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DT案例討論分享】腸癌外周血和腫瘤組織基因檢測有何差異?自MDT云診間上線以來,MDT云診間碩果累累,已陸陸續續連線并產生了不少優秀的案例。截止到2021年11月30日,已召開322場云診間,從1月持續到12月,預計診療1,000個以上CRLM患者診療,且在24省市范圍內的397家醫院,覆蓋龍頭醫院132家基層醫院265家。 我們知道外周血的基因檢測可能在肺癌領域常常聞及,不僅用得廣泛且成熟,而在腸癌學科里也有外周血基因檢測的相關報道,但由于考慮到假陰性較高,產生了腸癌外周血和腫瘤組織基因檢測一致度的疑慮,那么在真實世界中,什么情況下方考慮外周血的基因檢測?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案例。 患者基本信息 女性,67歲 初診時間:2017年11月 主訴:右半結腸癌術后4年余,腹腔轉移灶姑息術后1年余; 既往史、個人史、家族史:均無特殊; 病史回顧 患者因“右下腹隱痛2周”于我院就診。 2017-11-08全腹部增強CT提示升結腸局部腸壁增厚,周圍淋巴結腫大,腫瘤首先考慮。肺部CT提示未見轉移。 手術治療 2017-11-05行右半結腸癌根治術,術后病理:腫瘤部位: 右半結腸癌根治標本,腫瘤大小: 5.2×3CM ;大體類型: 潰瘍型組織學類型: 中分化腺癌;切緣:陰性;浸潤深度:侵及漿膜纖維脂肪組織;轉移情況:自檢腸周淋巴結2/17枚見癌轉移及3枚癌結節形成。MSH2(+),MSH6(+),MLH1(+),PMS2(+),CDX2(+)。 術后病理分期:T3N1bM0,IIIB期,pMMR。 術后行XELOX方案輔助治療4周期,后患者拒絕靜脈化療,改口服卡培他濱化療4周期,后定期復查。 診療經過 首次復發 •2020.9 “進食后腹脹明顯、CEA進行性升高”當地就診。 •2020-09-12 PET-CT、2020-09-27全腹部增強CT提示“中下腹壁切口處腹壁內側復發”。 •2020-10-20外院實體瘤188基因檢測(血)提示RAS/BRAF全野生型。 首次復發治療 •2020-10-24起行mFOLFOX6+愛必妥方案治療1周期。 •2020-11-19因“腸梗阻”行剖腹探查+腹腔轉移瘤切除術+部分回腸及橫結腸切除+腸粘連松解術,腫瘤部位:部分回腸+部分橫結腸切除標本腫瘤大小:2.5*2*1.5cm、0.9*0.6cm 大體類型:隆起型組織學類型:中分化腺癌;浸潤深度:浸潤至漿膜層外;轉移情況:自檢腸周淋巴結23枚未見癌轉移,送檢腹膜種植結節為癌結節。2020-11-16病理診斷:(部分回腸+部分橫結腸切除標本)隆起型中分化腺癌(2灶) 大者CK7(-)CK20(+)MSH2(+)MSH6(+)MLH1(+)PMS2(+)CDX2(+)Her-2(4B5)(2+),小者MSH2(部分+)MSH6(+)MLH1(+)PMS2(+)CDX2(+)。HER2/CEP17 FISH陰性。 •術后分期:rpT4N0M0。 •2021-01-11、2021-1-25、2021.2.23行mFOLFOX6方案(奧沙利鉑150mg d1+氟尿嘧啶700mg iv d1+氟尿嘧啶4200mg civ46h q2w)第1-3周期化療,后自行中止化療。主要毒性反應:Ⅲ度 口腔黏膜潰瘍及手足麻木。 復發轉移 •2022-01-27 全腹CT平掃+增強:結腸術后,吻合口區域及橫結腸腸壁增厚,考慮腫瘤復發伴腹膜網膜、膈肌多發轉移。 一線治療 •患者系晚期結腸癌,血液檢測提示RAS/BRAF全野生型,告知患者組織基因檢測的必要性,送檢原手術標本腸癌4基因檢測。既往含奧沙利鉑、氟尿嘧啶方案化療后進展(氟尿嘧啶類藥物不耐受),二線擬行雷替曲塞+伊立替康方案化療聯合靶向治療(根據基因檢測情況再定)。 •2022.2.18行二線第1周期IR方案(伊立替康300mg d1+雷替曲塞3.4mg,q2w)化療。 •2022-02-23 患者基因檢測:所檢KRAS基因第4外顯子突變(K117N,A146T/V/P),NRAS、BRAF和PIK3CA基因未見突變。 •2022.3.4行第2周期IR方案(伊立替康300mg d1+雷替曲塞3.4mg,q2w)化療聯合貝伐珠單抗400mg抗血管生成治療,患者第2周期化療后腹瀉嚴重,2022.3.18行第3周期減量IR方案(伊立替康270mg d1+雷替曲塞3.4mg,q2w)化療聯合貝伐珠單抗400mg抗血管生成治療。 腫瘤標志物監測 病史總結 MDT討論 腸癌外周血和腫瘤組織基因檢測差異? 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胃腸減重科程云生教授MDT建議: 該病例治療效果整體佳,后續復發的治療效果也取得理想的成效,美中不足的是在后續治療方案中患者耐受力較弱,影響了達到最佳的療效;對MDT討論需轉變傳統思維。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葉鋒教授MDT建議: ①影像資料仍缺乏,對病灶的定位存疑惑; ②對ctDNA檢測和腫瘤組織的活檢,ctDNA檢測由于價格昂貴,常規使用不多,但在臨床研究中,有涉及到ctDNA檢測,ctDNA檢測體現的意義在無癥狀或無腫瘤的狀態下,早篩的前提下,血液檢測的指標可體現其前瞻性的意義,可監測到腫瘤的變化或對藥物療效的判定,對病人來說是無創的選擇,若不考慮經濟因素,有很多的文獻支持,是很好的方式。 ③ctDNA對腫瘤組織本身的符合率,一般來說,腸癌符合率50%-80%,對于藥物的使用選擇,對腫瘤組織的檢測信任度更高些。 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胃腸減重科程云生教授MDT建議: 復發風險高,可以在輔助化療的基礎上,參照晚期腸癌方案加用靶向藥物。 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腫瘤科陳瑋教授MDT建議: 該病人在血液學檢測RAS陰性,而在組織標本里顯示為陽性,這兩者的檢測呈現不一致的結果,時間上前后不一致,也可考慮完全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發生變化,而在同一時期的假陰性率有多少?實際上,在相關指南或共識里,于肺癌,血液的基因檢測是被承認的。 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病理科黃山教授MDT建議: ①血液檢測是最早應用于肺癌,我們應用于靶向治療少,而在微衛星不穩定方面有涉獵,關于組織學標本和血液學檢測,個人傾向于組織學標本,作為病理學科,在日常工作中于鏡下對腫瘤組織進行觀察,取材相對來說,準確,炎癥,3-4塊組織,根據最典型的病理表現來進行取材,這樣對進一步的對基因檢測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此外,對胸水和腹水的基因檢測也比外周血液的檢測效果更佳,并以自身母親的經歷闡述,組織病理的基因檢測,甚至比手術效果的優點來得更佳,當然,血液檢測具有早期診斷和早期發現的優點。 2021CSCO指南 該病例根據2021年CSCO指南出處: 哪些患者適合做MDT會診? 診斷未明患者的處理 術前新輔助治療的選擇 危重病人及重大手術的討論 術后輔助治療或姑息治療的選擇 轉化治療的實施(方案、切除性、手術時機) 臨床研究的入組及隨訪 新治療手段的應用 特殊病例匯報 VIP病人會診 曾MDT討論病人的治療反饋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