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怡春院,精品囯产无码久久久久久密桃,熊猫电影网,无遮挡一级毛片视频

市場銷售咨詢

027-82302765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頁 >> 客戶關愛 >>造口百科 >>腸道百科 >> 2021年ASCO摘要結直腸癌合集10(中文翻譯版)大放送-最權威的傳遞最新腫瘤治療進展的寶典
详细内容

2021年ASCO摘要結直腸癌合集10(中文翻譯版)大放送-最權威的傳遞最新腫瘤治療進展的寶典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學術水平最高、最具權威的臨床腫瘤學會議,匯集了世界一流的腫瘤學專家,分享探討國際最前沿的臨床腫瘤學科研成果和治療技術,很多重要的研究發現和臨床試驗成果也會選擇在ASCO 年會上首次發布。

01


 

【3593】一項關于兩藥(FOLFOX或FOLFIRI)與三藥(FOLFOXIRI)聯合化療方案作為轉移性結直腸癌一線治療的薈萃分析和系統評價

First Author: Vishal Jindal, Beaumont Health,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and Oncology

背景:兩藥聯合化療FOLFOX和FOLFIRI是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一線治療的標準。最近,三藥聯合化療FOLFOXIRI的使用顯示出抗癌活性的增加,但一線聯合化療仍存在不確定性。因此,我們進行了這項薈萃分析,以確定兩藥聯合療法與三藥聯合療法的療效、安全性和預后。

方法:該研究方案發表于PROSPERO(CRD42020166745),并按照PRISMA指南進行準備。共納入10項研究,樣本量為三藥組1536人,雙藥組1535人。主要研究終點是有效率(RR),次要終點是無進展生存期(PFS)、總生存期(OS)、化療后轉移灶根治性切除率(R0)。使用“R”統計包進行定量合成。使用優勢比(OR)總結二分結果,使用危險比(HR)總結事件發生時間數據。

結果:共檢索到678篇文獻。截止到2020年4月,分別從Medline、Embase、Cochrane圖書館和臨床tral.gov檢索到271、296、100、11篇文章。共納入10項研究。所有研究均為隨機、開放標簽、多中心研究。在10項試驗中,5項分別是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研究。有效率的合并優勢比(OR)為1.66 (95%可信區間為1.42至1.93),PFS為(HR,0.70;95%可信區間,0.63–0.78),支持三藥聯合化療。轉移癌的根治性切除(R0)有顯著改善(OR 1.59;95%置信區間,1.27–1.98)。三藥聯合療法還與毒性增加相關,尤其是神經系統事件2.51(0.88-7.16)、腹瀉2.40(1.74-3.31)、中性粒細胞減少癥2.23(1.71-2.90)和血小板減少癥1.94(1.05-3.59)。

結論:本薈萃分析結果顯示,與兩藥聯合化療相比,FOLFOXIRI顯著提高了總轉移瘤的PFS、RR、OS和R0切除率,但其致命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更高。因此,我們得出結論,有適度的證據表明FOLFOXIRI以增加毒性為代價為臨床提供了有意義的療效益處。

參考文獻:Vishal Jindal, et al. Doublet (FOLFOX or FOLFIRI) versus triplet (FOLFOXIRI) backbone chemotherapy regimen as first-lin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A meta-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 2021 ASCO, abs3593.

編譯: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 馬小樂


 

02


 

【3594】一種評估循環腫瘤DNA檢測中假陰性KRAS突變風險的新臨床工具

First Author: Stefania Napolitano, Universita  Degli Studi Della Campania, “Luigi Vanvitelli”, Naples, Italy

背景:目前在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中,通過循環腫瘤(ct) DNA檢測RAS突變已成為一種有效且非侵入性的替代方法,總體上顯示出與標準組織基因分型的高度一致性,提供了關于對EGFRi治療的反應和耐藥機制的信息。然而,由于血液中出現任何ctDNA低水平的情況(假陰性),RAS突變可能被遺漏,并且很難將其與腫瘤中沒有RAS突變的患者(真陰性)區分開來。我們提出了一種方法,可以應用于多基因ctDNA檢測組合,以準確區分真陰性和假陰性檢測。

方法:357名受試者來自美國醫學博士安德森(MDACC)的組織和多組合ctDNA檢測作為訓練數據集,295名受試者來自美國馬薩諸塞州總醫院(MGH)的數據集作為測試數據集。CtDNA組合包含65至70個基因,允許評估血漿中來自其他基因(如APC和TP53)的變異等位基因部分(VAF)水平的腫瘤ctDNA脫落;贙RAS和其他基因的變異系數之間的關系,我們建立了一個貝葉斯模型,使用< 5%(低)、5-15%(中)和> 15%(高)的閾值,提供了ctDNA測試中假陰性的后驗概率。該模型在MGH數據庫上得到了驗證。

結果:在兩個隊列中,有431名患者是KRAS野生型。其中,29個組織記錄了KRAS突變,假陰性率為8%。根據血漿中其他突變基因的等位基因頻率的觀察值,該模型提供了組織中確實存在KRAS突變的后驗概率。在驗證隊列中,預測的低假陰性沒有假陰性(0/62,95%可信區間0%-5.8%),而預測的中假陰性率與3%假陰性(1/32,95%可信區間0%-16%)相關。相反,較高的預測假陰性率與5%的假陰性相關(5/100,95%可信區間1.6%11%)。結果表明,我們的工具能夠區分真陰性和假陰性的受試者,因為在較高的后驗概率下觀察到較高比例的假陰性。

結論:總之,我們的方法提高了臨床實踐中對KRAS基因突變檢測的信心,從而有助于確定哪些患者將受益于抗EGFR治療,同時降低假陰性檢測的風險。這種方法有可能擴展到NRAS和BRAF,通過一種容易獲得的在線工具實現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Stefania Napolitano, et al. A novel clinical tool to estimate risk of false negative KRAS mutation in circulating tumor DNA testing. 2021 ASCO, abs3594.

編譯: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 馬小樂

03


 

【3595】開始治療的時間對美國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真實世界(RW)結局的影響

First Author: Olumide B. Gbolahan, Indiana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Indianapolis, IN

背景:COVID-19大流行中斷了癌癥治療,迫使腫瘤學家提出安全延遲開始治療的建議。與輔助治療相比,在姑息性治療的CRC中關于開始治療時間對預后的影響的信息很少。我們試圖確定美國mCRC新冠疫情大流行前開始系統性治療(TIT)的中位時間,并評估TIT對生存預后的影響。

方法:我們回顧性分析了Flatiron Health全國EHR數據庫(轉移診斷日期從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4日)中mCRC患者的非識別化數據。收集了人口統計、治療(tx)和預后情況。把TIT從診斷到開始一線系統治療的時間分為3個階段(I: < 2周,II: 2- < 4周,III: 4-8周)。總生存期(OS)被定義為從診斷到死亡的時間。化療后生存期(PCS)是從開始一線治療到死亡的時間。采用調整和未調整的多項logistic回歸分析評估人口統計學和臨床因素與TIT的相關性。PCS和OS采用Kaplan-Meier曲線估算。采用校正的(人口統計學和臨床因素)Cox比例風險模型來估計TIT組對PCS和OS的影響。第II階段為對照組。

結果:7108例mCRC至少接受了一線治療。系統性治療I-III階段分別占16% (N = 1132)、34% (N = 2406)和50% (N = 3570)。確診時平均年齡為63.4歲,各分類間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6)。中位TIT為28天。多項邏輯回歸分析顯示,與TIT II相比,西班牙人在4-8周內接受化療的可能性高于白人(OR 1.4, 95% CI 1.12- 1.7, P= 0.0022)。女性更可能在4-8周內接受治療(OR 1.14, 95% CI 1.03- 1.27, P= 0.01)。未記錄KRAS檢測的患者更有可能在2周內接受治療 (OR 1.3, 95% CI 1.05- 1.48, P= 0.01)。中位RW OS在第III階段較高(I: 18.1, II: 22.6, III: 26.9, P< 0.0001)。校正Cox回歸分析表明,黑人的死亡風險高于白人(HR, 1.14。此外,與2-4周的TIT相比,TIT < 2周的RW PCS (HR, 1.22, 95% CI 1.111.33, P= 0.0001)和RW OS (HR, 1.25, 95% CI 1.14- 1.37, P= 0.0001)較低。相比之下,TIT 4-8周與更高的RW PCS (HR, 0.81, 95% CI 0.75- 0.87, P= 0.0001)和RW OS (HR, 0.78, 95% CI 0.72- 0.83, P= <0.0001)相關。

結論:真實世界的分析表明,在大流行前50%接受一線治療的mCRC患者在診斷后4周內接受了治療。我們觀察到了TIT的差異。矛盾的是,真實世界的生存率隨TIT的增加而增加,在4-8周治療的患者中報道了最好的預后。

參考文獻:Olumide B. Gbolahan, et al. Impact of time to treatment initiation on real-world (RW) outcomes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mCRC) in the United States.2021 ASCO, abs3595.

編譯: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 馬小樂

04


 

【3596】真實世界中III期結腸癌完成輔助化療后的預后分析

First Author: Jemma Megan Boyle, 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 London, United Kingdom

背景:III期結腸癌患者輔助聯合化療的最佳持續時間仍有爭議。我們的研究評估了真實人群中完成化療周期對3年結腸癌特異性死亡率的影響,以及減少劑量和早期停用奧沙利鉑對100%完成化療的患者的影響。

方法:研究對象:4147例在2014年6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期間,于英國國民衛生服務機構(NHS)的接受手術切除的病理III期結腸癌患者;煍祿䜩碓从谙嚓P的行政醫院記錄和國家化療數據庫。所有患者按完成率< 50%(< 6個FOLFOX周期或< 4個CAPOX周期)、50-92%(6-11個FOLFOX周期或4-7個CAPOX周期)或100%(12個FOLFOX周期或8個CAPOX周期)進行分層。對3年結腸癌特異性死亡進行競爭風險回歸分析,并對患者、腫瘤和醫院級別的特征進行調整,以估計亞分布風險比(sHR)作為相對風險的衡量標準。

結果:與IDEA研究相比,納入我們研究的患者更不適合,高風險疾病(T4和/或N2病理分期)發生率更高。對于FOLFOX,完成100%周期的患者的3年累積結腸癌特異性死亡發生率為15.1% (95% CI, 12.8% - 17.6%), 50-92%周期的患者為18.2% (95% CI, 15.3% - 21.3%),小于50%周期的患者為26.4% (95% CI, 20.6% - 32.5%)。對于CAPOX, 100%周期完成時,這一比例為12.0% (95% CI, 10.2% - 14.0%), 50-92%周期為18.2% (95% CI, 15.6% - 21.0%), < 50%周期為19.8% (95% CI, 15.8% - 24.1%)。與100%完成FOLFOX周期相比,完成< 50%的患者結腸癌特異性死亡更高(sHR 2.17;95% CI: 1.56 - 3.03;P = < 0.001)和FOLFOX周期的50-92% (sHR 1.40;95% CI: 1.09 - 1.78;P = 0.007)。與100%完成CAPOX周期相比,完成< 50%的患者結腸癌特異性死亡更高(sHR 2.02;95% CI 1.53 - 2.67;P< 0.001)和50-92%的CAPOX周期(sHR 1.63;95% CI 1.27 ~ 2.10;P < 0.001)。減少劑量和早期停用奧沙利鉑對死亡率沒有統計學意義的影響。

結論:真實世界中的患者更可能有不良預后因素。那些完成了III期結腸癌輔助化療的患者,無論是減少劑量還是早期停用奧沙利鉑,都提高了生存率。

參考文獻:Jemma Megan Boyle, et al. Real-world survival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completion of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stage III colon cancer.  2021 ASCO, abs3596.

編譯: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 馬小樂

05


 

【3597】早期III期結腸腺癌的臨床病理和分子特征: Adjuvant Colon Cancer End Points (ACCENT)數據庫中25項研究的35,713例患者的分析

First Author: Zhaohui Jin, Division of Medical Oncology, Mayo Clinic, Rochester, MN

背景: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結腸癌(CC)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在年輕人(20-49歲)中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目前有限的數據表明早發CRC (eoCC)患者可能與晚發CRC (loCC, age ≥ 50 years)患者相比具有不同的表型特征。

方法:匯總ACCENT數據庫中25項隨機研究(1987年至2009年招募)中35,713名III期CC受試者的個體患者數據。人口統計學分布、臨床病理特征、生物標志物和預后數據按年齡組匯總。采用Kaplan-Meier曲線和Cox模型對研究中各治療組進行分層,評估總生存期(OS)、無病生存期(DFS)、無復發率(RFR)和復發后生存期(SAR),調整性別、種族、體重指數、體力狀態、疾病分期、分級、風險組、檢查淋巴結數,疾病傾向性和分子標記。

結果:以5%的年齡組差異作為臨床意義的截止點,III期eoCC患者(n = 6246)與loCC患者(n = 29467)在性別、種族、PS、危險組、腫瘤側性和T/ n分期方面的分布相似。eoCC患者明顯不太可能超重(30.2% vs 36.2%),但更常見的是切除≥12的淋巴結(69.5% vs 58.7%)。eoCC腫瘤更容易出現錯配修復缺陷(16.4% vs 11.5%),但不容易出現BRAFV600E突變(5.6% vs 14.0%),提示eoCC中Lynch綜合征的發生率更高。在單因素分析中,III期eoCC患者的OS、DFS和SAR明顯更好;3年DFS和RFR之間的差異強烈表明eoCC和loCC之間OS/DFS的差異可能是由于loCC患者的競爭風險和合并癥增加。在多變量分析中,當對預后進行分子標記調整時,發病年齡失去了其預后價值。交互分析證實了發病年齡與KRAS/BRAF狀態之間的明確關系。

結論:腫瘤生物學是決定預后的重要因素,與患者年齡無關。在多變量分析中,發病年齡不是一個有統計學意義的預后決定因素。

參考文獻:Zhaohui Jin, et al. Clinicopathological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onset stage III colon adenocarcinoma: An analysis of 25 studies with 35,713 patients in the Adjuvant Colon Cancer End Points (ACCENT) database.2021 ASCO, abs3597.

編譯: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 馬小樂


 


06


 

【3598】早期輔助化療治療III期結腸癌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一項多中心、隨機、開放的3期試驗的短期結果

First Author: Jun Seok Park, Colorectal Cancer Center, Kyungpook National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Daegu, South Korea

背景:II期或III期結腸癌患者在手術切除后8周內開始輔助化療(AC)。許多回顧性研究的結果顯示延遲AC延遲后的生存預后較差。此外,臨床前研究顯示,術后時期癌細胞擴散的進展是意義深遠的。該研究是第一個評估III期結腸癌患者早期(術后14天)AC的前瞻性試驗。

方法:本研究是一項前瞻性、多中心、隨機的III期試驗。病理III期結腸癌患者被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為早期AC(術后14天內開始AC ),一組為常規AC(術后14天后開始AC )。建議患者接受12個周期的FOLFOX-6 AC,主要終點為無病生存期。次要終點是總生存率、不良事件、AC期間的手術并發癥和術后1年患者報告的結果(生活質量)。此外本研究還描述了安全性數據,化療給藥方式和生活質量。

結果:該研究在2011年9月至2020年3月期間隨機分配443例早期AC組(221例)或早期AC組(222例)。380例接受至少一個周期FOLFOX-6治療的患者被納入安全性分析(早期AC組192例,常規AC組188例)。兩組的基線特征除了從手術到初始AC的時間間隔外都很平衡。早期AC組和常規AC組分別在術后13(4-43天)和29(17-53天)的中位時間開始第一次化療(p < 0.001)。兩組間的中位化療周期、AC完成率和奧沙利鉑相對劑量強度均無顯著差異。在早期和常規AC組中,沒有任何劑量減少或計劃延遲的AC完成率分別為18%和20%,而劑量減少或延遲率分別為65%和61%。兩組中均有28%的患者出現3級或以上毒性反應。1例早期AC組患者在5-氟尿嘧啶輸注第2天(術后第14天)急診行吻合口漏手術。然而,其他患者均未出現手術并發癥。兩組患者在基線時(開始AC前)以及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和12個月的歐洲癌癥研究和治療組織生活質量核心30份問卷得分相似。

結論:早期AC是安全的,治療期間沒有增加化療相關不良事件或手術相關并發癥。此外,早期AC并沒有降低患者術后1年的生活質量。本研究將繼續隨訪患者的生存預后。

參考文獻:Jun Seok Park, et al.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arly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stage III colon cancer: Short-term outcomes of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open-label, phase 3 trial.  2021 ASCO, abs3598.

編譯: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 馬小樂


 

07


 

【3599】3項驗證性研究的薈萃分析:12基因復發評分評估特定結腸癌術后患者加或不加5FU和奧沙利鉑的復發風險

First Author: Greg Yothers,NSABP,NRG Oncology and 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ittsburgh, PA

背景:12基因Oncotype DX結腸復發評分法是一種臨床驗證的基因組分析法,可評估II/III期結腸癌患者獨立于臨床病理學特征的復發風險。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改良的結腸癌治療降低了復發率。

方法:結合12基因結腸復發評分(RS)驗證研究CALGB 9581、NSABP C-07和SUNRISE,使用預先指定的特定患者薈萃分析方法來預估1、3、5年復發率。Cox模型對RS結果、被檢查的節點數(<12或≥12)、T分期、MMR狀態和總分期(II、IIIAB或IIIC)都有影響;累積風險評估使用了最新兩項研究來反應當前的醫學實踐。通過一項QUASAR(2007)的薈萃分析和一項NSABP研究(Wilkinson 2010)的匯總分析,以及來自NSABP C-07中奧沙利鉑的療效評估,整合5FU在特定階段的危險比,從而提供了手術、手術+5FU和手術+5FU+奧沙利鉑的評估依據。對dMMR的患者未評估單用5FU的復發風險,因為這一類患者預計5FU對其缺乏療效(Sargent 2010)。

結果:在2179例患者中,II期、IIIA/B期和IIIC期患者比例分別為55%、32%和13%,其中63%≥12個節點,90%為T3,88%為pMMR。RS的中位數結果為31(IQR23-39)。RS結果和每個臨床病理因素均能提供了獨立的預后信息(薈萃分析Wald檢驗,所有p<0.001)。風險評估通常低于既往的RS報告風險評估。對于病理II期、T3、pMMR、≥12個檢測節點的患者,根據RS結果的分布情況,單獨手術預計約有40%的患者5年復發風險≤10%。該表顯示了對明確的RS結果和臨床病理特征的5年復發風險評估實例。

結論:與之前使用復發風險評估結果的報告相比,新的復發風險評估提供了更多的患者特定信息,反映了更多的當前醫療實踐,能讓患者接受更好、更個性化的治療決策。研究發起人:無。

參考文獻:Greg Yothers.Patient-specific meta-analysis of 3 validation studies of the 12-gene colon cancer recurrence score assay for recurrence risk assessment after surgery with or without 5FU and oxaliplatin.2021 ASCO,abs 3599.

編譯: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 鐘曉梅 

08


 

【3600】cfDNA和ctDNA的基線檢測和早期變化在早期結腸癌新輔助治療中的預測價值

First Author: Giacomo Bregni, Institut Jules Bordet UniversitéLibre de Bruxelles (ULB), Brussels, Belgium

背景:ctDNA是用手術+/-輔助化療治療的II-III期結腸癌中最小殘余病灶和陰性預后因子的指標。然而,還沒有任何研究分析過該生物標志物對接受新輔助化療的早期結腸癌患者的預后價值。我們試圖評估在PePITA試驗中接受一個周期新輔助FOLFOX化療后進行手術+/-輔助FOLFOX化療的II-III期早期結腸癌患者cf/ctCNA基線和早期變化的預測價值。

方法:PePiTA是一項多中心、單臂、前瞻性二期試驗,檢測早期結腸癌活體腫瘤化學敏感性(用18F-FDG PET/CT的代謝變化評估對一周期新輔助FOLFOX化療的反應)及其與長遠結局的相關性(NCT00994864)。前瞻性的在一周期新輔助FOLFOX化療后2周和手術前收集血漿樣本作為基線。選擇NPY和WIF1作為ctDNA的通用甲基化標記物,并用數字液滴(dd)PCR技術進行分析。使用QuantaSoftv1.6軟件(Bio-Rad)處理dd-PCR的數據。生存結果指標為5年無疾病生存率(DFS)和6年總生存率(OS)。采用ROC曲線分析、Kaplan-Meier法、COX回歸模型和log-rank檢驗。使用SPSSv25.0(SPSSInc.)進行了統計分析。

結果:共納入80例(44ypI-II期和36ypIII期)。在52.5個月的中位隨訪時間后,5年DFS和6年OS分別為68%(95%CI 52-84)和84%(95%CI74-94)。高cfDNA基線值(≥1600ng/ml)的6年OS較差(HR6.45,95%CI1.61-25.84;p=0.008)。新輔助FOLFOX化療一個周期后cfDNA的早期變化未能預測生存率(HR DFS 0.96,95%CI 0.38-2.43;p=0.92;HR OS 0.62,95%CI 0.16-2.50;p=0.50)。60例患者中有25例(42%)的ctDNA基線評估呈陽性。在基線(HR DFS 2.06, 95%CI 0.65-6.49; p = 0.22; HR OS 3.11, 95%CI 0.57-16.99; p = 0.19)或術前任何時間點(HR DFS 1.65, 95%CI 0.54-5.04; p = 0.38; HR OS 2.80, 95%CI 0.54- 14.44; p = 0.22)檢測到的ctDNA與生存率無顯著相關。發現手術時ctDNA增加與5年DFS之間有顯著相關的趨勢(HR 3.66,95%CI 0.81-16.44;p=0.09)。會議將介紹cf/ctDNA早期變化與18F-FDG PET/CT代謝反應的相關數據。

結論:我們首次證明,基線cfDNA可以預測接受新輔助化療的早期結腸癌患者的生存結果。一系列問題待確認,在基線進行cfDNA檢測可以幫助選擇可能受益于類似FOxTROT新輔助化療治療策略的高;颊摺km然在這種情況下的ctDNA分析似乎對預測預后無效,但這些結果可能依賴于樣本量較小。研究贊助商:Fondation Les Amis de Bordet。

參考文獻:Giacomo Bregni.Prognostic value of baseline and early changes of circulating-free (cf) and circulating tumor (ct) DNA in the neoadjuvant (NA) setting of early stage colon cancer (CC).2021 ASCO,abs 3600.

編譯: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 鐘曉梅

09


 

【3601】I期結腸癌患者淋巴結檢出未達標準與生存低下的關系

First Author: Alexander C. Chacon,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Medical Center, Rochester, NY

背景:結腸切除術至少需要12個淋巴結才能準確地進行結腸癌分期。既往對II期結腸癌患者的研究表明,淋巴結檢出(LNE)不足與總體生存率下降(OS)相關。類似的與LNE相關的大規模研究在I期結腸癌患者中還沒有完成。我們評估了一期結腸癌患者淋巴結檢出率和OS之間的關系。

方法:我們回顧了2004-2015年的國家癌癥數據庫,以確定接受最終手術切除的病理I期結腸癌(PT1N0或PT2N0)患者。排除接受放療或存在缺失值的患者。分析了臨床和人口統計學特征。根據LNE,將患者分為4組(LNE、0-5、6-11、12-19、20)和2組(0-11、12)。用單變量和多變量分析來識別出與OS相關的變量。計算Kaplan-Meier生存曲線進行隊列比較。

結果:我們納入81,909例患者進行分析。被診斷時的中位年齡為69歲。大多數是女性(51.1%),白人(83.8%),在社區癌癥項目中接受治療(59.5%),Charlson-Deyo評分為0(66.6%)。只有0.7%的患者進行了切緣陽性切除術,腫瘤大小中位數為2.5厘米。患者同樣被劃分為pT1和pT2。27.8%的患者發現LNE不理想。LNE患者的分布率分別為:10.7%(0-5)、17.1%(6-11)、43.4%(12-19)和28.9%(20+)。術后30天的死亡率為1.9%。521例(0.7%)接受了全身治療。0-5LNE患者的10年生存率為52.8%,而20LNE患者的生存率為60.1%。在多變量分析中,≥69歲、男性、腫瘤大小增大(四分之一)、pT2分期和Charlson-Deyo評分較高的患者獨立預測了OS的下降(p<0.001)。LNE分類與OS顯著相關(p<0.001)(表)。在重新分組為0-11和12個LNE組時,0-11 LNE組預測OS下降(HR 1.22,p<0.001)。在多變量分析中,上述變量繼續顯示出與OS有相似的關聯(p<0.001)

結論:我們的研究表明,I期結腸癌術后患者的淋巴結檢出率與總生存率相關。并且,與具有最佳淋巴結檢出率的患者相比,淋巴結檢出率不理想的患者的總生存率較低。此外,本研究發現,大量患者(>25%)的淋巴結檢出率仍然不理想。未來的努力應該集中在外科醫生和病理科醫生的最佳努力下提高淋巴結檢出率。未來的研究應該檢驗系統治療在淋巴結檢出不足的患者中的作用。研究發起人:無。

參考文獻:Alexander C.Association of suboptimal lymph node yield with inferior survival in resected stage 1 colon cancer patients.2021 ASCO,abs 3601.

編譯: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 鐘曉梅  

10


 

【3602】經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肺轉移瘤一期研究

First Author: Franz Edward Boas, 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New York, NY

背景:肺化學栓塞(通過支氣管或肺動脈)對不可切除和不可控的肺轉移瘤是一種新的治療選擇。

方法:對10例不可切除、不可控、支氣管內或縱隔轉移且全身化療失敗的肺轉移瘤患者,進行本次單中心、單臂、一期試驗。對所有患者進行肺動脈和支氣管血管造影來確定肺轉移瘤的血液供應。根據血管造影結果,使用碘油/絲裂霉素乳劑以球形顆粒方式進行支氣管或肺動脈化學栓塞。評估該技術的成功度、安全性、藥代動力學有效性。使用Wilcoxon符號秩試驗來比較腫瘤治療前后大小的變化。

結果:血管造影顯示,與正常肺相比,所有的患者肺轉移瘤均具有豐富的血管供應。90%的患者肺轉移瘤由支氣管動脈提供,10%由肺動脈提供。腫瘤內藥物輸送的技術成功率為100%(95%CI:76-100%)。無嚴重不良事件,所有患者均符合手術后4小時出院的標準。根據RECIST標準評估病灶的治療反應率為10%,根據PERCIST標準為40%。經過化療栓塞后的腫瘤大多數穩定(大小中位數變化為0%;IQR:-11%至2%;平均:-4%),未治療的腫瘤大多數繼續增大(大小中位數變化為10%;IQR:0%至17%;平均9%;p=0.02)。4-6周時腫瘤內碘醇保留與腫瘤大小和代謝活性的降低相關。藥代動力學表明,撕裂霉素45%的劑量在2分鐘內爆發釋放,55%的劑量保留在瘤內,半衰期>5小時。絲裂霉素最初在腫瘤內與血漿內的濃度比率為380。保留在瘤內的碘油半衰期為16天。體外實驗顯示,6.2天內乳液分離50%,7.1小時內藥物釋放50%。

結論:肺化療栓塞可安全治療肺、縱隔和支氣管內轉移瘤,全身毒性最小;熕ㄈ竽[瘤內高藥物濃度可克服化療藥物耐藥。臨床試驗信息:NCT04200417。研究贊助商:布羅克曼醫學研究基金會,介入腫瘤學會。

參考文獻:Franz Edward Boas.Phase I study of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of lung metastases.2021 ASCO,abs 3602.

編譯: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 鐘曉梅 


聯系我們

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大道62號關南福星醫藥園7幢7層1-8

027-82302765(市場銷售咨詢)

steadlive@foxmail.com

關注我們

微信掃一掃

關注公眾號

在线客服
- 護理師小紫
  •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技术支持: 微客界智能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