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痔瘡or直腸癌,這種便血要當心!每次便便完, 你是不是也會看它一眼, 作為最后的道別...... 咦?今天的便便為啥帶了點血? 有的人會說: 應該是痔瘡吧,常言“十人九痔”。 還有人會說: 完了,該不會是癌癥吧? 一、不同病因便血特點 肛裂便血特點: 常見于大便干結時,排便初期有劇烈撕裂樣疼痛感,鮮紅色血附于糞塊表面或手紙血染。 根據病程可分為:急性肛裂(藥物治療可自行愈合)、慢性肛裂(需手術治療)。 痔出血特點: 常為鮮血(鮮紅色不摻雜糞便及粘液)、滴血或噴血、反復發作(辛辣刺激性飲食后)、伴有肛周腫物脫出。 出血量大、反復發作后可出現血貧血,甚至嚴重貧血。 便后滴血時要盡早結束排便,以減少出血量。 直腸癌出血特點: 常為暗紅色或鮮紅色粘液膿血便,常伴有肛門墜脹不適等直腸刺激癥狀(大便次數明顯增多)。 早期直腸癌出血與內痔出血類似,極易混淆。 出現粘液膿血便,盡早就醫! 結腸癌出血特點: 常為隱血便,即大便看似正常,隱血試驗可發現便血情況,出血量大可呈暗紅色血便。 常合并排便習慣改變、大便性狀改變以及腹痛。 結腸癌癥狀隱匿,建議50歲以上人群常規行腸鏡體檢。 結腸炎出血特點: 結腸炎出血與結腸癌類似,出血量大可呈暗紅色粘液血便。 常合并腹痛、發熱、消瘦等。 二、怎樣初步判斷是痔瘡還是腸癌? 1.大便帶血 痔瘡的出血是鮮紅色的,血量會比較大,常常附在大便的表面; 腸癌的出血因為是陳舊的,所以從顏色上來判斷是暗紅色的,經常與大便相混合!并且除了血液外,還會出現一些其他的膿液和粘液。 2. 排便次數多 排便次數,和之前相比多了很多,而且排便后總有排不完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你要注意腸癌。 這樣,我們就能通過對出血和排便習慣來初步判斷和區別是痔瘡還是腸癌!但腸癌的最終診斷還是要靠腸鏡以及病理才能決定。 所以,在平時生活中,如果發現自己便中帶血,常常腹痛,一定要及時就醫,切勿小病成大病。當然,痔瘡的發病率確實比腸癌高,也確實常見。大家不必恐慌,正確面對,正確處理就好。 三、痔瘡到底會不會癌變? 痔瘡到底會不會癌變?這是一個永久的話題!在這里,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痔瘡不會癌變。 但為什么老百姓對痔瘡那么恐慌,總以為它有癌變的風險?主要是因為痔瘡和腸癌有共同的出血癥狀,容易掩蓋病情。讓人老以為是痔瘡,結果其實是腸癌,人們總以為是痔瘡癌變了。 四、這些癥狀警惕大腸癌 大腸癌早期臨床表現不明顯,極易忽視。疾病進展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臨床癥狀,最多見的有以下幾方面表現: 1、腸道刺激癥狀,排便習慣發生改變,大便次數增多,腹瀉或便秘,或二者交替,肛門墜脹,腹部隱痛等。 2、便血:多數間歇出現,有時為粘液血便,有時暗紅血便。 3、腹痛、腹脹,停止排氣排便等腸梗阻表現,多為大腸癌晚期表現。 4、在腹部摸到包塊,較硬,排大便后也不消失。 5、出現乏力、貧血、消瘦等癥狀。 因此,有上述不適者,建議到醫院就診,完成大便潛血、結腸鏡等檢查,以明確病因。 五、這五類人注意 ☞ 糞便隱血試驗陽性; ☞ 兄弟姐妹、父母、子女有大腸癌史的; ☞ 本人有腸道腺瘤史; ☞ 本人有癌癥史(包括大腸癌及其他癌癥); ☞ 符合下列幾項中任意2項者: ① 慢性腹瀉(病程在兩個月以上的腹瀉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 ② 慢性便秘(病程至少6個月以上的便秘); ③ 黏液血便; ④ 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 ⑤ 慢性膽囊炎或膽囊切除史。 大腸癌有遺傳傾向,也就是說:兄弟姐妹、父母、子女中有人患大腸癌,其本人得大腸癌的風險會高很多,并且得大腸癌的年齡也要年輕很多。 所以,對于兄弟姐妹、父母、子女得大腸癌的街坊,更應該警惕,應早點篩查。 重中之重! 怎樣預防大腸癌 從此刻開始 認真做到下面三點 疾病離我們遠點! 六、怎樣預防腸癌 1. 健康飲食 隨著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過多食用精細化食物、高脂、高蛋白飲食,缺乏新鮮蔬菜以及纖維素類食物是腸癌發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現在的中青年人常常因為工作的關系,饑一頓飽一頓,吃飯也不注重營養搭配,長此以往,腸胃就會受到很大的傷害。 因此,飲食上要注意平衡膳食營養,多吃纖維素含量比較高的食物,同時多喝水,加速新陳代謝。 2. 定期體檢 腸癌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如果在家族中有大腸癌患者,那么患癌的概率也會增加,所以一定要定期體檢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建議50歲以上人群常規行腸鏡檢查。 3. 多運動 運動不只是促進腸胃蠕動,還是強身健體,增強身體免疫力的有效手段,所以每周要保障至少90分鐘的有氧運動。 4. 預防腸道疾病 腸道疾病是誘發腸癌出現的原因之一。腸息肉這種病很常見,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有癌變的風險,從而增加患癌的風險。 所以,平時遇到身體有反映腸道疾病的表現時,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治療,降低腸癌的發病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