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過四十,拉肚子,便秘,體重下降?做個腸癌篩查吧!指導專家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檢驗科 鐘白云 教授
結直腸癌也叫大腸癌,是起源于結腸和直腸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也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的改變,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明顯上升趨勢。根據國家癌癥中心2022年2月公布的最新數據:2016年,我國大腸癌新發病例 40.8 萬例,死亡病例 19.6 萬例,高居我國全部惡性腫瘤第2位。40-80歲是大腸癌的高發年齡段。其中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農村。 誰更容易得結直腸癌? 最新版《中國結直腸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0)》提出危險因素如下: 結直腸癌家族史 一級親屬(父母、子女、親兄弟姐妹)患結直腸癌的人群,其發病風險是普通人群的1.76倍。 炎癥性腸病 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炎癥性腸病患者的結直腸癌發病風險是普通人群的1.7倍。 紅肉和加工肉類攝入 每日每增加50g加工肉類或每日每增加100g紅肉,結直腸癌的患病風險將分別增加16%和12%。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結直腸癌發病率是普通人群的1.2-1.3倍,糖尿病前期亦會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 肥胖 體重指數(BMI)每增加5kg/m2,結直腸癌發病風險增加5%。腰圍每增加10cm,結直腸癌發病風險增加2%。 吸煙 吸煙者的結直腸癌發病風險增加18%,吸煙量每增加10支/天,結直腸癌發病風險升高7.8%。 大量飲酒 每日每增加10g酒精攝入,結直腸癌風險增加7%。 其他因素 有研究指出,不必要的抗生素的使用、大量攝入含糖飲料等可能增加結直腸癌的患病風險。
早期結直腸癌患者癥狀不明顯,容易被忽視,耽誤最佳治療時期。當出現這些危險信號時,應警惕: 察看糞便是否帶血 結直腸癌患者大便常混有血液、粘液和膿液,多呈現暗紅色。痔瘡血便多呈鮮紅色,隨著大便排出后滴下,血液不會與糞便混合。 排便習慣是否改變 次數增多,排便不盡感,長期腹瀉,用藥后不能減輕,便秘或兩者交替出現。 大便性狀是否改變 大便變稀不成形、條形變細或成扁平狀,粘液膿血便等。 不明原因身體情況改變 不明原因的消瘦、貧血、乏力、發熱、浮腫等。 食欲減退、腹部不適 不明原因食欲減退、位置不確切的腹部隱痛不適等。 腹部腫塊 腫塊隨病情加重而增大;腸梗阻相關癥狀,可出現腹部絞痛、便秘。 誰需要結直腸癌篩查? 約80-95%的結直腸癌是由大腸息肉發展而來,大多遵循從“息肉-腺瘤-癌變”的演變過程,往往需要經歷5至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較長的發展期給了我們足夠的時間早篩早診早治,這樣的機會我們絕對要抓住。大量研究證明結直腸癌篩查和早診早治可以有效降低結直腸癌的死亡率。 哪些人需要進行結直腸癌的篩查? 對于一般人群,建議40歲起接受結直腸癌風險評估,評估結果為高風險的人群,建議在40-75歲起接受結直腸癌篩查,評估為中低風險的人群在50-75歲起接受結直腸癌篩查。 符合以下任何1項或1項以上者,列為高風險人群:
如果1個及以上一級親屬罹患結直腸癌,推薦接受結直腸癌篩查的起始年齡為40歲,或比一級親屬中最年輕患者提前十年。 遺傳性結直腸癌高危人群(林奇綜合征、家族性息肉病等),應綜合醫生建議,篩查年齡最早可至15-20歲。 多久查一次?怎么查? 01 常規體檢 直腸指診是非常重要的臨床檢查方法,可以發現至少80%的直腸腫瘤。推薦每年1次。 02 糞便隱血檢查 最簡單最常用的結直腸癌篩查方法,能準確檢測無癥狀、少量的消化道出血。推薦每年1次。 03 結腸鏡 結腸鏡是結直腸癌篩查的金標準。內鏡醫師在可視鏡頭下可以完整的檢視整個結直腸的情況,對于發現的可疑病變可以取組織活檢進一步明確病理診斷。推薦5-10年進行一次高質量結腸鏡檢查。可以選擇無痛結腸鏡,舒適度高。
01 影像學檢查 結腸CT成像技術對結直腸癌和癌前病變具有一定的篩檢能力,推薦用于無法完成結腸鏡檢查的病例,或作為臨床輔助診斷的手段。 01 糞便DNA檢測 一種新興的結直腸癌早期診斷方法,通過檢測糞便的基因改變來達到篩查結直腸癌和癌前腺瘤的目標。其敏感性高,已納入美國的結直腸癌篩查指南,推薦每3年1次。 02 血漿Septin9基因甲基化檢測 甲基化Septin9基因是結直腸癌發生發展過程中的特異性分子標志物,血漿Septin9基因甲基化檢測簡單易行,已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CFDA) 批準,可用于結直腸癌的早期診斷,適合拒絕或無法完成腸鏡篩查的人群。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檢驗科已開展糞便DNA和Septin9基因甲基化檢測,助力于結直腸癌的早診早治,并幫助患者監測病情改善預后。 如何預防結直腸癌? 最好的預防是定期篩查,積極治療癌前病變:早發現,早治療,可大大減少結直腸癌的發生。
第二,調整生活方式,戒煙戒酒,堅持體育鍛煉,控制體重防止肥胖。合理健康飲食,增加膳食纖維、新鮮水果攝入,減少紅肉、含糖飲料的攝入,盡量不吃加工肉類。 第三,要積極控制炎性腸病、糖尿病等。 如何治療結直腸癌? 外科治療是結直腸癌治療的最主要手段,包括腹腔鏡手術、內鏡手術、機器人手術等。 早期結直腸癌患者,一般只需內鏡下切除,就可以達到治愈的效果。 內科治療主要包括輔助化學治療、靶向藥物治療和免疫治療,能夠幫助結直腸癌患者提高生存率、改善生存質量。 放射治療也是惡性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它在進展期直腸癌的治療中可以明顯降低局部復發率和提高生存率,同時在復發轉移腸癌中可以增加局部控制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