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9成大腸癌源于息肉癌變!40歲以上及有家族病史人群建議早篩查近日,第十一屆江蘇省中醫藥科學技術獎在南京頒獎,江蘇省第二中醫院金黑鷹教授所在的團隊的一項研究獲得了一等獎,他們發明的一種檢測試劑盒,有效提高了大腸癌的早期發現率和有效治療率。 40歲以上及有家族病史人群建議早篩查 專家介紹,大腸癌已經成為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排名第三的惡性腫瘤。飲食和遺傳因素是大腸癌發生的兩大要因。 江蘇省第二中醫院肛腸科主任醫師金黑鷹介紹:“第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飲食,就是高脂高熱量的飲食。第二個就是遺傳因素,有一部分是遺傳性大腸癌,比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林奇綜合征。還有一部分我們叫遺傳易感性,有的人不符合遺傳性大腸癌的診斷標準,但是他家族中如果說有大腸癌的話,這人發生的風險比普通的人群要高出6倍以上。” 專家介紹,90%以上的大腸癌源于大腸息肉的癌變,致病因素導致大腸息肉產生,進而發展為早期癌和進展期癌。飲食干預和切除息肉是預防大腸癌的有效手段,而發現早期癌和規范治療是治愈大腸癌的重要途徑。 “早期的大腸癌,像一期的大腸癌,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5%。如果二期的,沒有淋巴結轉移,也能達到70-80%。但是有了淋巴結轉移的,5年生存率只有50-60%。如果說有了遠處轉移,也就是有了肝臟、肺的轉移,5年生存率就只有20-40%。”所以說發現早期大腸癌,是提高大腸癌治療療效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專家建議,除了有大腸癌家族病史的人群,40歲以上的人群因為是腸道息肉發生的高危群體,也需要參加大腸癌的醫學篩查。如果等到有癥狀時再去檢查,大腸癌就已經發展到中晚期了。 糞便DNA甲基化檢測 簡易高效排查早期腸癌 對糞便進行檢測是大腸癌早期篩查的常用方法,但是由于糞便隱血檢查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較差,許多人不得不反復進行陰性腸鏡檢查,給患者增加了不少痛苦。金黑鷹教授的科研團隊,則發明了一種糞便DNA甲基化檢測試劑盒,大大減少了這種陰性腸鏡檢查的概率。 金黑鷹介紹:“腸道里邊有很多脫落的黏膜,脫落的黏膜會帶來很多分子改變的信息,我們現在通過DNA甲基化,來檢測這些脫落黏膜里的DNA的變異。”在近6年的時間里,金黑鷹已經積累了270多個病例。“對于癌癥的篩查,如果是兩個以上的分子標記陽性,它的假陽性率只有20%。這樣的話就不要讓很多人,反復進行陰性的腸鏡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