌的藥物治療常選用貝伐珠單抗與常規化療藥物的聯合治療,這樣可以通過不同的作用機制,最大程度的控制和殺傷腫瘤。分子靶向治療藥物的選擇也常常因人而異,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聽從醫生的建議。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就是利用放射線能破壞腫瘤細胞DNA導致腫瘤細胞死亡的基本原理來治療腫瘤,現在的常用射線有X射線、β射線和伽馬射線(γ射線)。目前在結直腸癌方面,放療主要用于直腸癌。直腸癌放療或放化療的主要目的為輔助治療和姑息治療。但對于某些不能耐受手術或者有強烈保肛意愿的患者,可以試行根治性放療或放化療。 在進行放療期間,需要注意保護照射區域的皮膚。平時要注意放射區域皮膚的清潔干燥,并盡可能的減少物理及化學性的刺激,如使用溫水清洗、使用純棉衣物等。此外,照射區域的皮膚要充分暴露,不能覆蓋或包扎,出現瘙癢時也不能抓撓,可遵醫囑用藥。皮膚出現蛻皮或結痂時,也不能自行撕剝,應聽從醫生的處理。 介入治療 對于結直腸癌的常規治療中,僅有手術治療、藥物治療、放射治療。但結直腸癌易發生肝轉移。對于轉移灶,除了我們常間的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及放射治療外,還可采用動脈灌注化療或化療栓塞。此外,還有射頻消融、微波治療、冷凍治療等方法可供選擇。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進展 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中,PD-1 抑制劑聯合CTLA4抑制劑治療dMMR/MSI-H 結直腸癌,無論是在新輔助治療、晚期一線治療還是晚期多線治療中,都顯示出優勢; 但對于MSS /MSI 狀態未知的患者,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多線治療及維持治療都未得出陽性的結果。 對于結直腸癌的治療需要根據患者個人的情況選擇最合適患者本人的治療方法,將各種治療方法有機結合,整合出一個最適合患者本人的治療方案。在結直腸癌進行治療后,也應進行長期的復查,以在病情發生變化時得到及時的治療。 專家介紹:張相良,男,醫學博士,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腹部外科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