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鈣竟是腸癌第一大元兇!專家:適度補鈣或可預防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在世界排第三,在我國排第四。目前我國腸癌年新發人數有37萬左右,可見腸癌是一個很容易被人們忽略的高發癌癥。 在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即將結束之際,與大家分享一些有關腸癌的新知識。 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腫瘤中心主任鄧艷紅在南都健康大講堂中表示,在大腸癌發生的9大危險因素中,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鈣攝入過低都排在第一位。 研究發現,缺鈣的人患腸癌的幾率比普通人要高。一般建議,成年人每天的鈣攝入量為800mg。如果飲食結構中缺少鈣或戶外活動較少,都會導致鈣攝入過低。在日常中,增加乳制品或者吃鈣片、多曬太陽對于預防腸癌是有一定作用的。 除缺鈣外,膳食纖維攝入過低、喝酒、吸煙、愛吃紅肉及加工肉、肥胖、缺少運動以及患有糖尿病,這些同樣是導致腸癌發生的高危因素。 建議大家多曬太陽,每天至少吃5種蔬菜,戒煙戒酒,注意控制體重,少吃紅肉和罐頭等加工肉,少吃宵夜,每天最好有30-60分鐘中度運動,時刻保持好心情。做好這些,就能有效地遠離腸癌。 早期腸癌因為無明顯癥狀,容易被大家忽略。實際上,腸癌早期會出現一些非特異性癥狀,如果能早期察覺到,可以很好地預防腸癌。 一些腸癌患者會出現便秘的癥狀。這是由于腸癌發生后,腫塊在外面壓迫腸道,或在里面阻塞腸道而導致的。 腸癌是環境因素與遺傳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便秘只是大腸癌的一個表現癥狀。如果出現了長期便秘、腹痛、消瘦、便血、腹瀉便秘交替出現、貧血等癥狀,要及時去醫院進行大腸癌的檢查。 早期腸癌的治愈率能達到90%,但一旦拖延到晚期,治愈率可能少于20%。腸癌的發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10-15年),做好早期篩查,可顯著降低腸癌發生風險。 對于45歲以上、有結直腸癌或息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來說,定期篩查非常重要。如果第一年腸鏡檢查沒問題,之后每3-5年再規律檢查。建議大家每年在單位體檢時,可以增加糞便潛血的檢查,這對腸癌早篩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