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釔90微球療法+Opdivo組合治療顯強效肝癌是全世界范圍內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我國肝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惡性腫瘤中分別排列第4位和第2位。肝癌具有早診困難、進展迅速,預后較差等特征,特別是對于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療選擇非常有限。 一項2期臨床試驗評估了釔90微球療法聯合免疫藥物Opdivo(Nivolumab)治療肝癌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試驗結果表明該聯合療法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總生存期。 釔90微球療法介紹 釔90微球療法的原理屬于近距放射治療(Brachytherapy),也稱粒子治療。釔90微球體是一種帶有放射線物質的微小球體,可發射β射線,但不發射初級γ射線。可以攜帶在玻璃微球或是脂質之中,其輻射范圍僅1.1公分,半衰期時間短(約64小時),經導管將含放射性釔90送達供給腫瘤養分的血管,會隨著血流停駐在腫瘤內的微細動脈中,有相當好的腫瘤覆蓋率。接著局部會進行約兩個星期(β射線隨時間衰減,在11天內放出94%的放射能量, 14天后少于2.5%之發射能量)的放射性治療。 釔90微球療法的原理屬于近距放射治療(Brachytherapy),也稱粒子治療。釔90微球體是一種帶有放射線物質的微小球體,可發射β射線,但不發射初級γ射線。可以攜帶在玻璃微球或是脂質之中,其輻射范圍僅1.1公分,半衰期時間短(約64小時),經導管將含放射性釔90送達供給腫瘤養分的血管,會隨著血流停駐在腫瘤內的微細動脈中,有相當好的腫瘤覆蓋率。接著局部會進行約兩個星期(β射線隨時間衰減,在11天內放出94%的放射能量, 14天后少于2.5%之發射能量)的放射性治療。 釔90微球療法的治療過程與栓塞治療類似,病人于血管攝影室中平躺診療臺上,醫生先將導管由病人鼠蹊部送進股動脈做血管攝影,然后伸入腹主動脈,直至肝臟腫瘤的動脈分支,再把1至3毫升、含千百萬個大小約僅頭發直徑1/3的釔90微球體注入。微球體會在供應肝腫瘤養分的動脈血管中被截留,并在肝腫瘤附近進行約兩個星期的放射性照射,以近距離 (β射線組織穿透距離平均0.25公分) 由內而外給予有效的高輻射劑量殺死肝腫瘤。 釔90微球療法聯合Opdivo治療試驗數據 肝細胞癌2期臨床試驗(NCT03380130)入組符合條件的患者必須通過組織學或影像學明確診斷為不可切除的肝細胞癌。患者必須不符合化學栓塞治療(TACE)的資格,因為單個腫瘤大于5厘米,臨床肝癌B2期為多個腫瘤,或90%的單節腫瘤伴節段性或大葉門靜脈血栓形成。 最初患者接受含有Y-90樹脂微球的SIR-Spheres,3周后,每2周接受240 mg的Opdivo。主要終點是安全性,次要終點是通過ORR,DCR,反應持續時間,進展時間,無進展生存期和RECIST 1.1確定的進展模式確定的抗腫瘤活性。 患者的中位年齡為65歲(范圍49-79)。先前的治療包括TACE(21.4%),切除術(16.7%),消融(14.3%)和索拉非尼(Nexavar; 11.9%)。9名患者(21.4%)患有丙型肝炎病毒,1名患者(2.4%)患有乙型肝炎病毒。未感染的有32名(76.2%)患者。 在中位隨訪近16個月后,11%的患者報告完全緩解,26.2%的患者部分緩解。42例患者的客觀緩解率(ORR)為38.1%,疾病控制率(DCR)為81.0%。進展時間的中位數為9.0個月(95%CI,7.84-10.15)和中位總體生存期(OS)為20.69個月(95%CI,17.38-24.01),其中12個月OS率為73.7%,18個月OS為61.3%。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咨詢醫生的專業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