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輕不是腸癌的擋箭牌來勢洶洶的年輕腸癌 年輕腸癌一般指50歲以前發病的結直腸癌,美國一項統計了1973-2013年的數據顯示,50歲以上的結直腸癌從1987年的最高峰下降了40%,而50歲以下的患者從1994年的最低峰上升了51%;WHO統計全球5大洲,9個發達國家,均出現了年輕腸癌發病持續增加,大于50歲結直腸癌出現下降或保持平穩,其他數據表明,超年輕(20-34歲)患者增長勢頭不減。鑒于年輕腸癌對社會、家庭及個人的嚴重影響,年輕腸癌亟需引起大家重視。
年輕腸癌通常分化差、惡性度高,且容易延誤就診,平均延誤時間超過6個月,就診時已多晚期;年輕腸癌往往發生在左半結腸及直腸,相當比例的患者無法保肛門,需要終身造瘺,生活質量受到極大影響。
年輕為什么會患結直腸癌?遺傳是非常確切的影響因素,發病年齡越小,遺傳因素所占的比例越大,特別是有一些研究已經比較清楚的遺傳綜合征。此外,生活上吸煙/飲酒,紅肉及加工肉類攝入增多,膳食纖維(水果、蔬菜、粗糧)減少,肥胖及久坐、運動量少等生活飲食因素可能也與腫瘤的發病相關;某些炎癥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可能誘發腸癌的發生,且年齡越小,其發展為腸癌的累積風險就越高,而新藥使用及預防切除,能降低癌變風險;其他如出生早期的環境暴露,包括1)飲食2)體重3)腸道菌群4)抗生素使用等也可能對腸癌的發生造成影響。
能否將年輕腸癌拒之門外,重點是能否早期發現,因此需要我們對危險因素進行評估,篩選高危人群進行密切隨訪。 高危人群包括: 1) 有林奇和FAP等遺傳性腫瘤病史或家族史; 2) 有結直腸癌、腸息肉/腺瘤病史 3) 有炎癥性腸病病史 4) 有結直腸癌、高級別腺瘤或高級別鋸齒狀息肉家族史 對于Lynch綜合征患者,需要從20至25歲開始,每隔1至2年,接受定期的結腸鏡篩查;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應在10-11歲開始進行一年一次腸鏡篩查;有結直腸癌家族史患者,一級親屬有腸癌發病小于60歲的,從40歲開始或比最先診斷腸癌家屬早10歲開始篩查;有息肉/腺瘤病史者,需根據息肉/腺瘤數目及形態(腺瘤 錯構瘤 鋸齒狀等)進行可疑遺傳綜合征篩查;對于炎癥性腸病患者,新藥使用及預防切除,能降低癌變風險。 對于中低危年輕人群的篩查需區別對待,40-50歲危險度遠高于20-30歲,但通常腸癌的篩查年齡為50-75歲,是否提早篩查年齡尚有爭議。年輕腸癌患者大部分有非特異臨床癥狀,因此,一旦出現習慣、性質、便血、腹痛、腫塊、不明原因的貧血等要及時就醫,不要想當然。
相比年老結直腸癌患者,年輕患者1)分期更晚,病理分化差,更多粘液腺癌;2)按特定病理分期,年輕腸癌和年老患者相似;3)年輕患者化療更加普遍,強度比年老患者更高,但生存獲益很小。因此,一方面,年輕腸癌患者不推薦額外的治療,按標準治療即可;另一方面,大約有1/4的年輕腸癌為遺傳性腸癌,且多為Lynch綜合征,治療前明確病因,明確分子分型精準治療,可以指導我們治療/隨訪/預防等,避免年輕患者的過度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