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四大預兆!便血可能“直腸癌”來襲:直腸癌 誰之過?這是一位45歲的中年女性,因腹痛就診,腸鏡檢查先看見息肉,隨后乙狀結腸發現結腸癌。腸腔狹窄,腸鏡勉強通過。在口側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見到多枚大小不等息肉。 結腸肝曲又發現一處結腸癌,腸腔狹窄,腸鏡已無法通過,腸鏡下判斷已是晚期腸癌。 兩處癌變部位取活檢后退鏡,證實為結腸腺癌合并肝轉移、遠端淋巴轉移。 這位患者病史引人注意的是:兄妹四人,哥哥患有直腸癌目前還在治療中,弟弟妹妹死于直腸癌。自己也被診為雙原發結腸癌并肝轉移。 對于這個家庭是何等不幸!作為醫生,除了扼腕嘆息,還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像這樣具有高危家族病史的人,早應該引起警惕。如果在30歲前檢查、防范,結果肯定比現在好得多。 我們不能能完全避免癌癥的發生,盡早發現,延緩其發生。早期予以切除治療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那么直腸癌直腸癌早期會出現哪些癥狀?應該引起我們警惕呢? 警惕直腸癌的四大預兆 一:直腸癌的早期癥狀一般表現為便秘、腹瀉等,大便次數增多也是直腸癌的一個重要表現。往往很多患者出現這種癥狀時不會聯想到是直腸癌。 二、直腸癌由直腸組織細胞發生惡變形成,其發病與社會環境、飲食習慣、遺傳因素等有關。飲食習慣不健康,常年多食辛辣刺激高燙食物人群及家族多直腸癌類疾病病史人群均為直腸癌高危人群。 三、 直腸癌生長一定程度會出現便血癥狀,患者出現不同程度大便不盡感、肛門下墜感,排便前腹痛、腸鳴,排便后癥狀減輕。大便可變細、帶溝槽等癥狀。顯微鏡檢查糞便時可以發現大量紅細胞,所謂的大便潛血試驗陽性。 四、出血量多時可以出現大便帶血,血色鮮紅或暗紅。當癌腫表面破潰、形成潰瘍,腫瘤組織壞死感染,可出現膿血、粘液血便。 檢查出癌變息肉癥狀該怎么辦? 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癌變率,5%~40%不等,依腺瘤性質、大小而定。所以,發現腺瘤性息肉后都建議切除。 切除息肉有出血、穿孔的風險,依息肉大小、形態、部位、手術醫生護士操作經驗及具體采取的方法有關,也與術后飲食、活動、用藥相關。一般情況下,這種風險還是比較小的。 切息肉前,需停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抗凝藥物、活血化瘀藥物。一般停藥一周以上比較安全。 當然,能否停藥,還需參考相關科室醫生的建議,特別是心臟冠脈支架植入患者不要輕易停藥。另外,術前還需化驗凝血功能,正常后方可切除。 從一枚息肉,發展為癌癥,需要很長時間,有資料顯示一般大于5~10年,但也有發展較快的,這與發現息肉的性質、大小、數目及全身狀況等相關,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是息肉切除后,也需要定期復查。因為首次腸鏡可能會漏診;還有因為可能切除后會留有殘端;再者,容易長息肉的人,還會再長。 我們所做的就是,及時檢查,發現就切,讓它根本沒有機會癌變。 預防腸癌,就是這么簡單粗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