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造口患者術后護理如下:
(1)病情觀察:嚴密觀察患者意識和生命體征,注意傷口和盆腔引流液的量、顏色、性狀,早期發現出血傾向,引流袋應24小時更換1次,準確記錄各引流管的引流量。
(2)體位與活動:
按術后常規護理:麻醉清醒,血壓平穩后,取半坐臥位,以利于引流。
ERAS實施術后6小時指導患者床上活動四肢,并每隔2~3小時協助翻身1次;術后第2天即可鼓勵患者自主床上活動并協助坐于床旁,無頭暈、心悸可扶于床旁走動。
掌握活動強度,避免過度增加腹壓的活動,以防腸造口黏膜脫出。
(3)飲食與輸液:
(4)心理支持:幫助患者接受自我形象改變的認識,并學會自我管理造瘺袋。通過宣傳教育、生活護理以及取得家庭和社會的支持等護理行為影響患者對疾病認識與評價,調整心理狀態。
(5)呼吸道管理:鼓勵患者深呼吸、幫助患者翻身拍背,預防墜積性肺炎發生,必要時霧化吸入等。
(6)舒適護理:
(7)造口護理:
檢查記錄造瘺口顏色、形狀、大小,注意有無缺血壞死、變色、輸尿管回縮、造口周圍皮膚是否異常。
使用經過驗證的分類工具檢測并發癥。
妥善固定好輸尿管單J管,保持尿液引流通暢。定時擠捏疏通單J管、防止血塊堵塞、尿液反流。
觀察造口袋內輸尿管支架管引流尿液色、量、性狀。雙側單J管每日引流出1500~2000ml尿液,術后第1天顏色可呈淡血性,第2天轉至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