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期長達8-10年,最“笨”的癌怎么防?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結直腸癌新發病例超55萬,且在中國,青年人患病比例較高。 因為發展期緩慢,結直腸癌經常被稱為最“笨”的癌。但為何這種癌癥的新發病例呈上升趨勢?應該如何有效預防?日前,在北京舉辦的一場科普啟動會上,業內專家給出了答案。 2020年中國結直腸癌新發病例超55萬 25日,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專業委員會、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在北京啟動了國內首個結直腸癌“防篩診治護管”全鏈條的科普中國行(簡稱“科普中國行”)。活動由《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志》提供學術支持,諾輝健康協辦。 據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最新癌癥數據庫數據顯示,我國結直腸癌的新發病例已從2015年的38.8萬例增加到了2020年的55.5萬例,正以每年7.4%的速度快速攀升。 中國已成為全球結直腸癌年新發病例最多的國家。并且,結直腸腫瘤發病正呈現年輕化趨勢。 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王錫山在會上介紹,根據國家癌癥中心最新統計數據,我國結直腸癌新發人數占所有新發惡性腫瘤的9.9%,青年人直腸癌比例比較高,約占10%-15%。 最“笨”的癌可以預防? 因為發展期緩慢,可以長達8-10年,結直腸癌經常被稱為最“笨”的癌。 人民衛生出版社副總編輯楊晉說,結直腸癌是為數極少的可以預防的癌癥,也是最有篩查價值、最應該篩查的癌癥。 但在國內,結直腸癌的早期篩查情況并不理想。 根據中國中短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85%的患者不了解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的知識,97%的結直腸患者并未做過腸鏡篩查,83%的初診、確診結直腸癌的患者已經在中晚期。 “中國的老百姓在沒有癥狀或沒有感覺不舒服時,不體檢不篩查。專業的醫生團隊也存在誤區,不知道什么時候用什么技術篩查。”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海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說。 王錫山在會上也強調了早篩的重要性。他表示,腸癌患者的家屬也是高風險人群。根據《NCCN結直腸癌篩查指南》和《中國結直腸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0,北京)》,結直腸癌患者的家屬人群應該早10年于患者的發病年齡進行篩查,或者40歲開始篩查。 啟動會期間,王錫山還首次公布針對結直腸癌家屬人群(配偶和一級家屬)的前瞻性、多中心的篩查驗證研究。該項目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牽頭,聯合全國11家研究中心開展,旨在為臨床真實場景中高風險人群參與腸癌早篩提供一條切實可行的篩查路徑。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此次開展的“科普中國行”將圍繞公立醫療機構建設結直腸癌科普教育基地,面向結直腸癌患者、家屬及相關的高風險人群提供及時、有效的精準科普。項目計劃在2022年底在全國建立覆蓋省市縣各級醫院的100家科普基地,培養300名科普人才,開展2000場科普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