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份結直腸癌調查結果太震驚!>>超過一半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期!結直腸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人數位列惡性腫瘤第三位。 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腫瘤登記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新發結直腸癌約38.8萬例,因結直腸癌死亡的患者數約為18.7萬人。 近期,由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人民日報健康時報主辦的第四屆國之名醫盛典上,中國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中期結果正式對外發布,這是目前全國首個且唯一的大樣本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 是對2299例確診的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調查結果,令人瞠目結舌,簡直觸目驚心: 這2299名腸癌患者,在確診前——
透過這些令人震驚不已的數據,我們不難發現: 并非腸癌太過猖獗,而是我們沒有足夠重視。實際上原因非常簡單,缺少一次腸鏡檢查! 腸癌在早期發現也是很容易治療的癌癥,早期腸癌的治愈率>90%;極早期的粘膜內癌,幾乎可100%治愈,而晚期的5年存活率在20%以下。 得病前,97%患者從未做過腸鏡,一確診就是中晚期! 01、腸癌早期沒癥狀 腸息肉幾乎沒有癥狀,只有個別大的才可能有腹痛便血的情況;早期腸癌也是如此;以至于很多人認為我沒癥狀做什么腸鏡?結果就耽誤了。 就像上面調查報告所說的那樣,85.8%的患者是發現便血、嚴重腹瀉或腹痛等癥狀才去檢查的,結果一查就是進展期或者晚期;只有約不到7%的腸癌患者,是無癥狀時候去體檢發現的。 因此,單憑癥狀發現早期腸癌,太過冒險,也不靠譜。一旦出現網傳的所謂“早期信號”,比如排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細、便血、黑便、粘液便、持續腹痛、膿血便、腹部包塊、消瘦等,這早就不是早期了,而是中晚期。 發現癌前疾病和早期腸癌 【腸鏡】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檢查手段。 02、腸鏡到底能查什么病? 腸鏡是內窺鏡的一種,是最直觀的檢查,它是一個帶有高清攝像頭的管子,進到我們的腸道后,醫生直觀看到腸道內部情況,圖像動態地呈現于屏幕上。 一旦發現可疑病灶,可以取點活檢拿到顯微鏡下看看性質;還能對息肉等進行直接切除。 任何影像檢查,包括X線和先進的CT、MRI、PET等,都比不上直觀的肉眼觀測。因此腸鏡既是腸癌的篩查手段,又是其確診的“金標準”。 結腸和直腸黏膜的微小變化能被直觀看到,這有助于醫生診斷腸炎、腸結核、腸息肉、腺瘤、大腸癌等40余種疾病;做腸鏡時,醫生還可用活檢鉗取得小塊組織,以對病變部位定性。 03、哪些人最該做腸鏡? 原則上,年齡在40~74歲的居民都屬于結直腸癌的篩查人群。即使沒有明顯不適或異常,也建議50歲以上者去做一次腸鏡;如家里有患腸癌的親屬,最好35歲甚至40歲就開始篩查,并根據結果決定后續檢查頻率。 高風險因素的人群應縮短腸鏡篩查時間,符合以下任何一項即為腸癌高危人群,要進行腸鏡篩查。
英國癌癥研究所的腸道篩查專家,倫敦帝國理工大學的WendyAtkin教授表示:“我們知道腸道檢查對人類有非常大的好處。雖然沒有任何篩查是完美的,這項研究表明腸鏡檢查可以至少在17年里有效地減少癌癥死亡。腸癌是可以預防的,而用腸鏡篩查腸癌是減少腸癌的一個很好的方法。“ 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如果處于一種正常的狀態之下,不僅可以降低癌癥的發生,也會降低其他疾病的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