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不適癥狀,杭州兩位大伯確診患癌!以前,說起“結直腸癌”人們可能并不熟悉,但隨著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的改變,老齡化的加劇,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位居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的第三位,占9.88%。 最近,浙大二院對杭州濱江區結直腸癌篩查初篩陽性高風險人員提供結腸鏡檢查,已完成968例胃腸鏡,發現腸癌33例,而結腸息肉比例超高,大約70%。同時,還查出結腸腺瘤合并早期胃癌3例,食管早期癌1例。 結直腸癌最可怕的一點是,早期癥狀不明顯,再玩上一手“拖字訣”,發現時往往發展成了中晚期,手術機會也稍縱即逝。 沒有任何不適 一個查出“胃癌和結腸息肉” 一個查出“結腸腺癌” 家住杭州的56歲邵大伯(化名),一向自認為身子硬朗,平常也沒什么不舒服的,在這次濱江區結直腸癌篩查項目中,他參加了問卷調查+糞便留樣化驗。幾天后社區醫生告訴他初篩結果:直腸癌中風險,糞便隱血陽性。還幫他預約了浙大二院消化內科就診。 因其年齡大于45歲,且糞便隱血陽性,是胃腸道腫瘤高風險人群,接診醫生建議其行胃腸鏡檢查。 胃腸鏡檢查結果讓邵大伯夫妻倆大吃一驚:胃鏡提示胃粘膜病變,早期胃癌考慮,同時腸鏡提示結腸多發息肉。 萬幸的是,手術切除了邵大伯結腸大大小小8枚息肉,并完成了胃鏡下早期胃癌粘膜下剝離術(ESD),手術病理檢查其屬于早期胃癌,而早期胃癌ESD術后治愈率超過95%,結腸息肉也均為良性。 同樣被“沒有不適癥狀”迷惑的還有55歲的湯大伯(化名),在社區篩查中發現湯大伯大便隱血陽性,雖沒有任何不適癥狀,大便也成形,但在浙大二院腸鏡檢查時發現他患有乙狀結腸腫塊,且結腸多發息肉,病理提示:距肛20cm結腸腺癌,其余還有管狀腺瘤伴低級別上皮內瘤變,湯大伯隨即也進行了手術治療。 不要拖!便血不是結直腸癌的唯一癥狀 再次提醒:出現這些癥狀不要再拖了! 1、便血; 2、腹部疼痛或慢性腹脹; 3、腹瀉、便秘或大便變細; 4、排便不盡感; 5、無法解釋的體重減輕,疲勞和虛弱。 此外,結直腸癌也比較“難纏”,因其容易發生侵襲和轉移,這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篩查和早診早治是最有效的途徑 對于任何一種癌癥,早發現、早診治都是最經濟有效的方法。 結直腸癌篩查高危因素量化問卷 符合以下任何一項或以上者,列為高危人群 ①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史; ②本人有癌癥史(任何惡性腫瘤病史); ③本人有腸道息肉史; ④同時具有以下兩項及兩項以上者: 1. 慢性便秘(近2年來便秘每年在2個月以上); 2. 慢性腹瀉(近2年來腹瀉累計持續超過3個月,每次發作持續時間在1周以上); 3. 黏液血便; 4. 不良生活事件史(發生在近20年內,并在事件發生后對調查對象造成較大精神創傷或痛苦); 5. 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 6. 慢性膽道疾病史或膽囊切除史。 丁克峰教授介紹說,在結直腸癌篩查中,結腸鏡檢查有著獨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整個結直腸癌篩查流程的核心環節。 40歲以上和高危人群,應該定期做個腸鏡檢查。從防治來說,做腸鏡進行早期篩查最有價值。如果腸鏡發現有異常腫物,檢查同時切除便能預防大部分腸癌的發生。 健康建議: 1.飲食上要低糖、低油、低脂肪,多吃蔬果和粗纖維食物; 2.生活上要有規律,多運動,保持大便通暢,規律排便; 4.最好每兩到三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做到早診斷,早治療,降低疾病帶來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