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直腸癌術后注意事項有哪些?——胃腸外科專家張相良科普系列專家介紹:張相良,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腹部外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 結直腸癌是發生于結腸或直腸的惡性腫瘤,也稱為大腸癌。全球范圍內,結直腸癌發病率、死亡率在所有惡性腫瘤中均位居第5位,好發于40歲以上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近年來,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明顯上升趨勢,應引起足夠重視。早期診斷、及時手術是診治的關鍵。 結直腸是一個中空的有彈性的管道,且容量很大,所以早期癥狀通常輕微或晚期才出現。因而,60%的大腸癌患者就診時已有淋巴結轉移或遠處播散。常見的癥狀有大便帶血、排便習慣改變、不明原因體重下降、近期出現腹部絞痛、排便不凈等。但這是癥狀不典型,易與其他胃腸道疾病混淆,所以高危人群必須及時篩查,大腸癌的高危人群包括大腸腫瘤家族史或一級親屬有相關腫瘤;既往大腸腺瘤或癌癥病史;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或克羅恩病史。 得了結直腸癌怎么辦?結直腸癌的治療方法可分為放療、化療、手術治療等。手術治療在結直腸癌的主要治療方式。絕大多數早期患者通過根治性手術可以達到根治的目的。當腫瘤進展到晚期時,單純采用手術治療已無法根治,但仍可通過手術治療來減輕體內腫瘤負荷,解除并發癥,減輕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等。 傳統的手術治療方法需要在腹部打開一個20~25厘米的切口,由于切口大,病人的創傷也相對較大,術后的恢復是比較慢的。近年來微創腹腔鏡手術應用越來越廣,腹腔鏡手術只需要打開幾個小孔(直徑約0.5~1.0厘米)即可完成所有操作。術后病人疼痛輕,恢復快,并發癥少,住院時間短,效果滿意。其優勢主要體現在期腫瘤病人,術后腫瘤復發率低,總生存期延長。 結直腸癌主要的治療方式是手術,很多患者都有這樣的疑問,既然是腸道的手術,術后飲食有哪些注意事項?腸道手術會不會影響排便功能呢?從最近的來看,術后需要注意防治并發癥,手術的并發癥主要有吻合口漏、骶前出血、腸粘連、腸梗阻、切口感染、排尿障礙和性功能障礙、排便困難或便頻、人工造口并發癥等。因此,在術后除了按醫囑進行照料病人外,也應該密切觀察病人的具體情況,有事及時找醫生。 對于很多人來說,生命在于運動;對于更多人來說,吃是極為重要的一節。那么,結直腸癌患者術后什么時候才能運動,什么時候才能開始進食呢?一般而言,在手術2天后,切口疼痛減輕,患者就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了;等到術后3-5天,就可以下床運動了。術后運動有助于幫助身體的恢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但也應循序漸進,不能揠苗助長,要遵從醫生的建議,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來決定運動的時間和量。術后的禁食時間與所采用的手術有關。在對結直腸沒有進行切除的情況下,于3-4日肛門排氣后就可以進食;但當切除部分結直腸并進行了斷端吻合時,所需要的時間就要久一點。術后飲食要根據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來逐漸過渡,一般從清流食,逐漸過渡到流食、半流食、軟食,最后過渡到普通飲食。 此外,結直腸癌切除后也不代表這病完全“根治”了。需要根據患者的情況及腫瘤性質制定方案,給予化療、放療與免疫療法。具體的方案需要患者及家屬與醫師進行充分的溝通來確定。 但是,治療完成后,更多的患者會擔心自己這“病”會不會復發,癌癥會不會重來。這時,就需要進行檢測和隨訪了。在前2年,每3-6個月患者就要去醫院體檢一次,查一下腫瘤標志物、做一下腹/盆超聲、胸片、CT、MRI等檢查。然后在第3-5年,患者則是每半年到醫院去檢查一次,5年后則是每年一次。在術后1年內要做一次腸鏡檢查,如有異常就1年內復查,沒有異常就3年內復查;然后5年一次;在腸鏡檢查中發現的大腸腺瘤都要切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