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做了16個腸鏡,發現2個癌9個瘤!腸癌為什么會這么高發? 前段時間,有一位在肛腸外科工作的醫生,曾在網絡上感嘆,一天內做了16個腸鏡,這其中發現了2位腸癌患者、9個腺瘤性息肉患者,這概率有點嚇人! 沒錯,腸癌近些年已經進入了高發期,它的病發率甚至是超過了胃癌,成為了我國最為高發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僅僅是2020年一年的時間,我國新確診的腸癌患者就達到了56萬人! 那么問題來了,是什么促使了腸癌病發率迅速增高,背后因素到底是什么呢? 1、飲食別忽視 有一項關于腸癌的調查研究表明,越是經濟發達、接觸西式飲食文化的地區,腸癌病發率也就會越高。而相反的,經濟貧困地區,腸癌病發率要低得多。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我們飲食結構越來越西化、飲食水平越來越高,高脂肪、高熱量、高蛋白充斥三餐; 而高脂肪、低纖維的飲食結構,恰恰就是促發大腸癌的幫兇。根據2019年美國一項研究表明,高脂肪飲食就如同腸癌的助燃劑一般。因為高脂肪飲食在腸道內分解時,容易產生甲基膽蒽和不飽和多烴等強致癌物質。且低纖維飲食極容易造成便秘出現,大量有害物無法及時排出、反復和腸道黏膜接觸,繼而增加了腺瘤、癌變出現的幾率! 2、老齡化問題 不得不說,我國倒退幾十年之前,計劃生育非常成功,但是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國民老齡化的弊端也逐漸暴露了出來,且近些年由于經濟、醫療水平上漲,我國人口的平均壽命也在逐漸增加。而老齡化、衰老,恰恰也是腸癌高發的因素之一; 雖說目前腸癌逐漸表現出了年輕化趨勢,但大腸癌患者仍然以中老年為主,特別是45歲以上人群,腸癌發病率較高。這與腸道功能衰老、便秘、免疫機能降低、腺瘤性息肉病發等多重因素有關。也正因如此,臨床建議45歲以上人群,無論是否有腸癌家族史,都應定期進行腸道健康篩查,以免患癌而不自知的問題出現。 3、遺傳基因 腸癌并不是一種遺傳性疾病,但是后代卻可能會攜帶腫瘤易感基因,而一旦攜帶這種基因,在共同生活環境、飲食條件之下,自己患腸癌的幾率也會高于沒有遺傳基因的人群。除此外,有一種遺傳性疾病也與腸癌有關,它就是遺傳性腺瘤性息肉。 這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攜帶這種基因的下一代,可能在青少年時期腸道內就會出現多發性腺瘤,腺瘤數目甚至能達到上百個。如果沒有及時進行治療,那后期癌變率幾乎就等于100%,這也是腸癌出現家族聚集的重要因素! 4、慢性腸道疾病 上文中已經提到了家族腺瘤性息肉病,而除了這種腺瘤之外,因其他因素造成的腺瘤,也可能會發展為癌變。根據臨床數據顯示,我國大腸癌患者中,有近95%都是從腺瘤性息肉發展而來的。除此外,長期患有慢性潰瘍性腸炎,也是促發大腸癌的原因之一! 總的來說,當今腸癌病發率水漲船高,主要就和以上四大因素有關。當我們無法改變年齡衰老、遺傳基因等客觀事實時,就只能通過后天入手預防、降低患癌幾率,比如保持健康科學的飲食、積極進行體育鍛煉、定期進行防癌篩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