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歲女兒確診腸癌,媽媽痛哭,醫生:這兩個習慣太致命!“我的女兒才30歲啊,平常健健康康的,怎么就得了腸癌呢?” 看到女兒虛弱地躺在病床上,這位母親再也止不住自己的淚水,獨自走到病房外痛哭起來。 年紀輕輕才30歲,就確診為腸癌 最近一年,寧波的這位女孩白天工作時總感到有點累,下腹部經常隱隱作痛,并伴有墜脹感,排便次數也有所增加,經常一天就要三四次,時不時出現便血。由于平時工作忙,又覺得自己年輕,認為是痔瘡出血,就在藥店自行買藥治療。 可是最近便血不但沒好,反而加重,排便次數也増加到了每天七八次。甚至幾天前直接暈倒在公司門口,同事們趕緊把她送至醫院。 醫生給她做了一次肛檢,發現直腸內可及一隆起樣腫塊,質地較硬。根據腸鏡提示,基本確診女孩是直腸癌。
據醫生介紹,患者家族里沒有直腸癌的病史,從問診的情況來看,患病主要與她的不良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 女孩平時加班是常態,而且每次工作完就喜歡和同事一起吃夜宵,最喜歡的食物還是燒烤。 按照女孩的說法,自己是個典型的肉食主義者,平時就喜歡口味重的食物,至于蔬菜和水果,可有可無。 醫生:這兩個習慣太要命! “我女兒這么年輕,平時也沒有喝酒抽煙的習慣,怎么就被直腸癌找上了呢。” 女孩父母不停地追問醫生:“為什么?為什么……” 醫生表示,腫瘤發生是細胞發生的一系列復發的過程,當然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生活習慣也給她的腫瘤發生帶來了刺激。 第一. 長期久坐,減弱減慢腸道蠕動 女孩除了跑外勤應酬,其余時間長期在辦公桌前久坐,這時人的腸道蠕動減弱減慢,糞便中的某些有害成分,包括致癌物,在結腸內滯留并刺激腸黏膜。 而且久坐者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環不暢,可導致腸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這些都增加了結腸癌的發病危險。
第二. 重口味肉食主義 女孩的父母并沒有腸癌史,她平時不吸煙也不喝酒,但是飲食上卻有一些特殊的偏好,從小就喜歡油炸薯條、炸雞等油炸的食物。 此外,她還特別愛吃肥肉、腌制和煙熏的肉,以及燒烤。 近幾十年來,以往的素食為主、肉食為輔的中式餐飲文化受到了巨大的沖擊,粗糧被踢出局,蔬菜備受冷落。無論同事聚餐,還是朋友小酌,熏肉、燒烤、天婦羅是必不可少的美饌。
在高溫火焰和豐富油脂的共同作用下,食物的口感和風味完成了一次“升華”,但大快朵頤過后,健康就成了犧牲品。 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直接暴露于高溫火焰中燒烤,會產生大量致癌物質,高溫油脂煎炸亦然。 如果只是偶爾出現這樣的情況,肝臟尚能擔負起“解毒”工作。可倘若天天如此,腸黏膜就招架不住了。 預防腸癌,一定要做好這6點!
近年來,結直腸癌發病率逐年上升,根據2019年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報告》顯示,男性結直腸癌發病率排名第四,女性結直腸癌發病率排名第三。 與遺傳和基因這些我們無法改變的因素相比,擁有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是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70%的散發性結直腸癌與生活習慣有關,且66%~78%的結直腸癌可通過健康的生活習慣而避免。 所以,結直腸癌的預防重在平時,眾多專家指南都給出了6個建議: 1 多吃膳食纖維
多數研究均支持高膳食纖維攝入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結直腸癌風險。注意飲食均衡,粗糧細糧要合理搭配。
因為長期便秘可導致滯留在大便中的致癌物濃度越來越高。國外有科學家做過統計,糞便在大腸中儲存12個小時以上,就會產生22種有害和致癌物質。腸壁與這些致癌物質長期接觸與吸收,有可能就是結直腸癌的一個誘發因素。 而纖維素是人體最好的潤滑劑,當我們的飲食過于精細,缺乏纖維素時就會導致便秘等癥狀的發生,從而增加患結腸癌的風險。 2 少吃紅肉、富含飽和脂肪的食物和加工肉類制品 飲食上,還應以清淡為主,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菠菜、苦瓜、黑木耳等都是很好的預防性食品。 少吃富含飽和脂肪和膽固醇食物。例如動物內臟、肥肉、動物油脂、魚子、魷魚等。不吃油炸食品。 紅肉(指牛肉、羊肉、豬肉等哺乳動物的肌肉組織)和加工肉類制品(腌制、熏烤、煎炸等的肉類食品)的攝入量也與結直腸癌風險相關。
3 戒煙戒酒 吸煙是結直腸癌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且與吸煙年限和總量有關系。一項較大規模的分析顯示,吸煙可增加約20%的結直腸癌風險。 乙醇攝入量與結直腸腫瘤的發病風險具有一定的相關性。通過回顧103項隊列研究的數據發現,乙醇攝入量最高組的結直腸癌發病風險較對照組升高60%。而且隨著飲酒量或頻次的升高,結直腸癌風險隨之升高。 4 維持正常的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cm2) 從病因學的角度看,也許肥胖是結腸癌高風險狀態的一種伴隨形式,因為一些大腸癌危險因素,如高脂飲食、飲酒、少體力活動等,均是大腸癌和肥胖癥的共同致病因素,但同時又受到許多因素的的影響,如高血壓、糖尿病、性激素平衡等,所以在評價肥胖對大腸癌發病的影響時應全面考慮。 肥胖也許不是導致大腸癌的直接致病因素,但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缺乏體育鍛煉,可導致身體肥胖,從而增加一些疾病的患病風險。 5 規律鍛煉,科學運動 合理的運動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每日運動量可使結直腸癌的風險降低7%左右。一般建議成年人每周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健走、慢跑、羽毛球等。 6 養成定時排便習慣 一般而言,早晨起床和吃飯后是一天中最有便意的時段,可以早起一會,留出固定的排便時間。 如果早晨沒有排便,可調整到晚飯后,最好先做半小時運動,刺激大腸蠕動,有利排便。
腸癌的發生與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密切相關,說它是吃出來的也并不為過,才30歲就確診為腸癌,這不禁令人扼腕嘆息。 還是要提醒大家注意日常的生活習慣,也要關注到疾病的信號,結腸癌如果能及早發現、積極治療,治愈的概率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