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詳解 | 一分鐘學會結直腸癌TNM分期導讀: 腫瘤分期是臨床診斷和治療的依據,目前常用的方法為TNM分期。第八版的更新再次強調了結直腸癌生物學信息和基因檢測的重要性。 一、T、N、M定義 T:代表原發腫瘤的情況 Tx:原發腫瘤無法評價 T0:無原發腫瘤證據 Tis:原位癌,黏膜內癌(腫瘤侵犯黏膜固有層但未突破黏膜肌層) T1:腫瘤侵犯黏膜下層(腫瘤侵犯黏膜下層但未累及固有肌層) T2:腫瘤侵犯固有肌層 T3:腫瘤穿透固有肌層到達結直腸旁組織 T4:腫瘤侵犯腹膜臟層或侵犯或粘連于臨近器官或結構 T4a:腫瘤穿透臟層腹膜(包括肉眼可見的腫瘤部位腸穿孔,以及腫瘤透過炎癥區域持續浸潤到達臟層腹膜表面) T4b:腫瘤直接侵犯或附著于鄰近器官或結構
N:代表區域淋巴結 Nx:區域淋巴結無法評價 N0:無區域淋巴結轉移 N1:有1-3枚區域淋巴結轉移(淋巴結中的腫瘤直徑≥0.2mm),或無區域淋巴結轉移、但存在任意數目的腫瘤結節(tumor deposit,TD) N1a:有1枚區域淋巴結轉移 N1b:有2-3枚區域淋巴結轉移 N1c:無區域淋巴結轉移,但漿膜下、腸系膜內、或無腹膜覆蓋的結腸/直腸周圍組織內有腫瘤結節 N2:有4枚及以上區域淋巴結轉移 N2a:有4-6枚區域淋巴結轉移 N2b:有≥7枚區域淋巴結轉移 M:代表遠處轉移,表示腫瘤擴散到其他部位 Mx:遠處轉移無法評價 M0:影像學檢查無遠處轉移,即遠隔部位和器官無轉移腫瘤存在的證據(該分類不應該由病理醫師來判定) M1:存在一個或多個遠隔部位、器官或腹膜的轉移 M1a:遠處轉移局限于單個遠離部位或器官,但沒有腹膜轉移 M1b:遠處轉移分布于兩個及以上的遠離部位或器官,無腹膜轉移M1c:腹膜轉移,伴或不伴有其他部位或器官轉移 M1C:腹膜轉移有或沒有其他器官轉移 1、Tis 包括腫瘤細胞局限于腺體基底膜(上皮內)或黏膜固有層(黏膜內),未穿過黏膜肌層到達黏膜下層。 2、T4b T4b的直接侵犯包括穿透漿膜侵犯其他腸段,并得到鏡下診斷的證實(如盲腸癌侵犯乙狀結腸),或者位于腹膜后或腹膜下腸管的腫瘤,穿破腸壁固有基層后直接侵犯其他的臟器或結構,例如降結腸后壁的腫瘤侵犯左腎或側腹壁,或者中下段直腸癌侵犯前列腺、精囊腺、宮頸或陰道。 肉眼觀察到腫瘤與鄰近器官或結構粘連分期為cT4b,若顯微鏡下該粘連處未見腫瘤存在分期為pT3。 3、TD 淋巴結有轉移時,腫瘤種植的結節數目不納入淋巴結計數,單獨列出。 4、V和L亞分期 用于表明是否存在血管和淋巴(LV1),而PN1則用以表示神經浸潤。 5、前綴 cTNM代表臨床分期,pTNM代表病理分期。兩者都用來幫助制定治療計劃。由于病理分期是由術中取得的腫瘤組織確定的,因此病理分期可以比臨床分期更好的指導手術后下一步的治療方案(隨訪或化療或放化療等),也能更準確的預測病人的預后。 前綴y用于接受新輔助治療后的腫瘤分期(如ypTNM),病理學完全緩解的患者分期為ypT0N0cM0,可能類似于0期或1期。前綴r用于經治療獲得一段無瘤間期后復發的患者(rTNM)。 二、結直腸癌分期圖譜 三、8th VS 7th 1、AJCC第8版結直腸癌分期 UICC/AJCC頒布了第 8 版結直腸癌 TNM分期系統?傮w看本次更新變化不大,但更新特色是推動了臨床腫瘤學預后(prognostic)和預測(predictive)評價體系的完善和提高。 2、TD TD(tumor deposit):特指存在于原發腫瘤淋巴引流區域內(結腸系膜和直腸系膜的脂肪組織內)的孤立腫瘤結節。第八版分期系統認為TD是較差的預后因素,并繼續把TD劃歸為N1c;TD不改變T分期;如無區域淋巴結轉移,TD會改變N分期(N0→N1c );如有區域淋巴結轉移,TD數目無需計算到陽性淋巴結數量。 3、M 分期 M1a:轉移灶局限在一個器官或部位; M1b:轉移灶超出一個器官或部位,但沒有腹膜轉移; M1c:結直腸癌的腹膜轉移,無論是否合并其他器官部位的轉移(新增M1c僅見于1~4%的結直腸癌患者,但其預后較M1a和M1b更差)。 4、預后風險評價模型 AJCC精準醫學核心組對現有結直腸癌預后風險評估工具進行了遴選,最終在29個評估工具中挑選了3項完全符合AJCC質量控制標準并給予推薦:Mayo(III期結腸癌復發及總生存);MSKCC(結腸癌術后生存預測);Euro(局部進展期直腸癌復發、轉移、總生存)。 參考資料:AJCC第8版結直腸癌TNM分期圖譜 來源 | 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