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文讀懂:結直腸癌肝轉移診斷和綜合治療一、結直腸癌肝轉移診療流程 結直腸癌確診時肝轉移的診斷(圖1) 結直腸癌肝轉移的預防(圖2) 結直腸癌確診時合并肝轉移的治療(轉移灶可切除)(圖3) 結直腸癌確診時合并肝轉移的治療(轉移灶不能切除)(圖4) 結直腸癌根治術后發現肝轉移的治療(圖5) 不可切除結直腸癌肝轉移的化療(圖6)
1. 西妥昔單抗 西妥昔單抗為人鼠嵌合型的 EGFR 單克隆抗體,單用或聯合化療治療結直腸癌肝轉移均有良好的臨床效果。但是西妥昔單抗只對 RAS 基因野生型患者治療有較好的效果,而在 RAS 基因突變型患者中應用并不提高療效。BRAF 突變的患者獲益有限,這可能與疾病的不良預后有關。 目前認為,可以與西妥昔單抗聯合的化療方案包括 FOLFOX 和 FOLFIRI。不建議其與 CapeOX 或 5⁃FU 推注方案聯用;且對于西妥昔單抗的跨線治療是否有效仍存在爭議。 約有3%的患者會在西妥昔單抗的給藥過程中出現嚴重的輸液反應,包括過敏性反應,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含西妥昔單抗的方案
2. 貝伐珠單抗 貝伐珠單抗為人源化的 VEGF 單克隆抗體,聯合化療作為不可切除的結直腸癌肝轉移一線治療有良好的效果。同樣,貝伐珠單抗在腫瘤進展后的二線治療上療效也得到了證實(3b 類證據,B 級推薦)。 但貝伐珠單抗易引起出血和傷口延遲愈合,如在其治療后需進行手術,建議手術時機選擇在最后一次貝伐珠單抗使用后的 6~8周。 含貝伐珠單抗的方案
3. 瑞戈非尼 瑞戈非尼(Regorafenib)是一種口服多靶點酪氨酸激酶 抑制劑(TKI),可以阻斷數個促血管生成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抑制與腫瘤生成和腫瘤微環境相關的多種激酶的活性。新近的臨床研究表明,對于 RAS 野生型 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在初始化療進展后應用瑞戈非尼序貫二線化療聯合分子靶向藥物治療有更好的生存獲益, 但仍需更多的臨床研究證實。 瑞戈非尼大部分的不良反應發生在治療的早期階段,主要包括手足皮膚反應、疲乏、腹瀉、高血壓、皮疹等,均可預測且可通過暫停給藥、劑量下調及對癥處理后緩解。目前,瑞戈非尼已獲批用于治療之前接受過氟尿嘧啶、 奧沙利鉑和伊立替康為基礎的化療,以及既往接受過抗 VEGF 治療,抗 EGFR 治療(RAS 野生型)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 瑞戈非尼用法
4. 呋喹替尼 呋喹替尼(Fruquintinib)也是一種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高度選擇性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1、2和3三種亞型。 呋喹替尼可抑制VEGFR 磷酸化,從而抑制腫瘤血管生成,最終抑制腫瘤生長。全國多中心 FRESCO 研究發現對于二線或以上標準化療失敗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呋喹替尼單藥治療顯著延長生存,且安全性良好,不良反應可控。呋喹替尼常見的嚴重副作用為高血壓、手足綜合征和蛋白尿等。 目前呋喹替尼已獲批用于既往接受過氟尿嘧啶、奧沙利鉑和伊立替康為基礎的化療,以及無論既往是否接受過抗 VEGF 治療或抗 EGFR 治療(RAS 野生型)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 呋喹替尼用法
三、化療方案 四、PD⁃1單抗免疫治療 五、直腸癌的聯合放化療 六、肝動脈和結直腸腫瘤區域聯合灌注化療 參考文獻: 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21年1月第24卷第1期 《中國結直腸癌肝轉移診斷和綜合治療指南 (V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