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怡春院,精品囯产无码久久久久久密桃,熊猫电影网,无遮挡一级毛片视频

市場銷售咨詢

027-82302765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頁 >> 客戶關愛 >>造口百科 >>腸道百科 >> 2021年ASCO摘要結直腸癌合集12(中文翻譯版)大放送-最權威的傳遞最新腫瘤治療進展的寶典
详细内容

2021年ASCO摘要結直腸癌合集12(中文翻譯版)大放送-最權威的傳遞最新腫瘤治療進展的寶典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學術水平最高、最具權威的臨床腫瘤學會議,匯集了世界一流的腫瘤學專家,分享探討國際最前沿的臨床腫瘤學科研成果和治療技術,很多重要的研究發現和臨床試驗成果也會選擇在ASCO 年會上首次發布。


 

01


 

【3613】多組學縱向分析I至III期結直腸癌患者:通過檢測結直腸癌患者液體活檢檢測預測早期復發,并實現術后風險分層管理

第一作者: Xuanhui Liu,廣東省結直腸與盆底疾病重點實驗室,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中國廣州

背景:1/3的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 CRC)術后化療后復發。因此,需要新的方法來預測復發,使臨床減輕病程策略。通過質譜(MS)和CRC復發年表的多組學建模(MMO)對血漿進行連續監測,為液體活檢檢測的開發提供了框架,以取代現有的成像方式,如根據復發相關病理進行CT掃描。我們假設,血漿MS和MMO對復發相關病理的分析可以在手術前/術后和/或輔助化療(ACT)前/后的癌癥護理連續期中解除CRC復發的高風險分層。

方法:189例CRC患者(I-III期)接受三種治療方式之一:模式1(手術后輔助治療),模式2(僅手術),模式3(新輔助化療后手術后輔助治療)。血漿樣本(n = 441)收集于患者術前、停藥后30天,每3個月收集一次,直到死亡或第24個月。MMO方法用于分析包括天然肽、蛋白質、代謝物、脂質和神經酰胺在內的生物學特性。根據治療模式,MMO檢測組套包含明顯的擾動特征。這些面板用于預測術前、術后30天或輔助化療后收集的血漿的復發。同時監測CEA水平。

結果:135例患者(I-III期)有隨訪資料,其中25/135有影像學復發的證據。不管治療方式如何,使用MMO的縱向隨訪能夠預測疾病復發超過7個月,然后通過CT掃描證實臨床進展。縱向CEA水平與復發狀態之間沒有顯著相關性,因此單純的CEA水平與MMO監測或放射監測相比,并不能提供任何前置時間優勢。Kaplan-Meier (KM)生存分析顯示,無論采用何種治療方式,MMO檢測組套陽性的患者生存期較差:模式1 (HR = 6.2, p值= 0.003,在手術后和輔助化療前立即進行測試;HR = 31.6, p值= 0.01,輔助化療后立即檢測);模式2 (HR = 11.2;P值= 0.01,術后立即檢測);模式3 (HR > 40, p值= 0.08,新輔助化療術后即刻及術前檢測;HR > 40, p值= 0.004,術后立即檢測)。

結論:MMO小組預測的CRC復發比常規CT掃描早幾個月,從而為疾病進程中更早的替代治療策略提供了機會。基金資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1972212)、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9A1515010063)。


 

02


 

【3614】一項免疫檢查點抑制化療在初治轉移性肛門癌患者中的隨機III期研究:ECOG-ACRIN癌癥研究組(EA2176)的一項試驗

第一作者: Marc Thomas Roth,范德比爾特-英格拉姆癌癥中心,納什維爾,田納西州

背景:肛門癌在全球的年發病率呈增長趨勢,而人類乳頭瘤病毒(HPV)仍然是其發展的主要風險因素。由于肛門癌相對罕見,臨床試驗歷來難以進行,轉移性疾病的治療選擇仍然有限。在最近的一項隨機II期臨床試驗(InterAACT;EA2133)在從未接受治療的轉移性肛門癌中發現,反應率是不確定的,但CP組(Carboplatin/paclitaxel (CP),卡鉑和紫杉醇組)的總生存期(OS)明顯更長(20個月vs 12.3個月,p = 0.014)。此外,CP組的3/4級毒性降低。NCI9673,一項單組II期研究,確定了納武利尤單抗在既往治療的轉移性肛門癌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無進展生存期(PFS)為4.1個月(95% CI 3.0-7.9), OS為11.5個月(95% CI 7.1-不可估計)。在肺癌的多個隨機試驗已經證明了鉑為基礎的化療聯合檢查點抑制劑的療效。這些研究共同形成了CP和納武利尤單抗聯合治療從未接受治療的轉移性肛門癌的基本原理。

方法:EA2176 (NCT04444921)是第一個NCTN III期隨機臨床試驗,用于未接受治療的轉移性肛癌。分層因素包括HIV狀態和治療目的的放化療史。患者將被隨機分為卡鉑(AUC = 5,第1天)+紫杉醇(80mg/m2,第1、8、15天)+/-尼魯單抗240mg 靜脈組(第1周期=第1、15天;第二周期以后=第1和4天,80mg) 每28天一周期,直到疾病進展或治療不耐受。CP將被給予至多6個周期,而納武利尤單抗將繼續維持至多2年。主要終點為無進展生存期。次要目標包括OS、有效率和毒性。目標納入205名患者,研究仍在繼續。假設對照組為8個月,在雙側a為0.05的情況下,該樣本量將提供80%的功率來檢測PFS改善4.8個月。新的相關研究包括序列定量腫瘤來源的無細胞HPV ctDNA水平(血清型16和18;Sysmex-Inostics SafeSEQ NGS檢測)。相關資金部分由Farrah Fawcett基金會和Sysmex Inostics, Inc.提供。臨床試驗信息:NCT04444921。研究發起者:NCI/CTEP,其他基金會,制藥/生物技術公司。

03


 

【3615】對于遠端局部進展期直腸癌(TESS),總新輔助治療與標準放化療相比增加括約肌保存率

第一作者:肖偉偉,中山大學腫瘤中心放射腫瘤科,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腫瘤醫學協同創新中心,中國廣州

背景:直腸癌的標準治療是新輔助卡培他濱化療加放療,然后全腸系膜切除術(TME)。全新輔助治療(TNT)是一種新概念,建議在新輔助放化療后,保留器官作為直腸切除的替代方案,以降低手術發病率和提高生活質量。RAPIDO和PRODIGE-23試驗顯示,TNT策略可提高病理完全緩解(pCR)率,降低遠處轉移的風險。本試驗的目的是通過優化腫瘤反應,使用TNT方案,與傳統放化療相比,提高遠端直腸癌患者的括約肌保存率比例。TESS (clinicalTrials.gov, NCT03840239)是一項前瞻性、開放標簽、多中心、隨機的2期研究。

方法:主要納入標準:年齡在18-70歲的cT3-4a Nany或canyn +直腸腺癌;ECOG評分0-1分;距肛緣5cm。168例患者將被1:1隨機分配。TNT組患者在放療前、中、后50Gy/25分,TME(或其他治療決定,如觀察等待)和輔助化療卡培他濱2個周期之前,接受2個周期的卡培他濱新輔助化療(卡培他濱+奧沙利鉑)。標準治療組患者在TME前5周接受新輔助放療50Gy/25次聯合卡培他濱(或其他治療決定,如觀察等待),輔助化療Capeox 6個周期。主要終點是括約肌保存率(無氣孔)。次要終點包括:括約肌保存策略的比例;病理完全緩解率與腫瘤回歸分級分布;急性毒性;手術并發癥;長期的肛門功能;晚期毒性;ECOG評分標準;無病生存;總體生存率。第一個網站于2019年1月24日開放。臨床試驗信息:NCT03840239。研究發起者:中山大學5010臨床研究基金。

04


 

【3616】觀點:替波替尼+西妥昔單抗治療RAS/BRAF野生型左側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患者(pts)因MET擴增(METamp)獲得性抗EGFR抗體治療耐藥

First Author: Tanios S. Bekaii-Saab, Mayo Clinic, Phoenix, AZ

背景:METamp是mCRC患者繼發或共同驅動的遺傳改變以及對抗EGFR治療的獲得性耐藥性,這可能有助于疾病的進展。在具有mCRC和METamp的EGFR抗性pts中,MET抑制+抗EGFR該藥物可能通過靶向新出現的MET通路的激活和激活來實現疾病控制維持EGFR通路抑制。替泊替尼是一種口服,每日一次,高選擇性,強效MET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最近在美國被批準用于NSCLC的MET外顯子14缺失。替波替尼+吉非替尼顯示療效改善在具有EGFR突變的METamp NSCLC和獲得性EGFR TKI耐藥性的pts中,與che  motherapy相比(洞察:NCT01982955)。在這些患者中,無進展生存期(PFS)分別為16.6和4.2個月(HR=0.13;90%CI:0.04,0.43),總生存率(OS)為37.3對13.1個月(HR=0.08;90%置信區間:0.01,0.51)。對于mCRC患者和因METamp而對抗EGFR抗體治療產生耐藥性的患者,替泊替尼+抗EGFR抗體西妥昔單抗可能是一種有效的治療選擇。

方法:第二階段,多中心,單臂,開放標簽研究將初步評估安全性和耐受性,抗腫瘤活性,并探討其藥代動力學(PK)譜tepotinib+cetuximab在RAS/BRAF野生型左側mCRC患者中的應用由于METamp(NCT04515394)對抗EGFR抗體靶向治療的耐藥性。安全試運行(6-12分)將評估推薦的替波替尼II期劑量與西妥昔單抗聯合使用(終點:劑量限制毒性)。注冊是根據確診的左側大腸癌晚期診斷(RAS/BRAF野生型),記錄先前的抗EGFR治療和對最近的抗EGFR獲得性耐藥通過液體和/或組織活檢確認抗體和METamp。Pts必須為18年老年人,ecogps為0/1,臟器功能正常。這項研究將篩選出足夠的pts用于解釋所報告的METamp發病率中的特定異質性。Ap約有42名患者計劃接受研究治療:A組約有22名患者(二線,美國以外),B組約有20名患者(僅美國第三線)。主要終點:究者評估的客觀反應(RECIST 1.1)。次要終點是研究者評估的反應持續時間(DoR)、PFS(RECIST 1.1)和OS、耐受性和安全性(NCI-CTCAE v5.0)和西妥昔單抗免疫原性(如治療開始和結束時所述,通過抗藥物抗體測定)。其他終點包括評估te  potinib和西妥昔單抗PK譜,以及耐藥生物標志物的表達(來自血液和/或組織樣本)。最佳總體反應的回顧性評估可由獨立評審委員會進行PFS。沒有正式的統計數據這一假設將在探索性研究中得到驗證。

參考文獻:JTanios S. et al. iPERSPECTIVE: Tepotinib + cetuximab in patients (pts) with RAS/BRAF wildtype left-sided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mCRC) and acquired resistance to anti-EGFR antibody therapy due to MET amplification (METamp).2021 ASCO, abs3617.

編譯:青海省人民醫院 李勝

05


 

【3618】結直腸癌轉移性dMMR免疫治療(COMMIT)研究:阿替唑單抗(atezolizumab)單藥治療與mFOLFOX6/貝伐單抗/atezo一線治療DNA錯配修復缺陷(dMMR)或微衛星不穩定性高(MSI-H)轉移性結直腸癌的隨機III期研究(mCRC)-NRG-GI004/SWOG-S1610

First Author: Michael J. Overman,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and SWOG, Houston, TX

背景:dMMR/MSI-H抑制程序性細胞死亡-1(PD-1)通路的優越性高于抗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的化療生長因子受體(VEGFr)或抗上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mCRC中的抗體已在III期試驗(N Engl J Med)中得到證實2020; 383:2207). 然而,更多的患者以進展性疾病為最佳抗PD1單藥治療組有效率(29.4%對12.3%),平均無進展生存期(PFS)為13.7個月。臨床前模型已經證實了FOLFOX、抗VEGF和抗PD-1之間的協同作用假設dMMR/MSI-H mCRC患者可能更有效通過PD-1通路阻斷和mFOLFOX6/bevacizu  mab(bev)聯合治療,而不是單用抗PD-L1治療(atezo)。

方法:最初為三組研究中,mFOLFOX6/bev組于6月4日停止新入組-20由于新出現的數據;重新設計的提交審判于1月29日重新啟動/2021年作為一項前瞻性III期開放標簽試驗,隨機(1:1)mCRC dMMR/MSI-H患者(N=211)接受atezo單一療法或mFOLFOX6/bev+atezo治療組合。分層因素包括BRAFV600E狀態,轉移部位,以及之前的輔助性大腸癌治療。主要終點是PFS,由研究者現場評估。次要終點包括總生存率(OS)、客觀反應比率(RECIST v1.1)、安全性、疾病控制率、反應持續時間和集中審查PFS。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是一個探索性的目標。收集腫瘤組織和血液標本進行相關研究。

主要納入標準為:mCRC未經化療的晚期疾病;通過本地CLIA認證的IHC分析(MLH1/MSH2)確定dMMR腫瘤/MSH6/PMS2)或MSI-H,由當地CLIA認證的PCR或NGS小組檢測;以及每個病人可測量的疾病。

參考文獻:John Marshall, et al. Colorectal Cancer Metastatic dMMR Immuno-Therapy (COMMIT) Study: A randomized phase III study of atezolizumab (atezo) monotherapy versus mFOLFOX6/bevacizumab/atezo in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of patients (pts) with deficient DNA mismatch repair (dMMR) or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high (MSI-H)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mCRC)—NRG-GI004/SWOG-S1610.2021 ASCO, abs3618.

編譯:青海省人民醫院 李勝


 


06


 

【3619】BREAKWATER:安可拉非尼(enco)+西妥昔單抗(cetuximab)對 BRAFV600E突變株(BRAFV600E)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一線(1L)化療(tx)的隨機3期研究

First Author: Scott Kopetz,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Houston, TX

背景:約有10例MCRC患者(ts)存在BRAF突變(主要是V600E)。在MSI-H腫瘤患者中,1L xBRAFGCOE MCR僅限于細胞毒性化療+抗VEGF或抗EGFR,或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歐洲、日本和美國,BRAF抑制劑enco+EGFR抑制劑cetux聯合治療BRAF E MCRC在既往治療后被批準用于tx。在BEACON CRCenco+cetux中,中位總生存期(OS)為9.3個月(95%可信區間CI 8).0-11 . 3)客觀有效率(ORR)為19.5%(95%cl:14.5-25.4%(中位隨訪:12.8個月):57.4%的患者出現3/4級不良事件(AE),9%的患者因不良事件而停藥。考慮到BRAFOOE MCRC患者預后不良,并基于BEACON CRC中enco+cetux的有效性和耐受性,BREAKWATER將評估encocetux+化療對x-naive BRAFE MCR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

方法:防波堤是一個開放標簽,全球,多中心,隨機,第3階段研究與安全引入(SL)。在研究的SLI和第3階段中,將分別登記約60和870名患者。Pts必須有BRAFMUOE MCRC(測定腫瘤組織或血液);ECOG性能狀態O/1;以及充足的骨髓、肝臟和腎功能。SLI患者必須有可評估的疾病(RECIST Vl.1)已接受過一次tx方案;以前用BRAF或EGFR抑制劑治療的患者,或同時用奧沙利鉑和伊立替康治療的患者,將被排除在外。在3期研究中,患者必須有可測量的疾病,并且對于轉移性疾病是未經治療的。研究tx和終點如表所示。2021年1月6日開始招募。

參考文獻:Scott Kopetz, BREAKWATER: Randomized phase 3 study of encorafenib (enco) +cetuximab (cetux) ± chemotherapy for first-line (1L) treatment (tx) of BRAFV600E-mutant (BRAFV600E)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mCRC).2021 ASCO,abs 3619.

編譯:青海省人民醫院 李勝


 

07


 

【3620】Trastuzumab deruxtecan用于HER2過表達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患者的一項隨機、多中心2期研究(DESTINY-CRC02)

第一作者:Kanwal Pratap Singh Raghav,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Houston, TX

背景: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是一種抗體-藥物偶聯物,由抗HER2抗體(曲妥珠單抗)與強效的拓撲異構酶I抑制劑(DXd)組成。T-DXd已被批準治療HER2陽性轉移性乳腺癌(美國、日本、歐洲)和晚期胃癌(美國、日本)。目前正在評估該藥在其他實體腫瘤中的價值,包括結直腸癌。2期DESTINY-CRC01研究納入了RAS野生型,既往經歷過中位數為4線的多線治療(范圍,2-11)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HER2過表達(IHC3+或IHC2+/ISH+)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初步結果顯示,T-DXd治療(6.4mg/kg 靜脈注射[IV] 每3周1次[Q3W])的確切客觀緩解率(ORR)為45.3%(24/53;95% CI,31.6%-59.6%),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6.9個月(95%CI,4.1months-not evaluable;SienaJClinOncol。2020;38[15]:4000)。在之前接受過抗HER2治療的患者中也有作用。雖然5.4mg/kg和6.4mg/kg劑量的T-DXd在多種惡性腫瘤適應癥中顯示出臨床療效,但尚未在HER2過表達的晚期結直腸患者中進行較低劑量的測試。初步數據還表明,T-DXd可能在RAS突變型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中有較強的活性,這與其他抗HER2療法不同。DESTINY-CRC02研究旨在確定T-DXd在5.4mg/kg和6.4mg/mg劑量下對HER2過表達、RAS野生型或突變型mCRC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

方法:DESTINY CRC02(NCT04744831)是一種多中心、隨機、雙盲、雙臂、平行2期研究,分2個階段進行。符合條件的患者(≥18歲;在日本、臺灣、韓國的≥20歲)為臨床診斷明確的HER2過表達(IHC3+或IHC2+/ISH+)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轉移性結直腸癌,之前曾接受過化療、抗EGFR治療、抗VEGF治療和/或抗PD-1/PD-L1治療。允許進行先前的抗HER2治療。在第1階段,患者將被隨機分配1:1接受5.4mg/kg(n = 40; arm 1)或6.4mg/kg(n = 40; arm 2)的T-DXd IV Q3W。按ECOG PS(0或1)、HER2狀態(IHC3+或IHC2+/ISH+)和RAS狀態(野生型或突變型)進行隨機分層。在第1階段登記完成后,第2階段(n=40)的合格患者將接受T-DXd 5.4mg/kg,直到疾病進展或滿足其他停止治療的標準后終止。這項研究正在積極招募,旨在招募橫跨60個地區的120名患者。主要目標是評估T-DXd在5.4mg/kg和6.4mg/kg劑量下的療效,通過盲法獨立中心回顧確定ORR的主要終點。次要終點包括研究者評估的ORR、PFS、緩解持續時間、疾病控制率、臨床受益率、總生存、藥代動力學和安全性。臨床試驗信息:NCT04744831。研究發起人:Daiichi Sankyo, Inc, 制藥生物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Kanwal Pratap Singh Raghav.Trastuzumab deruxtecan in patients with HER2-overexpressing locally advanced, unresectable, o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mCRC): A randomized, multicenter, phase 2 study (DESTINY-CRC02). 2021 ASCO,abs 3620.

編譯: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 鐘曉梅

08


 

【3621】JCOG1805(PanDRa-BD研究):根據T分期和三個可選病理因素(Pn、DR和BD),對復發高危的II期結直腸癌患者進行輔助化療的隨機對照研究

第一作者:Megumi Ishiguro, Department of Chemotherapy and Oncosurgery, Tokyo Medical and Dental University, Tokyo, Japan

背景:II期結直腸癌(CRC)的輔助化療仍存在爭議。雖然NCCN和ESMO指南建議對具有“高風險因素”的患者給予輔助化療,但生存效益尚未得到證實。我們回顧了危險因素預后值的證據水平,因為其缺乏穩健性,所以不確定輔助化療是否可以作為最佳適應癥。因此,在T分期以外,選擇三個病理因素:神經侵犯(Pn)、腫瘤出芽(BD)和增生反應(DR)作為評估復發風險的有力因素。在傳統因素中,Pn對估預后的評估價值在日本結腸和直腸癌學會進行的多中心研究中得到了很好的驗證(JSCCR;AmJSurg Path 2013),但其他則被認為在預后評估價值方面不是優選。BD和DR分別是新的腫瘤和基質因子,它們與腫瘤浸潤前緣的癌微環境相關。根據JSCCR和ITBCC 2016年的標準,腫瘤被分級為BD1、BD2或BD3。根據癌癥相關成纖維細胞的特異性產物-瘢痕樣膠原和黏液樣基質,DR異質性分為成熟型、中間型和不成熟型。根據最近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BD和DR表現出比其他傳統因素具有更高水平的預測價值(SACURA trial; J Clin Oncol 2019, Br J Cancer 2021)。基于四個可選的高危因素,我們可以排除預后良好的患者(即5-year RFS>90%),約占總人群的40%,使我們能夠確定高復發風險的集中人群。

方法:日本臨床腫瘤學組(JCOG)啟動了隨機對照三期試驗,對20-80歲的II期結直腸癌且存在以下一個或多個高危因素的患者進行輔助化療,即:病理T4、Pn、BD3和非成熟DR,觀察其在評估無復發生存率(RFS)方面的優勢。患者以1:1:1的比率隨機分為[A]、[B]、[C]三組,其中[A]組觀察,[B]組予卡比他濱單藥化療6個月,[C]組予卡比他濱+奧沙利鉑(CAPOX)化療3個月。54個日本機構將產生1680名患者,假設[A]組3年RFS為82%,[B]和[C]的3年RFS預計增加5%,單側檢驗,α取2.5%,檢驗效能取80%。2020年1月開始,直到2021年1月已有170名患者登記。本試驗已在日本臨床試驗注冊處注冊為jRCTs031190186。臨床試驗信息:jRCTs031190186。研究發起人:日本醫學研究與發展署。

參考文獻:Megumi Ishiguro.JCOG1805 (PanDRa-BD stud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f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stage II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at high-risk of developing recurrence according to T-stage and three selected pathological factors (Pn, DR, and BD).2021 ASCO,abs 3621.

編譯者: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 鐘曉梅

09


 

【3622】循環腫瘤DNA作為II期結腸癌患者輔助化療的預測生物標志物的II/III期研究:NRG-GI005(COBRA)

第一作者:Van K. Morri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Houston, TX

背景:目前還沒有II期結腸癌(CC)術后是否選擇輔助化療的確切有效預測生物標志物。然而,脫落到體內循環血液中的循環腫瘤DNA(ctDNA)在鑒別顯微鏡下或殘留腫瘤細胞方面表現出了高度特異性和敏感性。對于結腸癌患者而言,檢測到ctDNA與疾病術后復發有關,并且作為一個預后因素,其在評估腫瘤復發風險方面可能優于傳統臨床和病理學特征。我們假設,對于那些II期結腸癌術后且沒有傳統高危因素的患者,ctDNA陽性狀態可以確定他們將從輔助化療中受益。

方法:在本前瞻性II/III期臨床試驗中,納入II期結腸癌術后且沒有傳統高危因素、腫瘤醫師認為不適合輔助化療的患者(N=1,408),將他們隨機按1:1分為2組:標準治療/觀察(A)組或ctDNA前瞻性檢測(B)組。術后病人的血液將用GuardantHealth LUNAR面板進行ctDNA分析,涵蓋結腸癌相關突變和結腸癌特異性甲基化圖譜。檢測到ctDNA的B組患者將接受6個月的輔助(FOLFOX)化療。對于所有A組患者,其ctDNA狀態將在試驗終點時進行回顧性分析。主要終點是(II期)輔助化療后ctDNA清除和(III期)檢測到ctDNA的患者進行或不進行輔助化療的無復發生存率(RFS)。次要終點將包括依照ctDNA標記物狀態和治療的事件時間結果(OS,RFS,TTR)、II期結腸癌患者可檢出ctDNA的患病率和接受指定干預的依從率。將收集存檔的正常匹配的腫瘤和血液樣本進行探索性相關研究。該試驗正在北美朝著第二階段的終點進行。編號:04068103。支持:U10-CA-180868、-180822;UG1CA-189867;GuardantHealth。臨床試驗信息:NCT04068103。研究贊助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制藥/生物技術公司。

參考文獻:Van K. Morris.Phase II/III study of Circulating tumOr DNA as a predictive BiomaRker in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I colon cancer: NRG-GI005 (COBRA). 2021 ASCO,abs 3622.

編譯者: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  鐘曉梅

10


 

【3623】直腸癌新輔助化療聯合伊匹單抗和納武利尤單抗:一項前瞻性隨機、開放標簽、多中心、II期臨床試驗

第一作者:Johannes Laengle, Division of Visceral Surgery,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Vienna, Medical University of Vienna, Vienna, Austria

背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如伊匹單抗(抗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相關蛋白4)或納武利尤單抗(抗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1)已被證明是治療實體腫瘤的有效藥物。然而,ICI似乎對微衛星穩定型(MSS)癌癥無效。由于它們可能缺乏免疫原性引物,放療(RT)能夠誘導免疫原性細胞死亡(ICD),隨后誘發免疫原性腫瘤的免疫微環境(TIME)。因此,RT可能恢復MSS腫瘤對ICI的易感性,從而導致有效的抗腫瘤免疫反應。

方法:這是一項前瞻性、隨機、開放、多中心、II期由研究人員啟動的臨床試驗(IIT),納入局部晚期直腸癌(LARC)患者。患者單獨接受新輔助化療(CRT)(25個工作日內2Gy組50Gy,卡培他濱1650mg/m2/d PO)或聯合伊匹單抗(1mg/kg IV 第7天)和尼伏單抗(3mg/kg IV 第14、28和42天)治療。在放化療后的10-12周內接受手術。主要終點是根據外科手術并發癥的Clavien-Dindo分類和不良事件通用術語標準(CTCAE)評估的治療相關急性不良事件(AEs)的發生率。次要終點是依據影像和病理評價的治療反應。在新輔助治療前、治療中和治療后進行系列血(血漿、血清和外周血單核細胞)和組織活檢。液體和組織活檢的基因組、轉錄組、表觀基因組和蛋白質模式,以及被切除標本的免疫細胞浸潤,將與治療反應和臨床結果相關。目前,計劃中的80名患者中有8例已經登記。注冊號:NCT編號.NCT04124601, EudraCT no. 2019- 003865-17。臨床試驗信息:NCT04124601。研究贊助商:這是一項由研究者發起的試驗(IIT),獲得了Bristol-Myers Squibb (BMS)的研究藥物和資金的資助。

參考文獻:Johannes Laengle.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with sequential ipilimumab and nivolumab in rectal cancer (CHINOREC):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open-label, multicenter, phase II clinical trial.2021 ASCO,abs 3623.

編譯者: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 鐘曉梅



聯系我們

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大道62號關南福星醫藥園7幢7層1-8

027-82302765(市場銷售咨詢)

steadlive@foxmail.com

關注我們

微信掃一掃

關注公眾號

在线客服
- 護理師小紫
  •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技术支持: 微客界智能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