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直腸癌誤診為痔瘡, 實在太冤枉——血液Septin9基因甲基化無創檢查,一管血輕松排查 黃先生,55歲,得痔瘡好幾年了,也去門診看過醫生,但是見效不大,后來也就沒有去管它。 近半年來,黃先生大便次數多了,每天有三、四次,老是想上廁所,但是又沒有什么大便,出血也比以前多,鮮紅鮮紅的,他以為是痔瘡嚴重了,就到藥店買幾支痔瘡藥涂,但是沒有什么效果。 他不想再拖了,打算到醫院做痔瘡手術,結果醫生檢查完,說可能不只是痔瘡的問題,需要做腸鏡檢查。黃先生猶豫了,在他看來自己不過是得了痔瘡,便血只是因為痔瘡引起的。 醫生看到他猶豫的表情,想到之前一些因為等待時間長而錯過腸鏡檢查的患者,說道:做個腸鏡檢查比較穩妥,是痔瘡就趕緊手術,也別拖著,新冠期間,看病的人不多,很快就能做上。 黃先生最后做了腸鏡檢查,檢查結果發現大腸息肉,約1.5×45px,在腸鏡下成功切除了息肉,幾天后病理結果出來,確診早期癌,手術切除成功,術后良好。黃先生現在想想都仍覺得后怕,幸虧及時檢查治療,如果再推遲檢查時間,后果不堪設想。 結直腸癌誤診為痔瘡,一點不稀奇 據研究,超過80%的直腸癌,最初被自己或首診醫生當成了痔瘡。腸癌的早期大多數人是沒有癥狀或者癥狀很輕微的。患者對出現便頻、血便等大便習慣改變時,主觀上認識不足,誤認為腸炎或痔瘡,不去醫院做檢查。特別是稍微年輕些的,由于新陳代謝旺盛,對疾病耐受力較強,出現輕微癥狀不足引起患者的重視,待出現明顯癥狀就診時多為晚期,往往喪失最佳手術時機。另外,不少的直腸癌患者就診時,多主訴便血,經驗不足的臨床醫師往往臆斷為痔瘡出血,而未進一步的詳細詢問病史并作必要的檢查,從而造成誤診或漏診。而更多的直腸癌患者則確實也有痔瘡,醫師檢查時由于不夠仔細,只注意了肛門痔瘡疾患,而忽略了位置并不很高的癌腫。 專家提醒:結直腸癌早期雖然沒有明顯癥狀,但仍會隱約釋放一些信號,提醒你癌癥的存在。如果出現了如下癥狀,千萬不要簡單地認為是痔瘡,需要立即重視起來! 癥狀一:排便習慣發生改變,經常排便次數增多或者便秘; 癥狀二:出現血便; 癥狀三:疼痛、腹脹、消化不良; 癥狀四:便便變形 癥狀五:里急后重,這就是指自己腸道不舒服,還想要再去廁所,卻拉不出來東西、下身墜脹的感覺。 早發現,早治療,告別結直腸癌誤診為痔瘡! 早發現,結直腸癌完全可以預防。結直腸癌是一個疾病發展過程非常明確的癌癥,95%的結直腸癌是由腺瘤發展而來,形成的良性進展期(息肉-腺瘤性息肉-癌前息肉)有5-10年,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發現,干預,阻止癌變;在良性進展期發現,結腸鏡可以預防性的切除良性病變,將結直腸癌扼殺在搖籃里,患者生存率可達到100%。因此,如果結直腸癌誤診為痔瘡,錯過治療最佳時期,實在太冤枉。專家提醒,40歲以上,痔瘡患者治療無明顯改變者(特別是對于有腸癌家族史的、長期腹瀉或便秘的、便血或大便隱血陽性的、大便帶粘液的、糖尿病或膽囊切除術后的、肥胖或高脂血癥的等),非常有必要進行腸鏡前置無創檢查,降低患者腸鏡檢查依從性差及減輕患者腸鏡排期長的心理負擔,以免加重和延誤病情。 腸鏡前置檢查——血液Septin9基因甲基化,一管血輕松搞定 有別于便潛血采樣不方便,患者接受度不高;而血液腫瘤標志物靈敏度和特異性有限。血液Septin9基因甲基化檢查具有受檢者易接受、采樣規范、篩查效果好的明顯優勢。 在結直腸癌中,Septin9基因甲基化是結直腸癌形成的早期信號之一。Septin9基因是一個抑癌基因,Septin9基因異常甲基化會抑制基因正常表達,使其抑癌功能喪失,并最終導致細胞分裂和癌變。 Septin9基因已獲得國內外專家的公認,可以用于大腸癌早期檢測。早在2014年,血漿SEPTIN9 DNA甲基化檢測技術的應用已明確寫入《中國早期結直腸癌篩查及內鏡診治指南》(2014年,北京),該指標可用于結直腸癌高危人群的篩查。 這項檢測的特點是: Ø 特異性強,可以高達97%,左右結腸沒有差異。 Ø 靈敏度高,達到70%以上。對大腸癌的靈敏度為:Ι期-56.9%,‖期-67.6%,Ⅲ期74%,Ⅳ期-78.9%。 Ø 采樣方便,依從性好,無創傷,只需要抽血檢測即可,提高患者的依從性。經調查,拒絕腸鏡檢測的患者中,有97%的患者愿意接受無創抽血檢測。 Ø 早期檢出率是現有方法的5倍以上。 Ø 治療后,可以監測腫瘤復發或者轉移。 透景人血液ctDNA中Septin9基因甲基化產品,采用高靈敏高特異性的甲基化特異性熒光定量PCR技術,檢測靈敏度>70%,特異性>96%,已獲得NMPA(原CFDA)認證。只需靜脈采集10ml血液,無痛無創,有效篩查結直腸癌,將結直腸癌扼殺在搖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