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腸鏡 一項能救命的檢查腸鏡,真的有必要做嗎? 14個做腸鏡的人中,有13個癌前病變,有1個確診腸癌! 尤其在40歲之前做一次腸鏡或者胃鏡,會發現很多問題,所以提高腸鏡檢查的意識,勢在必行。 為什么一定要做腸鏡? 很多人拒絕做腸鏡是來自于對未知的恐懼。想象中做腸鏡會很痛苦,也害怕面對檢查結果,最終選擇了放棄。 近年來,大腸癌的發病率雖然呈不斷增長的趨勢,但其屬于可以預防的癌癥之一。 從腸息肉發展成大腸癌,大約需要5-10年的時間。如果在還沒有癌變前,通過早期篩查發現蛛絲馬跡,可以及時制止,降低大腸癌的發生風險。 所以,早期篩查很重要,尤其是對于大腸癌高危人群而言。 研究發現死于大腸癌的患者,大部分忽視了腸鏡檢查。進一步對比過去20年間的篩查數據,研究人員得出結論:腸鏡檢查可以降低61%的死亡風險。 但在我國,胃腸鏡檢查的普及率仍然較低,50歲以上人群的腸鏡檢查率不足15%。 一次腸鏡的“有效期”有多長? 做一次腸鏡,可以保多久平安呢? 答案是10年。 45歲之前還沒有做腸鏡的人,一定要抓緊時間去做一次。做一次腸鏡,安全期在5-10年左右。 但并不是做一次腸鏡就可以高枕無憂,將大腸癌的風險降為零了。也許當時做腸鏡的時候沒有長腸息肉,但不代表永久,因此建議每隔5-10年再做一次。另外,如果當時發現腸息肉,并進行了切除,也不代表之后不會再長,所以要定期復查。不過,做一次腸鏡,基本可以保證5年、10年不會得結直腸癌。 “這些人”最好去做個腸鏡 人人都要去做腸鏡嗎?并不是。 對于有的人來說,暫時沒有做腸鏡的必要。但是對于大腸癌高危人群,或者出現了大腸癌早期癥狀的人群來說,如果還沒有做腸鏡,就要抓緊時間去做了。 大便性狀改變 小癥狀可能提示大問題,當出現便血或黑便、大便有粘液或膿血、排便次數增多、大便變形、腹瀉和便秘交替、排便困難等癥狀的時候,應提高警惕,盡早去做一個腸鏡檢查,查明原因。 身體出現不明原因變化 身體出現異常變化,比如體重在短期內出現明顯的降幅、發生不明原因的貧血、腹部出現包塊或腫塊、癌胚抗原升高,也有可能是大腸癌的征兆,需要及時進行腸鏡檢查。 結直腸癌術后患者 結直腸癌患者做完手術后,需要每隔6-10個月復查一次腸鏡,以防復發。如果手術前發生結腸梗阻,無法檢查全部的結腸,在術后3個月,應做一次腸鏡檢查。 40歲以上的人 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特別是長期飲食習慣不良、經常喝酒的人,應進行一次腸鏡檢查。此外,有結直腸癌家族史的人,即使沒有出現任何不適的癥狀,也要及早接受一次腸鏡檢查,以防萬一。 溫馨小貼士 腸鏡前的準備
(建議僅供參考 具體依照醫囑) 其實腸鏡檢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需求卻不敢面對。預防大腸癌,從接受腸鏡檢查開始。如果你屬于需要做腸鏡檢查的人群,抓緊時間,早點去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