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條件越好,越容易得大腸癌!醫生說出了真相,并呼吁大家立即采取行動說起癌癥的病因,目前來說多數癌癥的病因還沒有完全弄清楚,也正因為如此,針對病因的一級預防效果也就很有限。不過呢,這并不是說我們就“無所作為”。其實,很多常見癌癥的發病風險因素還是相對比較明確的,針對這些風險因素采取措施,就能降低患癌風險。 就大腸癌來說,想要預防大腸癌,或者更準確地說降低大腸癌的發病風險,就要先了解大腸癌相關的危險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遺傳因素。在約20%的大腸癌患者中,遺傳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即所謂的家族遺傳性,這在結腸癌尤其表現明顯,也就是說,結腸癌與遺傳因素相關的概率比直腸癌要更為常見。 2、飲食因素。大腸癌作為消化道惡性腫瘤,與飲食因素有很大關系,研究顯示,高動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纖維飲食是大腸癌高發的風險因素。 3、癌前病變/疾病。比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息肉病、腺瘤等。相當部分的結腸癌起源于結腸多發性息肉,其癌前期病程約為5-20年左右。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25歲時惡變率近10%,到30歲時達50%,50歲以前幾乎100%惡變。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有助于我們有針對性采取措施。 4、其他因素。比如環境因素,缺鉬,職業因素石棉長期接觸,不良生活方式(缺乏體力活動、久坐,超重肥胖等)。 大家有沒有發現,飲食因素中的“高動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纖維飲食”,以及其他因素中的“不良生活方式(缺乏體力活動、久坐,超重肥胖等)”,這些是典型的所謂“富”生活,也因此,大腸癌屬于所謂的“富癌”,肉吃得多,粗纖維食物吃得少,久坐,運動少,肥胖....經濟發達地區和大城市,大腸癌更高發。 了解了這些大腸癌發病相關的危險因素,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采取措施,盡量避免接觸或暴露在這些危險因素中,從而“防患于未然”,比如: 1、針對遺傳因素,我們似乎采取不了什么措施,但對于有家族史的人,要更重視篩查,并更積極做好不良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干預。 2、針對飲食因素,這是我們最能把控的因素,比如合理安排膳食,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和粗纖維食物、適量攝取鈣鉬硒,避免高動物蛋白、高脂肪飲食。 3、針對癌前病變/疾病,要積極干預,或進行治療,或做好復查監控。 4、針對其他因素,也同樣是可控的因素,比如不吸煙、不酗酒、不久坐,適當參加體力活動、控制體重和防止肥胖等等。 一項研究指出,5種健康生活方式可降低結腸癌風險,包括:健康的體重;腹部脂肪含量較低;定期鍛煉;不吸煙、控制飲酒量;合理平衡的飲食習慣(多攝入蔬菜、水果、魚、酸奶、堅果、纖維含量高的食物,少攝入瘦肉及肉制品)。(BMC Med. )該研究鼓勵每個人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為預防癌癥作出積極貢獻,生活方式越健康,患癌風險越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