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大便帶血、腹部隱痛......中老年人需特別留意這個高發癌鄭女士今年64歲,最近因大便帶暗紅色,伴上腹部隱痛,遂來到佛山市中醫院肛腸科就診,結合專科醫生的檢查及胃腸鏡檢測報告,診斷鄭女士患有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全胃炎)、(直腸)中分化腺癌。入院完善各項檢查后,肛腸科主任廖信芳帶領團隊為其行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最后,在該科醫護人員耐心的護理指導、康復治療及貼心的心理疏導下,鄭女士術后第7天順利出院。“幸虧發現的早,才沒有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鄭女士感慨道,同時她也非常感謝廖信芳團隊及康復護理團隊的幫助和關心。 近10年來,我國結直腸癌的總體發病率呈現明顯上升趨勢。據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2020年中國癌癥新發病例數統計,前3位的癌癥分別是肺癌(82萬)、結直腸癌(56萬)、胃癌(48萬),可見結直腸癌對我國民眾的健康威脅不可小覷。 什么是結直腸癌? 即大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可以分為結腸癌和直腸癌,一般統稱結直腸癌。好發于40歲以上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此外,就直腸中腫瘤距肛門的距離還可以分為低位直腸癌和高位直腸癌。 結直腸癌的三大特點 ①早期癥狀不明顯 ②干預窗口期長 ③早期干預的患者生存獲益良好。 早期結直腸癌缺乏特異性癥狀,但隨著疾病進展,會出現腹脹、腹痛等腸梗阻以及便血等癥狀。同時,結直腸癌發生發展過程較長,從增生性病變到腺瘤、癌變,至臨床期癌,通常會經歷5~10年,患者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篩查和預防。因此,結直腸癌如果在早期能得到干預,可以實現超90%的生存率。 早期篩查能降低結直腸癌死亡率 廖信芳指出,從治療難度上講,結直腸癌分期越晚,治療就越復雜,需要的手段也越多。 分期在Ⅰ期、Ⅱ期、Ⅲ期的結直腸癌尚無遠處轉移,通常Ⅰ期、Ⅱ期患者只要沒有禁忌癥就可以直接手術治療,且Ⅰ期術后不需要化療,Ⅱ期術后需依據患者情況而選擇是否化療。Ⅲ期結直腸癌可能會侵犯人體周圍組織臟器,一般需結合手術和輔助化療等手段。Ⅳ期結直腸癌已有遠處轉移,需要根據病情綜合考慮手術、放療、化療、消融、藥物等多種手段。 預后效果方面,結直腸癌分期越晚,預后也越差。而文中提到的鄭女士屬于低位直腸癌,手術難度較大,腫瘤分期為Ⅱ期,幸運的是病情發現較及時,經科室積極治療后,患者恢復情況良好,可見結直腸癌早期篩查對防治效果的重要性。 目前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的方法主要有四種方式,篩查是預防結直腸癌的重要手段。 哪些人需要做腸癌篩查? 如何判斷是否為結直腸癌高危人群? 年齡在40歲以上,出現兩周肛腸癥狀,包括大便習慣、大便性狀的改變以及腹部固定部位發生疼痛,同時合并下列任意條件之一: 1、直系親屬中有結直腸癌患者; 2、有大腸腺瘤病史的患者; 3、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 4、結直腸癌術后的患者; 5、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家族史的人群; 6、50歲以上無癥狀的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