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進展生存期翻倍!K藥獲批一線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近日,美國FDA宣布:批準“K藥”帕博利珠單抗(商品名:可瑞達Keytruda)擴展適應癥,用于不可切除或轉移性高微衛星不穩定性(MSI-H)或錯配修復缺陷(dMMR)結直腸癌患者的一線治療。 這是首個無需與化療聯用,治療此類結直腸癌患者的一線免疫療法,同時也是首個基于MSI-H或dMMR生物標志物獲批的一線免疫療法。 MSI-H/dMMR結直腸癌 正常細胞里,大約有十幾個基因和蛋白質專門負責DNA錯誤修復,比如MSI和MMR。 在DNA不斷復制中,由于一些偶然因素會不可避免地發生錯誤。這時,這些“修復師”就會馬上去修復錯誤,從而維護細胞中遺傳物質的穩定。 但在一些患者的腫瘤組織中,由于基因突變等原因導致這些“修復師”缺席,DNA復制中的錯誤無法得到及時修復,就給了癌細胞產生致癌突變的機會,這些癌細胞攜帶大量基因突變。 不過,“欲使其滅亡,先令其瘋狂”。這些攜帶大量突變的腫瘤,對免疫治療藥物更敏感。 大約5%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攜帶MSI-H或dMMR腫瘤。MSI-H和dMMR腫瘤由于細胞中DNA修復機制的異常,導致其基因組中攜帶大量基因突變,使得其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更為敏感。 MSI-H是由于錯配修復缺陷,導致DNA的特定區域出現非常多的基因突變。最早發現于結直腸癌,也可發生于胃癌、子宮內膜癌等。 錯配修復基因(MMR)具有修復DNA堿基錯配的功能,可維持基因組的穩定性和降低自發性突變的幾率。 dMMR是指MMR缺失,如果用腫瘤標本做4個錯配基因的免疫組化蛋白檢測,即:MLH1、PMS2、MSH2及MSH6,只要這四個蛋白里面任何一個表達缺失的,腫瘤就屬于dMMR。 目前,主要采用三種方法檢測 MSI/MMR (1)免疫組化法(IHC):檢測MMR異常蛋白; (2)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MSI; (3)二代基因測序(NGS):可以更快速準確地檢測整個基因組的MSI,同時進行腫瘤相關基因測序,但費用相對較高。 關于“K藥” 帕博利珠單抗是一種人源化的單克隆抗體,通過阻斷PD-1與其受體PD-L1和PD-L2的相互作用,從而激活T淋巴細胞來對抗癌細胞。 通過阻止這種信號通路,帕博利珠單抗可幫助人體的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并讓MSI-H或dMMR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獲益。一些MSI-H的患者對PD-1/PD-L1抑制劑的應答比例明顯更高,達到約50%。 臨床試驗 FDA對這一適應癥的批準基于一項多中心、國際、開放標簽、主動對照、隨機試驗的結果,該試驗在307例MSI-H或dMMR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中比較了帕博利珠單抗和化療的效果和安全性。 該研究表明,通過盲法獨立審查評估,接受帕博利珠單抗治療的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PFS)在統計學上有顯著改善。帕博利珠單抗組的中位PFS為16.5個月,標準護理組的中位PFS為8.2個月。不過仍需要進行長期的分析以評估其對生存的影響。 其實早在2017年,帕博利珠單抗就已獲FDA批準,成為全球首個基于生物標志物的“不限癌種”抗癌藥,治療MSI-H/dMMR實體瘤患者。 而在今年6月,FDA又批準了帕博利珠單抗第二個“不限癌種”的新適應癥,二線單藥治療不可切除或轉移性的、具有高組織腫瘤突變負荷(TMB-H)的實體瘤患者,這些患者既往治療后疾病進展且無更佳的替代療法。 截至目前,K藥已在全球獲批24個適應證,在國內獲批5個適應證。這項免疫療法正在惠及越來越多的腫瘤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