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種年輕化的癌癥,“超級英雄”也沒能戰勝,普通人該如何應對8月29日,據美聯社消息,在與結腸癌抗爭4年后,漫威電影《黑豹》男主角查德維克·博斯曼去世,年僅43歲。如此年輕,卻因腸癌隕落,留給世界悲痛的同時,更有說不盡的遺憾。同時,也為人們敲響了健康警鐘。 結腸直腸癌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我國結直腸癌(CRC)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趨勢。2018年中國癌癥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惡性腫瘤中分別位居第3及第5位,新發病例37.6萬,死亡病例19.1萬。其中,城市遠高于農村,且結腸癌發病率上升顯著。 一、為什么結直腸癌會年輕化 年輕化趨勢,在大腸癌中更加明顯,中國平均發病年齡比國外早10年,中國大腸癌的發病高峰年齡是55歲,而國外則是65歲。 據悉,腸癌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二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纖維的飲食結構是誘發腸癌的主要因素,夜生活頻繁、三餐無規律是其誘因。 胃腸道在消化高脂肪類食物時,需要更多膽汁。當多余膽汁被腸道細菌分解后,產生的“二級膽酸”有致癌作用,這種致癌物常年作用于腸黏膜,容易使腸黏膜發生癌變。 城市人運動量減少,機體抵抗力下降,而機體抵抗力下降和所有腫瘤的發生都有關系。同時,運動量少還會導致腸蠕動較慢,存儲宿便較多,增加了患癌風險。 此外,長時間的夜生活,三餐飲食沒有規律,暴飲暴食,飲酒無度等,也會直接或間接地誘發腸癌。年輕人是這種生活方式的主要人群,因而加劇了此類疾病的年輕化趨勢。 二、結直腸癌的早期表現 早期結直腸癌患者可無明顯癥狀,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現下列癥狀: ❖ 排便習慣改變; ❖ 大便性狀改變(變細、血便、黏液便等); ❖ 腹痛或腹部不適; ❖ 腹部腫塊; ❖ 腸梗阻相關癥狀; ❖ 全身癥狀:如貧血、消瘦、乏力、低熱等。 此外,疾病史和家族史也是結直腸癌早期診斷的重要因素。 結直腸癌的發病可能與潰瘍性結腸炎、結直腸息肉、結直腸腺瘤、克羅恩病、血吸蟲病等疾病相關。遺傳性結直腸癌發病率約占結直腸癌的總體發病率的6%,相關相關家族史包括:林奇綜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 三、結直腸癌的檢查 臨床上,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已屬于中晚期,而通過篩查可以預防和早期診斷結直腸癌。按照最新一版《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范》,結直腸癌的檢查包括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內鏡檢查、影像學檢查和病理組織學檢查。 1. 實驗室檢查 包括: ❖ 血常規 ❖ 尿常規 ❖ 大便常規 ❖ 糞便隱血試驗 ❖ 生化、電解質及肝腎功能等 結直腸癌患者在診斷、治療前、評價療效、隨訪時必須檢測外周血癌胚抗原(CEA)、CA19-9;有肝轉移患者建議檢測甲胎蛋白(AFP);疑有腹膜、卵巢轉移患者建議檢測CA125。 2. 內鏡檢查 直腸鏡和乙狀結腸鏡適用于病變位置較低的結直腸病變。所有疑似結直腸癌患者均推薦全結腸鏡檢查,但以下情況除外: ❖ 一般狀況不佳,難以耐受 ❖ 急性腹膜炎、腸穿孔、腹腔內廣泛粘連 ❖ 肛周或嚴重腸道感染 內鏡檢查報告必須包括:進鏡深度、腫物大小、距肛緣位置、形態、局部浸潤的范圍,對可疑病變必須行病理學活組織檢查。 3. 影像學檢查 ❖ 推薦行胸部/全腹/盆腔CT增強掃描檢查; ❖ 推薦MRI作為直腸癌常規檢查項目; ❖ 推薦直腸腔內超聲用于早期直腸癌(T2期及以下)分期診斷; ❖ 氣鋇雙重X線造影可作為診斷CRC的檢查方法,但不能應用于結直腸癌的分期診; ❖ PET-CT不推薦常規應用,但對于病情復雜、常規檢查無法明確診斷的結直腸癌的可作為有效的輔助檢查; ❖ 排泄性尿路造影不推薦術前常規檢查,僅適用于腫瘤較大可能侵及尿路的患者; 對于結腸癌,推薦行全腹+盆腔CT(平掃+增強)掃描,可兼顧癌本身及轉移瘤好發部位——肝臟。對于直腸癌,推薦行盆腔MRI檢查。 4.病理組織學檢查 病理活檢報告是CRC治療的依據。活檢診斷為浸潤性癌的病例行規范性結直腸癌的治療。 以下情況建議行開腹或腹腔鏡探查術: ❖ 經過各種診斷手段尚不能明確診斷且高度懷疑結直腸腫瘤; ❖ 出現腸梗阻,保守治療無效; ❖ 可疑出現腸穿孔; ❖ 保守治療無效的下消化道大出血。 四、結直腸癌的治療 前不久,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制定了最新一版《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范》,以規范我國結直腸癌的診療行為,提高醫療機構對結直腸癌的診療水平,改善結直腸癌患者預后,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 該版規范推薦的結直腸癌治療包括外科治療、內科治療、放療等。其中對放療部分明確指出:結直腸癌放療或放化療的主要模式為新輔助/輔助治療、根治性治療、轉化性治療和姑息治療。 新輔助放療的適應證主要針對Ⅱ~Ⅲ期中低位直腸癌(腫瘤距肛門<12 cm): ❖ 長程同步放化療(CRT)結束后,推薦間隔5~12周接受根治性手術; ❖ 短程放療(SCRT)聯合即刻根治性手術(在放療完成后1周手術)推薦用于MRI或超聲內鏡診斷的可手術切除的T3期直腸癌; ❖ 而短程放療聯合延遲根治性手術,且在等待期間加入新輔助化療的模式,則推薦用于具有高危復發因素的Ⅱ~Ⅲ期直腸癌。 新輔助放療主要推薦用于未行新輔助放療,術后病理分期為Ⅱ~Ⅲ期且為高危局部復發的直腸癌病人。不具備放療設備和條件的醫療單位,對需要術前或術后放療的病人,應推薦至有放療設備和條件的醫療單位做放療。 低位直腸癌有強烈保肛意愿的患者,可建議先放化療,如果腫瘤對放化療敏感,達到臨床完全緩解,可考慮等待觀察的治療策略;未達臨床完全緩解,建議行根治性手術。 對于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的治療,該版規范推薦多學科協作治療;對于肝轉移灶清除后達到無疾病狀態(NED)的患者,推薦根據術前治療情況及術后病理在MDT討論下決定是否行術后輔助化療。同時,明確指出肝轉移局部治療包括肝轉移灶手術、射頻消融、立體定向放療(SBRT)等。 目前,精確放療越來越多地應用于結直腸癌肝轉移。TOMO螺旋斷層放療等世界先進放療技術的成熟,讓無法手術或者術后放療的患者有了更好的選擇。對于身體基礎情況不佳的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TOMO精確放療代替手術,既可以通過精確放療可以殺死肝部腫瘤細胞,控制腫瘤發展,還可以保留部分肝功能,改善癥狀,延長生命。 部分資料來自醫學界腫瘤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