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腸道健康說 | 腸道有菌怎么辦?別怕,它們有好壞之分人體腸道是存在有益菌和有害菌,這些菌會隨著我們的飲食習慣不同而改變,對身體有好處的菌種,在醫學上均稱為“益生菌”。 有益菌:乳酸菌、比菲德氏菌、雙歧桿菌等 有害菌:沙門氏菌、金黃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 益生菌一般只能在體內存活3~5天,所以我們必須多吃蔬菜水果這類富含“膳食纖維”和“寡糖”的“益生元”,替益生菌打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并使其獲得豐富的營養來源,才能加速繁殖。當益生菌在腸道,能改善體內菌群平衡,提升免疫機能。 如果長期習慣吃肉類或者其他垃圾食物,沒有養分給到益生菌,益生菌無法繁殖,腸道空間就留給有害菌生長,當有害菌一多,菌群失去平衡,就會影響腸道健康。 當菌群失調時,腸道內的免疫功能就會下降很多,容易患有腸炎,時常動不動就拉肚子,有時還會出現消化不良、身體瘦弱。 菌群失調還會引起便秘。正常糞便含70%~80%的水分,這些水分的保持就得益于腸內菌群的附著和存在。所以維持身體健康,保持腸內有益菌占優勢是十分必要的。如果腸道中沒有腸道菌群,糞便中也就沒有了菌群和水分的結合,糞便又干又硬,便秘在所難免。 以上資料來源: 《有點“腸”識:你的快樂由腸道決定》118~119頁 《胃腸道——生命之道》18~24頁 Q 出現腹瀉、便秘的情況, 都是腸道菌群失調造成的嗎? 答案并非如此,還有種情況會導致腹瀉或便秘,那就是腸道內長了腫瘤。 在《中國早期結直腸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2019,上海)》中,將以下人群列為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符合以下任何1項或1項以上者,列為高風險人群) 一、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病史 二、本人有癌癥病史(任何惡性腫瘤病史) 三、本人有腸道息肉病史 四、同時具有以下2項及2項以上者 1. 慢性便秘(近2年每年便秘在2個月以上) 2. 慢性腹瀉(近2年腹瀉累計持續超過3個月,每次發作持續時間在1周以上) 3. 粘液血便 4. 不良生活事件史(發生在近20年內,并在事件發生后對調查對象造成較大精神創傷或痛苦) 5. 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 6. 慢性膽道疾病史或膽囊切除史 目前認為,結直腸癌是遺傳、環境和飲食習慣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應該盡快進行篩查! 目前公認的篩查腸癌金標準就是腸鏡,還有另一種選擇:糞便基因檢測。糞便基因檢測是近年來快速發展成熟的腸癌篩查新技術,通過檢測糞便中脫落腫瘤細胞成分,判斷受檢者腸道是否健康,是否有可能患有結直腸癌或者癌前腺瘤。糞便基因檢測已被納入《中國早期結直腸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2019,上海)》、《中國痔病診療指南(2020)》、《早期結直腸癌和癌前病變實驗診斷技術中國專家共識》。 長安心®正是一款可以準確解讀糞便中基因異常改變(人類SDC2基因甲基化)的結直腸癌檢測工具,有希望將腸癌阻斷在早期階段,從而達到預防和根治腸癌的目的。 現在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包括內鏡技術和糞便基因檢測技術的普及,只要做到“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完全可以把腸道腫瘤消滅在萌芽狀態,保證我們擁有健康的體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