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怡春院,精品囯产无码久久久久久密桃,熊猫电影网,无遮挡一级毛片视频

市場銷售咨詢

027-82302765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頁 >> 客戶關愛 >>造口百科 >>腸道百科 >> 四川省癌防中心首次發布十大常見腫瘤及篩查建議!
详细内容

四川省癌防中心首次發布十大常見腫瘤及篩查建議!

《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建議(2022年版)》癌癥是威脅我國居民健康最主要的疾病之一,近年來,癌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癌癥防治刻不容緩,通過科學的預防和篩查,可以降低癌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為了提升大眾抗擊癌癥的能力,掌握科學的預防方法,選擇正確的篩查方式,四川省癌癥防治中心組織了癌癥預防和診治權威專家,根據國際和國內最新的癌癥預防和篩查指南,編寫了《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建議(2022年版)》,在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發布。

本建議是根據國家癌癥中心的數據統計,選擇了我國最常見的十大癌癥,包含了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甲狀腺癌、前列腺癌、宮頸癌、淋巴瘤;針對每個癌癥的流行趨勢、高危因素、篩查建議和預防建議等方面編寫。“癌癥防治,早、早、早”,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

四川省癌癥防治中心

(一)肺癌

概況

肺癌是全球“頭號癌癥殺手”,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

我國是肺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且發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上升趨勢。

高危人群

符合以下條件之一:

(1)吸煙:吸煙包年數≥30,包括曾經吸煙包年數≥30,但戒煙不足15年。(吸煙包年數=每天吸煙的包數(每包20支)×吸煙的年數)

(2)被動吸煙:與吸煙者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

(3)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有職業暴露史(石棉、氡、鎘、鎳、硅、鈹、鉻、煤煙和煤煙塵)至少1年;

(5)有一級親屬確診肺癌;一級親屬包含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

篩查建議

(1)肺癌高風險人群應接受篩查,推薦篩查周期為每年1次,采用低劑量薄層螺旋CT(LDCT)作為篩查手段。

(2)若LDCT檢出肺內結節,建議前往專科醫院或找專科醫生咨詢,根據結節不同類型(實性結節、部分實性結節、非實性結節或多發結節)及大小情況進行復查隨訪或進一步檢查。

(3)腫瘤標記物(如癌胚抗原、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細胞角蛋白19片段等)有參考價值,但陰性不能排除肺癌。

(4)胸部X線檢查及PET-CT不推薦作為肺癌篩查的常規方法。

預防建議

(1)戒煙,盡量避免接觸二手煙;

(2)合理的體育鍛煉,攝入新鮮蔬菜水果;

(3)有職業暴露危險者做好防護措施;

(4)制造良好的居家環境,如避免明火燃煤取暖、加強廚房油煙的排出等;

(5)霧霾天氣外出時做好防護;

(6)有呼吸系統疾病者及早規范化治療。

(二)乳腺癌

概況

2020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最新全球癌癥負擔數據中,乳腺癌首次成為全球發病率第一位的惡性腫瘤。

我國乳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現逐年增高的趨勢。乳腺癌的發病率在30歲后迅速增高,在70歲達到發病高峰,之后逐漸降低。

高危人群

(1)親屬中有乳腺癌/卵巢癌患者;

(2)親屬攜帶已知的BRCA1/2基因致病性遺傳突變;

(3)既往有乳腺導管或小葉不典型增生或小葉原位癌;

(4)30歲前接受過胸部放療;

(5)月經來潮早、絕經晚、初產晚、哺乳短、使用雌孕激素聯合療法,以及多次乳腺活檢等。

篩查建議

(1)高危風險人群:

1)推薦起始年齡更早(<40歲)接受乳腺篩查;

2)每年1次乳腺X線檢查;

3)每6-12個月1次乳腺超聲檢查;

4)每6-12個月1次乳腺體檢;

5)建議聯合每年一次乳腺增強MRI檢查;

6)咨詢專科醫生,評估進行預防性切除卵巢和輸卵管以降低卵巢癌發病風險。

(2)一般風險人群:

1)20-39歲

不推薦對該年齡段人群進行乳腺篩查。

2)40歲-70歲

每1-2年進行1次乳腺X線檢查。對于致密型乳腺(乳腺X線檢查提示腺體為c型或d型),推薦與B超檢查聯合。

3)70歲以上

每1-2年行一次乳腺鉬靶檢查

預防建議

1)長期堅持母乳喂養;

2)經常參加體育鍛煉;

3)控制體重;

4)避免有害使用酒精;

5)避免暴露于煙草煙霧之下;

6)避免長期使用激素;

7)避免暴露于過量輻射之下。

(三)結直腸癌

概況

結直腸癌是我國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也是近年來發病率和死亡率上升較為明顯的惡性腫瘤。

高危人群

(1)年齡大于45歲的所有無癥狀人群;

(2)年齡大于40歲,且有持續2周以上的結直腸相關癥狀的人群(包括:大便規律改變,如少于1次/3天或多于3次/天;大便性狀改變,如大便稀溏、便血、大便帶血或黑便等;大便形狀改變,如軟便上可見明顯溝槽、大便明顯變細等);

(3)長期患有炎癥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的人群;

(4)長期服用含蒽醌類導瀉劑(如大黃、蘆薈及番瀉葉等)的人群;

(5)結直腸癌術后的人群;

(6)結直腸腺瘤或多發息肉內鏡切除術后的人群;

(7)直系親屬中患有結直腸癌的人群;

(8)直系親屬診斷為“遺傳性結直腸癌”且年齡大于20歲的人群。

篩查建議

(1)符合“高危人群”條件(1)-(4):從45歲起,每年完成1次大便隱血(FOBT)檢測,每10年完成1次電子結腸鏡檢查,直至75歲;76歲以上且體健者,維持篩查;年齡大于86歲者,不推薦篩查;

(2)符合“高危人群”條件(5):術后2年內,每半年完成1次FOBT檢測,每年完成1次電子結腸鏡檢查;術后第3至第5年,每年完成1次FOBT檢測,每2-3年完成1次電子結腸鏡檢查;術后第6年起,恢復常規篩查頻率;

(3)符合“高危人群”條件(6):術后半年至1年內,完成1次電子結腸鏡檢查,同時處理殘留或新發結直腸息肉,重復該頻率檢查直至切除所有結直腸息肉;之后恢復常規篩查頻率。

(4)符合“高危人群”條件(7):有1位一級親屬患者高級別腺瘤或癌(發病年齡小于60歲)或2位及以上1級親屬患有高級別腺瘤或

癌(任意年齡發病)者,40歲開始(或比親屬中最小發病年齡小10歲開始),每年完成1次FOBT檢測,每5年完成1次電子結腸鏡檢查;而當僅有1位一級親屬患有高級別腺瘤或癌(發病年齡大于60歲)時,從40歲開始常規篩查;

(5)符合“高危人群”條件(8):結直腸外科或遺傳病專科進行遺傳專科咨詢;完成規范的風險評估,必要時進行針對性基因檢測;同時符合高危人群條件(3)的人群從20歲(或比直系親屬中最小患病年齡小10歲)開始,每1至2年進行1次電子結腸鏡檢查。

預防建議

(1)適量運動,堅持鍛煉,控制體脂率,避免肥胖;

(2)合理膳食,增加粗纖維、新鮮果蔬等攝入,避免高脂、高糖飲食,減少加工肉類攝入;

(3)長期服用低劑量的阿司匹林可能對結直腸癌具有預防作用,但存在胃腸道反應及消化道出血風險,具體用法及劑量需咨詢專科醫師;

(4)戒煙、限酒,避免致癌物對結直腸粘膜的慢性毒性及炎性刺激。

(四)胃 癌

概況

胃癌是指原發于胃的上皮源性惡性腫瘤,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男性風險比女性高6-8倍。

全球每年新發胃癌病例約120萬,中國約占其中的40%,是全球胃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其中早期胃癌占比較低,不足20%,大多數發現時已是進展期胃癌。

高危人群

胃癌高風險人群定義為年齡40歲以上且符合下列任1條件:

(1)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2)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者;

(3)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后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癌前期疾病;

(4)胃癌患者一級親屬:患者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5%-10%的胃癌患者存在家族性聚集現象,對于有遺傳性胃癌家族史的人群,應盡早接受篩查和胃癌遺傳風險評估,不受年齡限制;

(5)其他風險因素:如攝入高鹽、腌制飲食、吸煙、重度飲酒等。

篩查建議

高危人群有必要進行內鏡篩查,根據胃鏡表現及病理學檢查結果決定后續復查頻率,如未見異常改變,可每2-3年復查1次胃鏡;如發現異常,應根據醫生建議定期做胃鏡檢查。

預防建議

(1)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及結構,少吃粗糙及腌制食物,忌暴飲暴食和辛辣食物,尤其是避免腌漬食物和霉變食物攝入,減少亞硝酸鹽的攝入;

(2)HP感染者行根除治療;

(3)定期完善胃鏡篩查以發現癌前病變并及時處理;

(4)戒煙戒酒,少喝或不喝烈性酒;

(5)保持心情舒暢,合理減壓;

(6)遺傳性胃癌高風險人群須定期行胃鏡或染色胃鏡檢測及隨機活組織檢查,并盡早治療。

(五)原發性肝癌

概況

原發性肝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預后差,患者五年總生存率不足15%,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健康。

高危人群

(1)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和/或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2)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者;

(3)有肝癌家族史者,尤其是年齡40歲以上的男性。

篩查建議

(1)對于男性35歲以上、女性45歲以上的高危人群,應定期進行篩查;

(2)借助于肝臟超聲顯像和血清甲胎蛋白(AFP)進行肝癌早期篩查,建議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個月進行一次檢查。當超聲檢查發現異常或者血清AFP陽性的患者,推薦行腹部動態增強多期CT和/或MRI掃描。

預防建議

肝癌的預防主要從兩個層面,一是針對病因或危險因素采取一級預防措施,二是通過篩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即二級預防。

(1)一級預防措施:

1)接種乙肝疫苗;

2)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應該盡早接受規范化抗病毒治療,以控制肝炎病毒的復制;

3)戒酒或減少飲酒;

4)清淡飲食,減少油膩食物攝入;

5)避免攝入發霉食物。

(2)二級預防措施:

對肝癌高危人群,通過肝臟超聲顯像和血清甲胎蛋白進行定期篩查。

(六)食管癌

概況

食管癌是全球最常見的消化道腫瘤之一,食管癌的發病出現明顯的地域差異,歐美較少,而我國是世界上食管癌高發地區之一,全球每年新發的食管癌病例,約一半都集中在中國,且男性發病多于女性,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

高危人群

年齡>40歲,并符合下列任一危險因素者:

(1)出生或長期居住在我國食管癌高發區(我國食管癌發病最密集的區域位于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南側,尤以磁縣為著,在秦嶺、大別山、川北、閔粵、蘇北、新疆等地也有相對集中的高發區);

(2)一級親屬(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有食管癌病史;

(3)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變、慢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巴雷特食管)、食管上皮增生、食管息肉、食管潰瘍、食管白斑等;

(4)有頭頸部腫瘤病史:如下咽癌、喉癌、口腔癌等;

(5)具有食管癌其他高危因素:如吸煙、重度飲酒、超重、喜食燙食、牙齒缺失等。

篩查建議

(1)在食管癌極高發地區,推薦對篩查目標人群開展5年一次的內鏡普查;而在其他地區,則推薦對高危個體每5年進行一次內鏡篩查;

(2)對內鏡篩查發現的低級別上皮內瘤變(輕、中度異型增生)、病變直徑大于1cm或合并多重食管癌危險因素者,建議每年進行一次內鏡隨訪,其余患者可2-3年進行一次內鏡隨訪;

(3)對內鏡篩查發現的高級別上皮內瘤變(中度以上異型增生)、早期食管癌及進展期食管癌,應依據相應指南給予標準治療。

預防建議

(1)不吸煙或戒煙,少量飲酒或不飲酒;

(2)合理飲食,多食用新鮮水果、蔬菜;增強運動,保持健康體重;

(3)不食用燙食,不飲用燙水;

(4)盡早治療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變。

(七)甲狀腺癌

概況

全球癌癥數據顯示甲狀腺癌發病率以女性居多,是我國女性新發癌癥的第3位,女性患者數是男性的3.8倍,以中青年女性多見,30-64歲為甲狀腺癌高發年齡段。

我國國家癌癥中心2022年頒布的數據顯示,甲狀腺癌的發病率為14.65/10萬,2016年我國新發甲狀腺癌20.3萬,發病率及死亡率均呈現持續上升趨勢;我國甲狀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84.3%。

高危人群

(1)童年期頭頸部放射性照射史或放射性塵埃接觸史;

(2)由于其他疾病,頸部接受過放療的患者;

(3)有分化型甲狀腺癌(DTC)、甲狀腺髓樣癌或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發性息肉及某些甲狀腺癌綜合征(如Cowden征、Carney綜合征、Werner綜合征或Gardner綜合征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有血緣關系)者;

(4)甲狀腺結節>1cm,且結節生長迅速者;

(5)甲狀腺結節>1cm,伴持續性聲音嘶啞、發聲困難、伴吞咽困難或呼吸困難,可排除聲帶病變(炎癥、息肉等);

(6)甲狀腺結節>1cm,同時頸部淋巴結腫大;

(7)降鈣素高于正常范圍者;

(8)RET基因突變者。

篩查建議

(1)甲狀腺癌篩查需要同時進行甲狀腺及頸部淋巴結的形態檢查(即彩超),以及血液實驗室檢查(即甲狀腺功能全套);

(2)一般無癥狀人群不推薦進行甲狀腺癌的篩查;

(3)甲狀腺癌高危人群:頸部超聲檢查(包括甲狀腺及頸部淋巴結)及甲狀腺功能檢查,每年1-2次;

(4)有甲癌家族史的人群,定期體檢甲狀腺,每年一次頸部彩超;

(5)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結束時,建議分別進行1次頸部超聲檢查;

(6)對于多數甲狀腺良性結節,可每6-12個月行頸部超聲檢查1次,對暫未治療的可疑惡性結節,可縮短頸部超聲檢查的間隔;必要時考慮行超聲引導下穿刺。

預防建議

(1)避免頸部放射性照射和放射性塵埃接觸史;

(2)健康生活,合理飲食,增加運動;

(3)保持心情愉快,合理疏導不良情緒。

(八)前列腺癌

概況

前列腺癌是最常見的男性惡性腫瘤之一。

我國前列腺癌患者的發病率雖遠低于西方國家,但近年來呈顯著增長趨勢,目前已取代膀胱癌成為男性泌尿生殖系統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且與城市化程度正相關,中國的前列腺癌患者68%為晚期,晚期轉移病例5年生存率低于30%,因此早期診斷對提高前列腺癌生存率至關重要。

高危人群

(1)50歲以上的男性:50歲以下男性很少見,但是大于50歲,發病率和死亡率就會呈指數增長。

(2)年齡>45歲,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前列腺癌家族史大大增加了年輕男性患者前列腺癌的風險,特別是小于50歲的男性,有一級或二級親屬的前列腺癌家族史,他們被診斷為前列腺癌的風險分別增加了5倍和2倍。

篩查建議

(1)篩查的最佳方法:血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直腸指檢(DRE)和彩超。

(2)PSA檢測是首選的篩查方法,PSA>4ng/ml為異常,PSA處于4-10ng/ml之間時需要結合直腸指檢、游離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和總前列腺特異性抗原的比值(fPSA/tPSA),或盆腔增強核磁共振(MRI)等影像學檢查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行前列腺穿刺活檢;PSA>10ng/ml、直腸指檢觸及前列腺結節或彩超發現前列腺異常回聲病灶都需要進行前列腺穿刺活檢,前列腺穿刺活檢是確診前列腺癌的金標準。

預防建議

(1)高危人群每年定期篩查,尤其是老年男性以及有前列腺癌陽性家族史的患者;

(2)避免一些外源性因素的影響:如降低動物脂肪攝入、增加水果、谷類、蔬菜、綠茶的飲用量、陽光的暴露等。

(九)子宮頸癌

概況

子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據2020年WHO發布的全世界癌癥統計數據顯示:子宮頸癌是23個國家的女性首位發病腫瘤,以及36個國家的女性首位腫瘤死亡原因;無論發病數還是死亡率,均為全球第四大女性腫瘤。

在中國,子宮頸癌也是發病率第一的婦科惡性生殖系統腫瘤,多見于40歲以上婦女。近年來,中國子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所上升。

高危人群

容易持續感染高危型人乳頭瘤狀病毒(HPV)的人群就稱之為高危人群。

(1)HPV傳播的途徑主要是性接觸傳播,性生活過早、越頻繁,子宮頸癌的發病率越高;

(2)性伴侶過多,受性傳播疾病感染的危險性就越大,子宮頸癌的發生率也越高;

(3)多孕或多產都會加大子宮頸癌的發病率;

(4)吸煙、吸毒;

(5)免疫力低下:HIV病毒感染、先天免疫功能低下、使用免疫抑制劑、營養不良、熬夜、肥胖、有宮頸病變病史或癌癥家族史也會導致子宮頸癌的發生風險增加;

(6)與有陰莖癌、前列腺癌或者其性伴侶曾患子宮頸癌的高危男子性接觸的婦女;

(7)曾患有生殖道人乳頭瘤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或其他性病的女性。

篩查建議

對一般女性的具體篩查建議:

(1)推薦篩查起始年齡為 25-29歲;

(2)<25歲,不篩查;25-29歲,子宮頸細胞學篩查陰性,每3年1次;

(3)30-64歲,每5年高危型HPV和子宮頸細胞學聯合篩查(首選);每3年單獨子宮頸細胞學篩查(可選擇);每3-5年高危型HPV單獨篩查(可選擇);

(4)65歲及以上女性若既往10年內每3年1次連續3次細胞學檢查無異常或每5年1次連續2次HPV檢測陰性,無子宮頸上皮內瘤變(CIN)病史,則不需要繼續篩查。有≥CIN2或子宮頸癌治療史的女性應該繼續常規篩查至少20年;

(5)接受過子宮全切除術的女性(無宮頸)且過去20年沒有≥CIN2或子宮頸癌治療史的女性,不需要篩查。

特殊人群篩查建議:

(1)對HPV疫苗接種者,應該同非接種者一樣,定期接受子宮頸癌篩查;

(2)對有妊娠意愿的女性應在孕前檢查時,詢問近1年內是否進行過子宮頸癌篩查,如沒有,應建議進行子宮頸癌篩查,或在第一次產檢時進行;

(3)對存在高危險因素的婦女,如HIV感染婦女、免疫抑制婦女、宮內己烯雌酚暴露婦女,既往因CIN2、CIN3、AIS(子宮頸原位腺

癌)、子宮頸浸潤癌接受過治療的婦女應縮短子宮頸癌篩查間隔。

預防建議

(1)接種HPV疫苗;

(2)定期進行子宮頸癌篩查;

(3)避免過早的性生活;

(4)安全與健康性行為;

(5)及時治療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或性傳播疾病;

(6)提高免疫力,增強體質;

(7)避免吸煙、喝酒、經常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十)淋巴瘤

概況

淋巴瘤,又稱惡性淋巴瘤,是一組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是中國常見惡性腫瘤之一。

高危人群

(1)有感染及慢性炎癥者:如幽門螺旋桿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EB病毒感染對機體持續的免疫刺激。

(2)有免疫功能低下、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器官移植史者:如HIV感染、橋本氏甲狀腺炎、類風濕關節炎、器官移植等。

(3)有化學藥物接觸史和放射線照射史者。

篩查建議

(1)一般人群 每2-3年體檢1次;

(2)高危人群 每年體檢1次;

(3)臨床檢查包括以下項目:

1)癥狀:發熱、出汗、體重減輕、皮膚瘙癢;

2)體格檢查:淋巴結、肝臟和脾臟腫大;

3)影像學檢查:B超、CT、MRI、消化道內鏡、PET-CT檢查;

4)實驗室檢查:骨髓檢查或流式細胞學檢查;

5)病理檢查:淋巴結活檢行組織病理學和分子病理學檢查。

預防建議

(1)健康生活,保持樂觀心態;

(2)加強運動,提高機體免疫力;

(3)積極預防感染,控制慢性炎癥;

(4)遠離化學致癌物,減少放射性輻射;

(5)合理飲食,注意食物多樣化。


聯系我們

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大道62號關南福星醫藥園7幢7層1-8

027-82302765(市場銷售咨詢)

steadlive@foxmail.com

關注我們

微信掃一掃

關注公眾號

在线客服
- 護理師小紫
  •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技术支持: 微客界智能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