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游走到身體的各個角落
撫慰低沉的神經細胞
瘋狂釋放快感
長沙某中學的喬老師是對奶茶愛的濃烈,每天至少一杯奶茶,成了她日常生活的“標配”。
可是忽然有一天,22歲的喬老師感覺肚子隱隱作痛,但她沒當回事,覺得就是日常的小毛病,就自行買了點止痛藥吃了。
然而疼痛并沒有緩解,反而更加嚴重!
午休時,同事看到她推也推不動,叫也叫不醒,貌似還有尿失禁的情況,就馬上撥打了“120”。
昏迷著被送進搶救室,各項指標情況都很不好,醫生初步診斷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這是糖尿病的一種急性并發癥,可能存在感染、腎功能衰竭、急性肝損害等,會危及生命,所以喬老師被緊急轉入ICU治療。
而急診護士在抽血時,發現了很不妙的情況,因為抽出來的血液是乳白色的
醫生迅速進行了一系列的對癥治療,喬老師也逐漸恢復了意識。
經過幾天的治療后,喬老師得以出院,但是以后要終身與胰島素為伴。
喬老師這次的糖尿病酮酸癥中毒屬于糖尿病的一種很嚴重的并發癥。
感染、手術、外傷、飲食不當、妊娠分娩、治療中斷或藥物劑量不足、嘔吐或腹瀉等都是誘因。
如果治療不及時,就會出現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險。
01
28歲IT男日常奶茶“續命”
3個月暴瘦20幾斤
廣州一名28歲的程序員小伙,喝奶茶的頻率更高。
工作經常熬夜加班,夜宵不斷,周末就沙發癱、從不運動,日常還靠奶茶可樂“續命”。
照常理說,這樣的飲食和作息規律,他是長胖的節奏。可沒想到,他卻在3個月暴瘦20幾斤。
去醫院一檢查,發現他得了2型糖尿病,還有和喬老師一樣的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平時他的癥狀就是口干總想喝水尿多,吃的多,但體重卻在下降。
醫生從他體內抽出的血中,有一半是“油脂”一樣的液體。
醫生說,這種情況,如果不控制的話,也會有生命危險。
佛山一名18歲高中生小海(化名),也是奶茶的狂熱愛好者,有時兩天一杯,有時一天一杯。
2020年夏天,他發現他的手腳關節都長滿了“石塊”,發作時非常痛,也沒法正常走路。
其實他是患上了痛風,這種“石塊”也叫“痛風石”。
小海去醫院就診時,尿酸已經高達900umol/L,是尿酸正常值的兩倍之多。
醫生說,小海愛喝的奶茶是高糖軟飲料,高果糖成分進入人體后,代謝過程中會產生過多尿酸,尿酸從血液中以結晶形式析出并沉淀在關節、軟組織和腎臟。
當結晶累積到了一定程度,痛風就找上門了。
“那天打完球回家,右手無名指疼痛腫脹,幾天沒好,去到當地醫院一查:尿酸很高,可能是痛風。
因為當時不是很嚴重,醫生開了藥并叮囑注意飲食、控制體重就回家了。之后也早已忘記醫囑,該吃吃該喝喝,手腳上的痛風石靜悄悄地長出來了,現在想想,真是后悔莫及。”
奶茶喝的多,一時快樂了,但造成的損傷卻是永久性的。
“央視新聞”發布的一項實驗數據顯示——
一杯奶茶,反式脂肪酸超標3倍、糖分約等于20袋小包白砂糖、咖啡因含量約等于4杯咖啡、脂肪含量約等于6包薯片……
很多奶茶店會用“植脂末”也就是奶精代替真的牛奶,它是由普通植物油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加入氫催化而成的氫化植物油。
如果不能完全氫化的氫化植物油會變成反式脂肪酸,會——
國內標準顯示,每天攝入反式脂肪酸不應超過2g,而部分奶茶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超標,最高的一杯達6.2g,遠超標準。
正常甜度的奶茶,平均含糖量為每杯34g,超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議的25g以下。
而市面上奶茶最高的奶茶糖含量達到13.2/100ml,也就是一杯750ml的奶茶中,最高含有99g糖分,以平常餐飲店里一小包5g白砂糖換算,相當于近20包糖。
長期攝入高糖分食物,不僅會造成血糖、血脂升高形成一系列的并發癥,還會老的快、變笨、變胖,導致骨質疏松、齲齒等。
根據上海消保委此前的調查,一杯奶茶中咖啡因的平均含量達270mg,最高的含量為428mg,約等于4杯咖啡,然而奶茶并未對含有咖啡因做任何提示。
咖啡因過多攝入會造成焦慮失眠、消化道潰瘍、骨質疏松等。
奶茶中的脂肪含量也不容小覷。
奶茶被檢測脂肪含量達到7.8g/100ml,也就是說,總含量高達58.5g。
而一包凈含量為70g的薯片,脂肪含量為10g左右,那么一杯奶茶約為6包薯片所含脂肪含量。
攝入過多脂肪,會變月半、易導致腸癌、脂肪肝,誘發糖尿病,讓骨頭變脆等。
當然,說這些
也不是就不讓大家喝奶茶了
但是一定要掌握好度!
信息來源:“當時我就震驚了”“深圳大件事”微信公眾號、央視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