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廁所老拉不干凈,一查竟是大腸癌!這些不典型癥狀很危險上廁所始終拉不干凈的感覺已經困擾老吳(化名)一年多了。 每一次,便便像是排山倒海地來,但一坐上馬桶,便便又開始欲語還羞,拉一點還留一點。 為此,老吳每天要跑七八趟廁所,“再使使勁,看看能否把那一點殘存的便便擠出來! 老吳還將這個困擾歸結到自己久治不愈的痔瘡上,他認為,只要堅持不懈地擦痔瘡膏,就可以順便治治那點陰魂不散的便便。 就在幾天前,醫生建議老吳做一個胃腸鏡檢查,想到自己年年體檢,唯獨沒有做過胃腸鏡檢查,老吳心想:“行!做就做吧!” 這一查,煩惱了老吳一年的“拉不干凈”問題,終于找到了元兇——癌! “除了拉便便拉不干凈,我也沒有其他傳聞中的情況啊,一沒消瘦,二沒便血,怎么說得腸癌就得腸癌呢?” 不到最后,大腸都不喊“痛” 不典型癥狀也要當心 2019年杭州市戶籍全人群發病前5位的惡性腫瘤分別是:肺癌、甲狀腺癌、乳腺癌、胃癌和結腸癌。 在全球,結直腸癌是第三大常見癌癥。 雖然聽起來很嚴重,但只要早發現早治療,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可達90%。 問題是,這病不到最后,大腸都不會“喊痛”。 消化道腫瘤由于早期癥狀不明顯,往往會被忽略。很多人都以為腸癌只有“便血”這一個癥狀,其實—— 1、排便習慣改變,大便性狀改變 2、便血或黏液便 3、體重減輕、無力 也是腸癌逐漸發展的征兆! 01. 排便習慣改變 比如原來每天拉1次,不明原因下突然變成每天拉大便3-4次, 又或者拉肚子和便秘“輪流”出現、大便形狀改變(比如本來便便是軟的、成形的,突然變成像水一樣,而且還有血或膿)。 02. 便血 結腸癌最早和最常見的表現,粘液血便、粘液膿血便或鮮血便,常被誤診為痢疾或痔瘡出血,而且長期出血還會產生繼發性貧血。 03. 體重減輕,無力 這種情況,男患者經常中招。尤其是不明原因的失血,也沒有腸寄生蟲病的患者。如果發現有缺鐵性貧血,則要考慮下是不是胃或大腸癌的可能。 對付這種病,有最靠譜的方法 肛門指檢是必用的檢查手段,然而很多人卻因為覺得害羞而拒絕這個檢查;谖覈颊咧蹦c癌尤其是低位直腸癌高發的發病規律,大約有80%的直腸癌及直腸息肉,可以通過該檢查而早期被發現的。 腸鏡能幫助進一步確認檢查結果,超過9成的患者,都是由腸息肉發展而來的。腸鏡能夠發現并切除掉息肉這顆“定時炸彈”,阻止癌變,進而與癌癥絕緣。 別做最冤的癌癥患者 這幾類人要及時檢查 曾有一項調查顯示,97%的結直腸癌患者在患病前,沒做過腸鏡篩查。 所以,有醫生經常感慨,結直腸癌患者是世界上最冤的癌癥患者。 特別是下面這幾類高危人群,千萬不要心存僥幸—— · 患有大腸息肉或腺瘤病史、家中有親人患大腸癌、患炎癥性腸病的人是大腸癌的高危人群,應每年進行大腸癌的篩查。 · 對于沒有這些高危因素的一般人群,大腸癌的高發年齡一般在50-74歲,應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大便隱血化驗,陽性者進行結腸鏡檢查。 腸癌如何進行治療 因為腫瘤的發生的部位不同,診治策略也有很大的差別。 對于大腸癌來說,在腸鏡下活檢病理確診以后,都要進行的術前評估是全腹部CT增強掃描和胸部CT平掃,全身評估以后如果沒有存在遠處轉移,一般建議進行根治性手術。如果存在肝臟和肺的轉移,則建議經過大腸外科、腫瘤內科、影像科、放療科等多學科的討論,確定治療方案。 除此之外,對于直腸癌患者還必須要做的檢查是直腸癌的增強磁共振檢查,以評估直腸腫瘤病灶的局部分期。早期的腸癌可以直接手術,但對于局部進展期直腸癌,需要進行新輔助放化療,使腫塊縮小,再進行根治性手術。這樣一方面可以降低腫瘤復發的風險,另外還可以提高保肛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