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歲姑娘剛工作就查出癌癥:我悔啊!醫生嘆息:本可避免,千萬別以為自己年輕...近日,大學畢業剛參加工作不久的23歲姑娘小美(化名)也患上了癌癥在醫院里,得知確診“結腸癌”后年輕的她和家人聲淚俱下,直呼后悔...... 姑娘年紀輕輕卻患上結腸癌 2年前曾放棄醫生提出的常規篩查 醫生嘆息:她屬于高危人群 小美是眾人眼中的乖乖女,成績優異的她剛剛大學畢業步入工作崗位,工作表現不俗。 可是近日,23歲的她卻被確診為結腸癌,并且已經出現了肝轉移。在浙江醫院腫瘤科副主任江皓副主任醫師的診室內,小美以及她的家人幾度落淚,后悔沒有聽從醫師當初的專業建議。 其實早在2年前,小美就已經因為大便失調曾經到江皓處就診。當時江皓考慮到小美存在惡性腫瘤家族史,雖然年齡較小,但仍屬于高危人群,建議其行結直腸癌常規篩查,包括糞便DNA甲基化基因檢測和腸鏡檢查。 可惜的是,小美一方面懼怕腸鏡的不適感,另一方面覺得自己還年輕,認為癌癥都是老年人的病,最終放棄了檢查。 中國新發癌癥全球第一 這樣篩查將結直腸癌消滅在萌芽中 在世衛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發布的全球最新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數據統計中,中國病例數居位列榜首。 2020年中國新發癌癥全球第一,中國新發癌癥病例457萬例,其中男性248萬例,女性209萬例,中國癌癥死亡病例300萬例,其中男性182萬例,女性118萬例。相當于平均每分鐘就有大約10個人被確診為癌癥。 雖然許多癌癥目前仍然無法治愈。因此,健康人尤其是腫瘤高危人群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于提高腫瘤治愈率及生存率至關重要。 中國是全球消化道癌癥發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胃癌、肝癌、膽管癌、結直腸癌等癌癥的發病率都居高不下,尤其是結直腸癌,但其實結直腸癌是可以通過癌癥篩查最容易被消滅在萌芽狀態的癌癥。 01 首先說說非高危人群(高危人群的界定會在后文描述)的篩查建議: 從45歲開始,我們就應該有意識的進行結直腸癌的定期篩查; 從76歲開始,我們則需要根據身體狀況及預期壽命來決定,是否需要繼續接受結直腸癌篩查; 大于85歲,則不應再接受結腸癌的篩查。 02 而對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篩查的時間則需要大大提前,從21歲起就要開始更加頻繁的進行結直腸癌篩查。以下是存在結直腸癌高危因素的人群: 家族中有多位親人存在結直腸癌史或某些類型的息肉病史; 曾罹患過結直腸癌或某些類型的息肉病史的患者本人; 炎癥性腸病個人病史者; 遺傳性結直腸癌綜合征家族史,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癥或林奇綜合征; 腹部或骨盆區域放療史。 【篩查方法】 首先是糞便測試。包括每年進行一次糞便隱血測試及糞便DNA甲基化基因檢測。糞便DNA甲基化檢測可對糞便中的腸道脫落細胞進行基因檢測,對早期腸癌篩查準確率可達到95%以上,對腸道腺瘤等癌前病變的篩查準確率可達到65%。并且無創、無痛苦、無須服用排泄劑、簡便易行,是目前結直腸癌篩查的首選方法。 其次是結直腸的影像檢查,這也是篩查結直腸癌最直接的方式。包括了每10年一次的結腸鏡檢查,每5年一次的CT結腸造影術及5年一次的靈活乙狀結腸鏡檢測。 保持良好習慣也是預防腸癌的重中之重 腸道是人體最辛苦的器官器官之一。它承擔了人體80%的消化和吸收工作,而90%的毒素需要靠腸道排出,夜以繼日的干著最臟最累的活。想要腸道保持健康,就應該盡量減少腸道和毒素接觸的時間,通俗地說,首先就是要保證排便順暢。 以下幾類不良習慣,容易導致腸癌的風險增高。 1.“肉食主義”人群 長期高脂肪飲食,容易加重腸道負擔,容易引起便秘,從而誘發腸癌。 2.長期吸煙人群 香煙里的有害物質不僅會誘發肺癌,還會增加腺瘤性息肉及大腸癌的發生風險。 醫生強調,40歲以上人群,需要做一次結腸鏡檢查,如果沒有問題,則可3年后再做一次。腺瘤發展為癌,需要7-15年,如果在這個期間發現腺瘤,并將之切除,即可避免發展為腸癌。 另外,如果在排便習慣、大便形狀改變、大便出血等都要引起警惕。遇到這些情況,最好到醫院進行結腸鏡的檢查,做到早確診,早診治。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