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期腹瀉沒在意,24歲小伙查出晚期直腸癌!其實是一枚腸息肉惹的禍!24歲的林健(化名)是一個帥氣的小伙子,此前在中山的一家茶樓工作,因為他長期有拉肚子的毛病,以為是小毛病,一直沒有規范地檢查治療過,直到最近腹痛、便血嚴重,才去醫院做了腸鏡檢查,結果已經是直腸癌晚期,且已經轉移,失去了寶貴的手術機會。 林健說:有時候痛到啊,就是痛到自己都不想治了,自己也辛苦,家里人也辛苦。 我化了二三十次化療,你知不知道,天天都在這里見到這些病人,隔兩天就死一個,我自己都覺得很害怕,我年輕,有錢治療才行。 林健住院之后,父親林先生也放棄了工作,一直守在醫院照顧他。 林健的醫藥費以及全家人的生活費,全靠媽媽王女士打工掙來的3000元來支撐。 林健的爸爸說,現在單單欠別人的錢已經有30萬元了,一共花費就差不多80多萬。 醫生說,腸癌一般發病期在45歲以上,林健才24歲,為什么會患上腸癌呢? 林健說,自己以前在茶樓工作,作息不規律,飲食習慣不好,出現腹瀉也沒有太重視,直到林健因為病情加重才去醫院做檢查。 從當時醫院的診斷結果來看,林健當時患上的是直腸息肉病,但是他并沒有及時治療,就這樣 又拖了差不多一年,當他再去醫院檢查時,發現原來的直腸息肉病已經轉變為了癌癥。 醫生介紹,80-95%的結直腸癌是息肉演變而來的,如果及時切除,就能幸免于難。 醫生介紹,他局部那里擴散得比較厲害,腹腔也都有腫瘤,而且膀胱、直腸穿透了,已經有個漏管了,大便和小便混在一起,有時候大便排出小便,小便排出大便。 目前,醫生無法對林健進行手術,只能用化療和藥物治療來減輕他的痛苦,一個原本幸福美滿的人生,就此支離破碎。 醫生提醒: 長期腹瀉是腸癌的五個癥狀之一 千萬不能忽視 1、大便出血 便血是直腸癌患者最常見的癥狀,多呈鮮血或暗紅色血液。排便習慣改變同樣是直腸癌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之一。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的增多,每日數次至十數次,多者甚至每日數十次,每次僅排少量的血液及粘液便,多伴持續性肛門墜脹感及排便不盡感。大便常變細、變形,甚至有排便困難及便閉。 2、貧血、腹痛、全身乏力與消瘦 右半結腸癌:右半結腸癌常表現出腹部腫塊、貧血、腹痛、全身乏力與消瘦等癥狀。腹痛亦是右半結腸癌患者就診的主要癥狀之一。便血與貧血是右半結腸癌的較常見的癥狀。 3、大便有粘液或膿血便 左半結腸癌:便血是左半結腸癌最常見的癥狀,約占75%。常表現為糞便表面帶有暗紅色血,易被患者發現而引起重視。也可出現粘液便或粘液膿血便。 4、肛門腫物脫出 腫物脫出是指肛緣有腫物隆起或肛管直腸內腫物脫出肛門外,有的便時脫出,便后能自行回納入肛門內;有的則便后不能回納或經常性在肛門外。很多人會把它當成痔瘡,其實很多疾病都有可能引起肛門腫物脫出,例如直腸息肉、直腸腫瘤等。 5、長期腹瀉 在多數人看來,腹瀉不算個病,但事實上,長期不愈的腹瀉背后,可能隱藏大腸、胃、肝及胰腺四個部位的惡性腫瘤危險。大腸腫瘤1/4患者存在腹瀉癥狀,有此癥狀后,一定要及時就醫。 以下八類人長期腹瀉要盡早腸鏡篩查:
最好的篩查就是盡早做個腸鏡,像林健這樣的患者,其實早期就是一枚息肉,切除并定期復查,就完全可以避免。 什么方法可以預防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說到底是吃出來的癌癥,“三高一低”和缺乏運動是主要誘因。所謂三高,就是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食物,一低就是食物中膳食纖維過低。 除了下面要說的食物和生活習慣的改變, 很重要的兩條是: 一是及時篩查結腸鏡, 普通人群,50歲前做一次腸鏡; 高危人群,45歲前(有專家認為35歲更合適)做個腸鏡。 二是戒煙戒酒。 1 .飲食要定時適量 腸癌的發生和我們日常的飲食習慣有著極大的關系。日常生活中尤其要注意晚餐不宜吃得過晚和過飽。因為晚餐吃得過晚和過飽,容易造成消化不完全,產生大量有害物質在腸道累積,大大增加了患腸癌的風險。 2 .補充維生素E 缺乏維生素E有可能誘發結腸癌。維生素E作為天然的抗氧化劑,對人體各方面都有著益處。預防腸癌,可多吃核桃、海產品、奶制品等等一些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 3 .積極運動和減肥 肥胖和缺乏運動被認為是結直腸癌的高危因素,而二者又是互為因果的。所以,運動至關重要,尤其是白領一族。 長期坐位工作而缺乏運動是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之一。 通過運動可以平衡日常飲食攝入,同時可以幫助腸道蠕動,利于排泄,降低了有害物質在腸道中的積累,降低腸癌的發病幾率。 4.多吃富含維生素D與鈣的食物 研究人員發現鈣的攝入量與結直腸癌的危險呈負相關,而維生素 D有潛在的抗癌作用。 由于鈣對脂類具有高度親和力,可以結合腸道中的長鏈脂肪酸和次級膽酸,減少脂質對細胞的損傷,防止腸上皮細胞的突變。因此具有拮抗高脂飲食對結腸癌的促發作用。 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魚肝油、動物肝臟、蛋黃、奶制品、蝦皮、豆類、綠色蔬菜、芝麻醬、海帶、發菜等。 5.多吃富含葉酸的食物 葉酸也就是維生素B9,研究發現,增加日常飲食中的葉酸攝入量,提高血清葉酸水平能顯著降低結腸癌的發生率。 建議成人每天補充葉酸400微克左右。 富含葉酸的食物有動物肝腎、雞蛋、豆類、酵母、綠葉蔬菜、水果、堅果等。 6.多食富含硒的食物 有學者在一項硒與安慰劑的對照研究中發現,每天補充硒200微克,可以使結腸癌的發生率降低58%。 富含硒的食物有海產品、動物肝腎、肉類以及富硒土壤中生長的谷物、堅果等。 7.增加水果、蔬菜和膳食纖維 專家通過分析飲食結構后發現,膳食纖維的攝入量與結腸腫瘤的發生率呈負相關,每天攝人35克以上的纖維素,可使結腸癌的發生率降低40%。 此外,大蒜、洋蔥、韭菜、蔥中含有的硫醚;柑桔類含有的萜;葡萄、草莓、蘋果中含有的植物酚以及胡蘿卜、薯蕷類,西瓜中含有的胡蘿卜素,都被認為是能夠抑制突變,具有抗癌作用。 因此在平時的飲食,應該盡量多攝入蔬菜、全谷物、水果、纖維素,合理飲食,以減少結直腸癌的發生。 8.少吃高脂食物 研究表明,總的能量攝入與結直腸癌危險性有關系,無論攝入的能量是蛋白質、脂肪還是碳水化合物。減少能量的攝入有可能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病率。 同時,減少脂肪與紅肉攝入,結直腸癌的發生與動物脂肪和肉類密切相關,有研究表明高脂攝入者結直腸癌發生風險是低脂者的3.26倍。 減少食物中脂肪的含量,特別是盡量少吃煎烤后的紅肉類,有助于減少結直腸癌的發生機會。 9.十字花科蔬菜 十字花科家族中的蔬菜都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含量也很多。此外,十字花科蔬菜中的各種強效抗氧化物質,能幫助我們消除體內污染,加快自身的排毒過程。 它們還含有被稱為硫配糖體的天然化學物質,能排除各種毒素,包括致癌物質。一項研究表明,每周吃三次十字花科蔬菜能將患結腸癌的風險性降低60%。 10.高鈣食品 紐約斯隆—凱特林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曾對結腸癌、直腸癌高危人群調查發現,有意識通過膳食補鈣2~3個月,腸道細胞分裂速度減慢,降低腸癌發生。
鈣質可吸收和結合腸道中脂肪酸、膽汁酸等致癌物;鈣質還會影響細胞生化反應,調控細胞生長,從而起到預防腸道腫瘤的作用。 而且,每天從飲食中攝取超過412毫克鈣質,從補鈣產品中攝取至少800毫克鈣質的女性,患腸癌風險降低46%。 11.阿司匹林 迄今為止發表的大量流行病學研究已經證實了阿司匹林對于結直腸癌的預防作用。 2018年,美國將小劑量阿司匹林作為結直腸癌預防的一線用藥,推薦劑量75-100mmg/天,建議人群為55歲以上,且服用3-5年才會獲得收益。 12.積極治療癌前病變 潰瘍性結腸炎、慢性結腸炎、結直腸腺瘤性息肉患者、有結直腸癌或腺瘤的個人或家族史者,結直腸癌發病風險增高,通過普查與隨訪,盡早切除腺瘤,治療結腸炎,可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死亡率。 尤其是對于有家族史者,通過遺傳學檢查,篩查高危人群,進行結腸鏡檢查,是結直腸癌預防工作的重要方面。 文章轉自:胃腸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