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遇到查出甲狀腺結節驚風火扯的患者,我們華西專家會說,慌啥子慌!
遇到乳房長個包包遭嚇慘了的患者,我們華西專家會說,虛啥子虛!
遇到腫瘤標志物篩查數據有點高以為得癌了的患者,又lao起半截就開跑了!
但是,當檢查發現有腸息肉時,多數情況下會喊你“要割了哦!”
“遭了,這個息肉多半是癌哦,華西專家才會那么肯定嘞喊割了噻!”
NONO,不要那么虛,腸息肉跟腸癌是兩碼事,但由于90%的大腸癌都是腸息肉引起的,所以腸息肉一定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所以今天,將給大家科普一下腸息肉的醫學知識,腸息肉跟癌癥到底有多大關系?所有的腸息肉都要切除嗎?切了腸息肉復發又咋辦?
從專業的角度上來說,腸息肉并不是一個疾病診斷,而是一個形態學的描述。
突出于腸道黏膜表面的上皮組織,統稱為腸息肉,是生活、環境、遺傳因素等多個因素綜合影響而出現的。
從位置上來說,腸息肉可以長在小腸上也會長在大腸上。其中,大多數息肉位于大腸,小腸息肉的發生率比大腸低。
從數量上來說,有的人腸息肉只有1個,也有人會長幾十甚至上百個。
從大小來說,有的腸息肉可以小到跟芝麻一樣小,也有的跟豌豆差不多大,甚至還有像花生米、板栗那么大的。
長了小的腸息肉,絕大部分人不會有啥子特別的感覺,最多偶爾出現肚子痛、腹脹等點把點不舒服,但經常憨吃哈脹的人可能隨時都會有這種不舒服,所以多數人不得特別在意。
只有當息肉比較大時,才可能出現拉黑便、粑粑里帶血、大便次數增多、經常腹痛等等比較明顯的癥狀。
問:醫生,莫得明顯癥狀的人又咋個曉得自己有沒有腸息肉呢?
答:問得好!這個問題非常關鍵,畢竟腸道在身體里頭,沒有明顯癥狀的人只有通過腸鏡檢查才能發現是否有腸息肉。
所以,我們推薦普通人群在50歲之后應該做一次腸鏡檢查,如果沒有問題則5~10年檢查一次就行。
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病史 (父母、子女、同父母的兄弟姐妹);
既往患有結直腸腺瘤性息肉;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癌前疾病;
符合以下任意2項:慢性腹瀉、慢性便秘、粘液血便、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糖尿病、慢性膽囊炎或膽囊切除史。
問:醫生,我……痔瘡有點兇,他們都說痔瘡和息肉是兩兄弟,那痔瘡會不會引起息肉呢?
答:痔瘡和腸息肉是兩碼事。
由于痔瘡和腸息肉都有可能會引起便血,尤其接近肛門的直腸或者乙狀結腸長了大息肉時,可能出現便血。所以痔瘡患者在沒做腸鏡的情況下,出現息肉出血就可能會被漏診,甚至可能按照痔瘡出血來處理,耽誤了病情。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建議定期腸鏡的原因。
首先,腸息肉確實會癌變,其中90%的大腸癌是由腸息肉惡變而來的。
來看看這三張圖,感受一下原本一顆良性的腸息肉是咋個變成結腸癌的↓
是不是腳趾姆兒都抓緊了?不要慌,雖然腸息肉是有可能會癌變,但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會癌變!而且從良性息肉到癌變一般來說還有很長的時間。
答:那這就要提到息肉的兩種類型了——非腫瘤性息肉和腫瘤性息肉。
▪ 非腫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這些類型的息肉通常不會癌變。
▪ 腫瘤性息肉主要包括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管狀絨毛狀腺瘤、無蒂鋸齒狀腺瘤/息肉、傳統型鋸齒狀腺瘤等,屬于癌前病變,都有癌變的可能。
雖說腸息肉不一定會癌變,但基本上只要發現腸息肉,醫生一般都會讓你割了,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01 在腸鏡檢查發現息肉后,光靠看是無法100%肯定這些息肉是非腫瘤性還是腫瘤性的,會不會有癌變的風險,所以需要切下來進行病理檢查才能最終確認。
02 一般來說,小于0.5cm的增生性息肉可以隨訪觀察。為什么讓你觀察而不是不管它呢?因為雖然增生性息肉是屬于非腫瘤性息肉,但它并不是100%安全的,既然都發現了它的存在,那就看是選擇立馬割了,還是等它長大些再擇期割了而已。
03 對于容易癌變的腫瘤性腸息肉,雖然有研究發現,從息肉出現到癌變要5~10年甚至更長,但不要搞忘了,早期這個息肉長在身體里是沒得啥子感覺的,一般情況下等檢查出來有息肉的時候,都搞不清楚它到底呆在體內多久了,不割得光光生生的你睡得戳啊?!
不要聽到割息肉就覺得要動個大手術了,目前絕大部分的息肉都可以在腸鏡下切除,就跟做個腸鏡的感覺沒得區別,只有息肉特別大或者有特殊情況時,才會考慮外科手術。
問:“那醫生,反正都是在做腸鏡,如果在做腸鏡時發現有息肉,可不可以直接就割了呢?”
答:這個要根據息肉大小、部位及患者術前查血指標等,由醫生決定治療方案。
答:息肉切除術后一般來說不需要特殊的后續治療,除非是息肉已經癌變,醫生會根據情況追加外科手術做進一步處理。
注意了,雖然在腸鏡下切除息肉不算大手術,但術后短時間內需要避免劇烈運動哈!
問:“醫生,我喜歡吃火鍋串串那些,做了息肉手術后,是不是暫時都不能吃了哇?”
答:建議切除術后以清淡飲食為主,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
答:這個要根據息肉的數目、大小、性質,還有要看患者是不是高危人群來決定。
普通情況下,術后1~3年需復查腸鏡。特殊情況如息肉很大或者病理檢查后考慮息肉是上皮內瘤變、早期結腸癌,那復查間隔時間就需要提前。具體的聽醫生的招呼就行。
答:腸息肉這個鬼東西確實有時候不咋個聽話,有的人就是容易割了又長,但為了避免它癌變,醫生喊你割的還是要割,又長了又再割嘛。
雖然多數人在發現自己身體里長了個息肉、包包時都巴不得幾哈割了,但還是有那么些人在醫生架勢喊他割的情況下,還半信半疑、扭扭捏捏、一抹多想不開,簡直嘔死個人!
從盤古開天辟地到現在為止,沒有哪一種藥物可以把已經長出來的腸息肉消掉。大家記到,腸息肉跟長痘痘還不一樣,不是今天冒兩顆出來,過幾天就蔫了的那種,對付腸息肉有且只有一種辦法——割!
切除腸息肉后,聽說吃藥可以預防腸息肉,就不消再做腸鏡定期復查了
研究出一種藥物或者方法來預防腸息肉的出現,這是我們全世界醫學人士正在為之努力的事情,但遺憾的是,雖然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也沒有找到一種藥物或者方法能夠預防腸息肉。
所以,對于有腸息肉的人來說,想要保證你的息肉復發了能及時被發現,且盡早被切除,那也有且只有一個辦法——聽醫生的話定期做腸鏡復查。
做基因檢測、腫瘤標志物篩查等檢查,看身體內有沒有可能會癌變的息肉,再決定切不切
不管是高大上嘞基因檢測,還是很多醫院都有的腫瘤標志物篩查,甚至是做一回好幾大千元甚至上萬的PET-CT,這些檢查手段都無法發現你的腸子里面有沒的息肉。
記到,目前有且只有一個發現結直腸息肉的金標準辦法——腸鏡。雖然說喝洗腸液和拉稀的時候是有點焦人,但為了讓醫生把你的腸道看得更清楚,把那些死歪萬惡可能要癌變的息肉揪出來,還是值得忍一哈。
這里要給大家說清楚,沒有一種檢查、手術方法是完全對身體無害的。再說了,做腸鏡檢查、腸鏡下息肉切除術是為了防止息肉癌變得嘛,你們平時說起癌癥就嚇得遭不住,在這種保命的關鍵時刻,咋個又虛了喃?
另外,不管是胃鏡還是腸鏡已經開展很多年了,技術非常成熟且相對安全,尤其是無痛胃腸鏡睡一覺就完成了,即使是切除息肉也只是微創手術,術后恢復也很快的。
雖然天生、遺傳那些因素我們還沒有辦法干預,但目前研究發現腸息肉的發生跟生活方式也有比較大的關系,所以,預防腸息肉需要從下面這幾方面注意:
“醫生,閉到眼睛都曉得你說的都是這些,簡直莫得創意!”
你們還是太年輕啊,我的話還沒說完得嘛!預防腸息肉、腸癌的發生,還需要注意一點——減少紅肉和加工肉的攝入,意思就是說,過年隨時擺上飯桌的香腸、臘肉、板鴨,都!要!少!捻!
1. Tonya Kaltenbach,Joeseph C.Anderson,Carol A.Burke,et al.Endoscopic Removal of Colorectal LesionsdRecommendations by the US Multi-Society Task Force on Colorectal Cancer.GIE.2020.91:486-519
2.Monika Ferlitsch,Alan Moss, Cesare Hassan,et,al.Colorectal polypectomy and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 European Society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ESGE) Clinical Guideline.Endoscopy.2017; 49: 270–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