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腸息肉切除后,3年不復查;便血腹痛再來查,結果是晚期腸癌我是2019年五月份,做的腸息肉切除術,當時切除了七個。今年6月17號復檢,又長出來4個,病理報告為管狀腺瘤,這是一種有可能癌變的息肉。短短一年,就又復發了。因此,即便切除了,還要定期復查,非常重要! 不要等到釀成大禍,悔之晚矣! 我的病理申請單 我的病理報告 我們再來看一個真實病例46歲的李女士,3年前結腸鏡檢查時,偶然發現數枚乙狀結腸息肉,在內鏡下切除,后病理證實是絨毛狀腺瘤,醫生叮囑,這種腺瘤易復發、易癌變,術后半年一定要復查腸鏡,然后根據首次復查的結果,確定二次復查的時間。 李女士術后并沒有任何癥狀,就將醫生的囑咐忘在了腦后,3年內沒有檢查。 去年年底,她出現大便帶血,間歇性發生,有時有、有時無,以為上火了,痔瘡出血,加上疫情影響,就一直拖著,一拖又是半年; 直到2020年6月,每次大便都有血,而且血色成果醬色,伴膿液。并伴隨有體重減輕、腹痛等,才來醫院就診,結腸檢查診斷為:晚期乙狀結腸癌。 病理示:低分化腺癌。 低分化腺癌,惡性程度高,預后不好 王女士回想起3年多前醫生的一再囑咐,后悔莫及。 她以為做了腸息肉切除后就萬事大吉了,忽視了復查,也忽視了便血的癥狀,以至于本一直拖到腸癌晚期。等待她的將是一個不確定的未來,因為晚期腸癌的5年存活率只有10%左右 95%的腸癌是由息肉變壞的,30%的中年人長有息肉最新數據表明: 大腸癌已經成為我國高發癌,發病率高居男性癌癥第2位,女性第3位。 大腸癌的發生大致有三個通道: 一是腺瘤性息肉, 二是鋸齒樣改變; 三是炎癥性腸病。 其中約有90%以上,是由大腸息肉演變而來。由于大腸癌的潛伏期特別長,從息肉到腸癌,需要5-15年左右,因而對于高危人群而言,早期篩查(主要是結腸鏡)顯得尤為重要。 檢查早了,它還是一枚息肉,最多是早癌; 晚了,就是進展期癌,無論是預后、治療費用、還是生存質量都是天壤之別。 所以說,最好的預防,就是及時在無癥狀的時候,做一次腸鏡檢查。 發現息肉予以切除,就能大幅降低患癌風險。 約20%~30%中年人腸道上會長息肉,專家一致推薦人到40歲后都要查一次腸鏡,發現息肉后應及時予以切除,息肉切除后腸道上仍可能會長出新的息肉,到75~80歲才會逐漸停止,肥胖、高血脂和息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長息肉。 及時切除息肉,阻斷癌變之路大腸息肉從性質上劃分,常見的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腸道增生性炎癥引起幾乎不惡變;腺瘤性息肉惡變的幾率較炎性息肉高,腺瘤屬癌前病變已被公認。 腺瘤分為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混合性腺瘤三種,絨毛狀腺瘤的癌變率最高: 管狀腺瘤的癌變率最低; 混合型的介于二者之間。 腺瘤性息可能與遺傳、慢性炎癥刺激、生活習慣、慢性便秘等因素有關。 腺瘤性息肉不會自行消退,藥物也難以將其消除,如果不及時處理,可慢慢長大,發生癌變的幾率較高。 炎性息肉相對安全些,有時很小的炎性息肉會自行消失,但炎性息肉長期受炎癥刺激,也有腺瘤發展可能。 一般結腸鏡檢查發現息肉時應該予以內鏡下切除,切斷息肉癌變之路。 總之,個人觀點是,一旦發現息肉,建議立即切除,并作病理分析;此后按照醫囑定期復查。 息肉會復發,切除后也要復查即使是切除了息肉,環境沒改變,遺傳因素不會改變,所以仍然有復發的可能,李女士就是一個例子,所以即使切除后,也要定期復查,這個很重要。 腸鏡下切除息肉后,局部復發率達10%~35%! 腸息肉復發主要有三種可能: 真正的復發、沒有切干凈、漏診。 1、息肉切除后腸子上仍可能會長出新的息肉,到75-80歲才會逐漸停止,肥胖、高血脂和息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長息肉。 2、大于1cm的息肉切除后,特別是采用分片法切的,息肉的殘端會復發長出息肉,局部復發率可達10%-35%。 3、彎曲的腸子存在看不到的地方、查腸鏡前腸子沒有洗干凈、檢查時腸子抽筋、操作醫生的腸鏡水平低和退鏡子太快等原因,都可能導致沒有看到腸息肉。 所以,腸息肉是有可能復發的,所以我們能做的是:定期復查。 由于大腸走行迂曲,再加上大腸粘膜皺襞的遮擋,所以大腸息肉(特別是小的息肉)的漏診率較高。 第二次發現的也可能是第一次漏診的。 此外,要留意以下癥狀!!!! 怎么復查?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推薦結直腸癌高風人群結腸鏡篩查時間是3年; 臨床上通常根據結腸鏡病理檢查結果、切除完整性、腸道準備、健康狀況、息肉家族史和既往病史等來決定復查時間; 1.對于1~2個小管狀腺瘤(直徑<10 mm)以及低級別上皮內瘤變的患者在息肉切除術后2~3年進行初次隨訪,具體間隔視患者意愿、醫生的選擇而定; 2.對于3~10個腺瘤,任何一個腺瘤的直徑≥10 mm、絨毛狀腺瘤、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的患者如果確定息肉完全切除且整塊切除的在息肉切除術后的3-6個月進行隨訪; 3.在1次檢查中發現10個以上腺瘤的患者,隨訪間隔應在1年以內,并考慮是否有潛在家族息肉病的可能; 4.對于接受分塊切除無蒂型息肉的患者應該在隨后的3~6個月進行隨訪,從而驗證息肉是否被完全切除; 5.對于疑有遺傳性非息肉性結直腸癌的患者加強隨訪,同時對其有血緣關系的親屬做腸鏡檢查,排除家族性息肉病(后期大多數癌變)。 6.單個良性息肉摘除術后,剛開始每年需復查一次大腸鏡,連續2~3年檢查不復發,之后可以改為每3-5年復查一次大腸鏡。 7.多發良性息肉,為保險起見,還是要每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 8.如果曾經有結腸息肉病史、家族史的病人,也應該加大復查頻度。 潛心科普,不媚俗流
感謝關注 歡迎轉載 撰文:李巖 許昌市中心醫院 編輯:老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