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葉刀:這種早發癌癥近10年發病率翻倍,一旦發現多為晚期結直腸癌的發病率近年來不斷上升,已經成為我國居民主要的健康殺手之一。過去一直認為,結直腸癌主要是老年人高發,但隨著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50歲以內年輕人患結直腸癌已經屢見不鮮。這種50歲之前患病的現象稱作早發性結直腸癌。 www.pexels.com 早發性結直腸癌的流行病學特點 據報道,20~29歲人群的結直腸癌發病率已經從1990年的0.8/10萬人上升到了2016年的2.3/10萬人;30~39歲人群的發病率從2006年的2.8/10萬人上升到了2016年的6.4/10萬人;40~49歲人群的這一數據則從2005年的15.5/10萬人升至2016年的19.2/10萬人。 https://doi.org/10.1016/S2468-1253(21)00426-X. 早發性結直腸癌的臨床特征 早發性結直腸癌不僅僅是發病時間早,其臨床癥狀也與遲發性結直腸癌有諸多不同。臨床研究發現,早發性結直腸癌患者的癥狀更集中于便血和腹痛,并且癥狀持續的時間也更長。 另外,早發性結直腸癌更可能發生在左結腸和直腸,其組織學類型更具侵襲性,其中約10.0%~14.5%為粘液腺癌,2.0%~13.0%呈現印戒細胞癌,高達27.9%是低分化或未分化癌。 而且,早發性結直腸癌在發現時更多被診斷為晚期腫瘤。與老年患者相比,年輕患者的局部轉移相對風險為1.37倍,遠處轉移的相對風險為1.58倍。 unsplash.com 有觀點認為,這種現象可能是因早發性結直腸癌發現較晚導致的。但目前的研究發現,III期或IV期的年輕患者的發病時間較短,因此,診斷不及時不能完全解釋這一現象。 不過,盡管早發性結直腸癌更具侵襲性,但患者的生存率更高。在一項大型報告中,早發性結直腸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顯優于遲發性結直腸癌患者。 早發性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 家族病史在早發性結直腸癌中十分突出。高達33.5%的早發性患者有結直腸癌家族史,14.0% ~16.3%的早發性結直腸癌患者的一級親屬患有結直腸癌。 關于早發性結直腸癌的其他危險因素,據報道體重指數超過30 kg/m2的人患早發性結直腸癌的風險是普通人的1.93倍。與不常食用加工食品的人相比,經常食用加工產品會致風險上升1.67倍。每天飲用2份以上含糖飲料的人患早發性結直腸癌的風險會上升2.18倍。 unsplash.com 不運動也是早發性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每周久坐不動超過14小時的女性患早發性結直腸癌的風險更高,是對照組的1.68倍,其中患直腸癌的風險更為明顯,高達2.62倍。吸煙同樣是重要的危險因素,20包年或更長的吸煙史會使風險升高至4.41倍。 也有研究顯示,蔬菜、水果、β-胡蘿卜素、維生素C、維生素E和葉酸都與風險降低有關,但它們是通過何種途徑來降低早發性結直腸癌的發生,目前還不清楚。 雖然早發性結直腸癌發病率上升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但根據這些流行病學和臨床觀察結果,可以為這一現象提供解釋。在生命早期過多暴露在危險因素中,可能是結直腸癌發病時間提前的重要原因。 https://doi.org/10.1016/S2468-1253(21)00426-X. 例如,隨著醫學水平發展,輔助生殖技術和剖腹產被廣泛使用,非母乳喂養的比例明顯增高,兒童時期抗生素暴露量增加,加之西方飲食、肥胖和缺乏運動的現象越來越多,這些都可能對結直腸的健康造成干擾。 早發性結直腸癌的篩查標準 從癥狀出現到診斷早發性結直腸癌存在相當長的延遲。延誤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尋求醫療服務的延誤或對癥狀的錯誤評估。盡管出血是早發性結直腸癌最常見的癥狀,但年輕患者便血更容易被診斷為良性病變,如痔瘡或肛裂。 www.verywellhealth.com 便血可能會導致缺鐵性貧血,美國的一項研究證實,便血和缺鐵性貧血與早發性結直腸癌有很強的相關性,因此美國結直腸癌工作組建議,所有50歲以下有不明原因便血或缺鐵性貧血的患者都應接受結腸鏡檢查。 另外如前所述,大約16%的早發性結直腸癌患者有相關的遺傳綜合征,另外25%的人有結直腸癌家族史。美國和英國目前的篩查指南都將具有遺傳綜合征和結直腸癌家族史的人作為高危人群,推薦盡早行結腸鏡檢查。 www.mayoclinic.org 而對于非高危人群的結腸鏡檢開始時間,以往認為50歲之后應常規行該檢查。但現在美國多個專業協會都建議將普通人群的結腸鏡檢查起始年齡從50歲降到45歲。這一改變或許可以使更多的早發性結直腸癌患者得到早期診治。 參考文獻: Swati G Patel, et al. The rising tide of early-onset colorectal cancer: a comprehensivereview of epidemiology, clinical features, biology, risk factors, prevention,and early detection.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2022. DOI: https://doi.org/10.1016/S2468-1253(21)00426-X. 撰文 | 官水木 編輯 | Swag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