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咖科普】防癌治癌 要趁早來源:《姑蘇晚報》 作者:朱春榮 劉桉蘭
防癌治癌,要趁早,這不僅關系治療費用、治療效果,甚至生死。以在中國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的結直腸癌為例,早期結直腸癌患者的5年相對生存率可以達到90%,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5年相對生存率則只有10%左右。但早期結直腸癌往往沒有明顯癥狀,等出現明顯癥狀患者就醫,常常已至晚期。因此亟須廣泛開展腫瘤早篩基地等類似的政策工程,推廣腫瘤早篩理念,通過社會各界、各級醫療機構協調配合,引起居民對腫瘤早篩的廣泛關注并積極落實,共同促進結直腸癌的防控工作,實現有效控制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的目標。 早預防是王道 結直腸癌的發病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大約有90%的病例都是 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預防結直腸癌,需從日常生活點滴入手。 結直腸癌病因尚未具體明確,但其高危因素逐漸被認識,如腺瘤性息肉、炎癥性腸病、家族史、過多的脂肪蛋白質攝入、缺乏膳食纖維、年齡、肥胖、人種、吸煙等。遺傳易感性在結腸癌的發病中具有重要地位,如遺傳性非息肉性結腸癌的錯配修復基因突變攜帶者的家族成員,應視為結腸癌的高危人群。有些病如家族性腸息肉病,已被公認為癌前期病變,結腸腺瘤、潰瘍性結腸炎以及結腸血吸蟲病肉芽腫,與結腸癌的發生有較密切的關系。 針對這些高危因素,如本身為腸癌好發高危人群,應更加重視腸癌的早篩早檢,在自身原發病的治療隨訪中監測腸癌是否發生。其次,針對其他人群來說,改善飲食結構,增加膳食纖維攝入,積極運動,戒煙限酒等,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定期體檢,是避免發生結直腸癌最簡單也最重要的措施。 精準早篩早發現 結腸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儲存和轉運糞便,也能吸收葡萄糖、電解質和部分膽汁酸。吸收功能主要發生在右側結腸。此外,結腸能分泌堿性黏液以潤滑黏膜,也分泌數種胃腸激素。直腸有排便、吸收和分泌功能。可吸收少量的水、鹽、葡萄糖和一部分藥物;也能分泌黏液以利排便。直腸下端是排便反射的主要發生部位,是排便功能中的重要環節。 結直腸癌早期常無特殊癥狀,發展后主要有下列癥狀: 1. 排便習慣及糞便性狀的改變。多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加、腹瀉、便秘、糞便中帶血、膿液或黏液,直腸癌還會有直腸刺激癥狀,如肛門下墜感、里急后重、排便不盡感。 2. 腹痛,常為定位不確切的持續性隱痛,或僅為腹部不適或飽脹感。 3. 腹部腫塊,多為瘤體本身,有時可能為梗阻近側腸腔內的積糞。 4. 腸梗阻癥狀,主要表現為腹脹和便秘,腹部脹痛或陣發性絞痛。 5. 直腸癌癌腫侵犯周圍組織如侵犯前列腺、膀胱,可出現尿頻尿痛血尿等,或其他全身癥狀,貧血、消瘦、乏力、低熱等。 由于結直腸癌早期癥狀不明顯,出現癥狀時往往已達晚期,因此,需強調健康人群的定期體檢,包括胃腸鏡檢查、糞便隱血試驗、糞便基因檢測等。腸鏡篩查等,對于結直腸癌的早期發現至關重要。 MDT帶來最優診療 對結直腸癌來說,日新月異的診治手段不斷更新,結直腸癌患者的生存時間不斷延長,根治性手術、傳統放化療、轉化治療、射頻消融等治療方式的不斷進步,為早期甚至晚期復發轉移患者達到根治提供可能。 結直腸癌患者初始治療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MDT)在結直腸癌診療中發揮重要作用,國內外數據均顯示其對患者的總生存期、無進展生存期能產生有益影響。 腫瘤是全身性疾病,因此需要包括外科、內科、放射科、影像科、介入科、病理科、營養科等多科室通力協作,在疾病檢測、診斷、治療等環節密切交流協商、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保證治療過程各項工作有序進行。多學科專家共同參與制定“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方案,整體提高治療環節的高效性、嚴謹性、準確性,避免在治療過程中為患者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另一方面,日常工作中醫生通常更多關注疾病本身,而忽略患者的心理問題,這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問題。因此在臨床工作中醫生要更多關注患者身心,對患者進行常規心理疏導,引導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這將增加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對腫瘤治療起到良性促進作用。 結直腸癌復發轉移是患者談之色變的概念。但隨著治療手段的不斷進步,許多結直腸癌復發轉移同樣可能治愈。寡轉移是結直腸癌復發轉移的一種特殊形式,是一種潛在可治愈的狀態,即雖然發生了復發轉移,但病變尚局限于局部,只要盡早發現局部的孤立性轉移病灶,就能夠通過手術切除來根治。基于對患者病情的充分評估,結直腸癌寡轉移患者的治療策略一般分為兩種情況:可以將手術治療作為初始治療方案的患者,能夠直接通過手術切除來根治;不能將手術治療作為初始治療方案的患者,可以通過轉化治療使腫瘤逐漸縮小,進而通過手術治療或局部治療來達到根治的效果。 曾有一名63歲患者。2015年5月因“飲食過量后惡心嘔吐”就診,查B超示肝臟多發占位,腸鏡活檢病理:(結腸肝區)腺癌。經完善一系列檢查后診斷為結腸腺癌肝轉移,且左右肝廣泛轉移,無法切除。行轉化治療等待手術機會,化療多次后肝左葉病灶顯著縮小,肝右葉病灶消失,可行手術切除。2016年分次為她行結腸原發灶及肝轉移灶手術,結腸及肝臟病理回報均未見腫瘤細胞,成功達到完全緩解,無瘤生存,術后定期隨訪至今,未見復發,恢復良好。 “癌癥防治 早早行動。”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才能降低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癌癥早診率和生存率,切實遏制癌癥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