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歲黑豹男主患結腸癌去世,年輕人該如何預防腸癌?近日,漫威電影《黑豹》主演查德維克·博斯曼(Chadwick Boseman)罹患結腸癌過世,年僅43歲。 終年43歲的博斯曼,其實早在2016年就已被確診患結腸癌3期。在與癌癥抗爭的4年里,他還堅持拍攝了多部電影。在人們眼中,博斯曼體格強健,同時可享受到頂級的醫療資源,為什么依舊無法阻止病情惡化? ◎ 癌癥“年輕化”,離你并不遠 李詠,喉癌,49歲; 博斯曼,結腸癌,43歲; 梅艷芳,宮頸癌,40歲; 姚貝娜,乳腺癌,33歲…… 以前大家都覺得癌癥整體是老年病,但統計數據卻告訴我們,癌癥逐漸“年輕化”。 以博斯曼所患的結腸癌為例: 結直腸癌位列全球第三大癌癥,好發于45歲以上人群。一般來說,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但這樣一種“老年病”,卻奪走了越來越多年輕患者的生命。 據統計,過去30年間,早發性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增加了近50%。 2019年,美國癌癥協會雜志《癌癥》上的一篇研究表明:從2004年到2015年,50歲以下結直腸癌確診率從10%上升到了12%。需要重點關注的是,約51%是在晚期(III期或IV期)確診,比50歲以上組高出了10%還多。 而在65歲以上人群中,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實際上一直在下降,這可能得益于老年人更重視篩查。 潰瘍性結腸炎讓安倍晉三辭職,結腸癌帶走了“瓦坎達國王”,這些沉重的消息接連傳來,警示我們要注重腸道健康。 ◎ 腸癌:“真誠無套路”的癌癥 結直腸癌的可怕之處在于,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癥狀,不動聲色,暗地里憋著放大招。有時直徑僅1~2cm的腫瘤,或許已在體內潛伏了好幾年。 正常細胞變成癌細胞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經過多步驟癌變。腸癌“三部曲”一般是:腸息肉→腺瘤→腸癌。 因此,腸癌屬于比較容易預防的癌種之一,根本原因在于大部分發病機制明確(遺傳性腸癌除外),“真誠無套路”。90%以上的腸癌都是由腸息肉發展而來,而且這個惡變過程最長可達10年以上。在這期間,只要及時發現并切除掉息肉,就可阻斷惡變的可能。不過,腸息肉切除后也不能掉以輕心,仍可能會長出新的息肉,后續仍要定期復查。 有數據顯示,早期發現結直腸癌,通過手術+輔助化療,患者五年生存率高達90%,而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只有10%左右。 如今,對于晚期結直腸癌,治療手段也已有了較大進步。好醫友醫療網消化腫瘤專家Michael Castro博士介紹,結直腸癌主要治療手段包括:手術、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 他指出,結直腸癌并不是單一疾病,具有高度異質性,不同原因和不同分子通路均可引發該病。臨床經驗表明,不應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治療結直腸癌患者,而是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突變情況及其相互作用,制定個性化的精準治療方案。 ◎ 年輕人防腸癌攻略 此前,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發表了一項歷時20年的研究,數據表明,一次腸癌篩查可使發生腸癌的風險降低超過30%,而且可以在17年內有效地減少癌癥死亡。 以下8類人群應定期做結直腸癌篩查: 1) 45歲以上人群; 2) 有痔瘡和長期便血者,經常發生便秘、黑便和黏液便者; 3) 有結直腸癌家族史者,有某些遺傳性疾病者,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腸癌(林奇綜合征); 4) 有慢性腹瀉(持續超過3個月)者,有炎癥性腸病(IBD)病史者; 5) 有結直腸腺瘤(息肉)個人或家族史者; 6) 有慢性闌尾炎、膽囊炎或已切除闌尾和膽囊者; 7) 長期精神抑郁、近3個月體重明顯下降的人群; 8) 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如肥胖、缺乏鍛煉、吸煙、飲酒、愛吃紅肉及加工肉類。 結直腸癌的主要篩查方法包括:腸鏡檢查、糞便潛血檢測、虛擬結腸鏡(CT結腸鏡)檢查、DNA檢測、雙重對比鋇灌腸(已較少應用)。 腸鏡是結直腸癌篩查的金標準,早篩查、早發現、早治療是對抗癌癥最有效的方式。 Michael Castro博士建議:健康人群應在45歲開始接受篩查。如果有結直腸癌家族史,應在40歲開始定期檢查,或比其家族成員確診年齡早10年開始,以最早時間點為準。 好醫友提醒廣大年輕朋友:預防結直腸癌,先要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多吃果蔬、高纖維食物和魚類,少吃加工肉類、紅肉,戒煙限酒,控制體重,適量鍛煉,保持規律作息。 同時,對結直腸癌癥狀要引起重視,主要包括:直腸出血、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新發或持續性腹痛,以及虛弱和食欲不振等。 平常上完廁所,別忘回頭看一眼馬桶哦~如果大便習慣或形態發生改變,如:大便次數增加,大便性狀改變(變細或不成形或腹瀉),便血、黑便等,一定要警惕,及時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