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個大規模研究發現:腸癌年輕化的原因——愛喝酒,愛吃紅肉,沒有吃阿司匹林,學歷低近十年來,50歲以下人群的結直腸癌發病一直呈上升趨勢。 年輕腸癌患者尤其難治,因為它大多惡性程度高,而且更容易轉移。 盡管迄今為止尚未進行大規模調查,但飲食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一直被認為是造成這種情況增加的因素。 一項對13項研究的數據進行的新分析,探索了早期發病病例增加背后的非遺傳因素。 總的來說,美國腸癌死亡率和發病率自1999年以來一直在穩步下降,但這主要是發生在50歲以上人群中,而在50歲以下人群中,腸癌正在以每年2%的增長。
早發的結直腸癌比晚發的疾病更容易導致不良后果。因此,美國癌癥協會一改之前50歲時開始進行結腸直腸癌篩查的建議,把篩查年齡提前到了45歲。
發表在《JNCI癌癥光譜》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調查了導致腸癌年輕化的非遺傳因素。
研究發現,大量食用紅肉和酒精以及受教育程度較低,與早發結直腸癌有關。沒有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體抗炎藥(NSAIDs)的人也更容易患此病。
過去50年的飲食和行為變化 早發性結直腸癌的增加主要指的是1970年以后出生并在2020年年滿50歲的人。
在這半個世紀里,人類的飲食習慣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我們吃了更多的深度加工食品,比如雞塊、加工火腿、即食速凍食品,以及高精制面包;喝了更多的軟飲料和酒;水果和蔬菜吃得更少了,這導致了纖維、葉酸和鈣的攝入量不足。
這些飲食變化伴隨著更多的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更高的身體質量指數(BMI)。
科學家們認為,這些變化可能是該疾病上升的一個因素。它們已經被證實與包括糖尿病在內的其他疾病的發病率增加有關。
這項新研究是首次大規模調查早發性結腸直腸癌與這些因素以及其他因素之間的可能關聯。
研究發現腸癌年輕化的四個原因 研究人員分析了13項基于人群的研究數據,這些研究來自三個來源:結腸癌家庭登記、結直腸癌跨學科研究和結直腸癌聯盟的遺傳學和流行病學。
一組數據集中于50歲以下的3767例結直腸癌患者,以及4049名對照組患者。另一項研究研究了50歲以上的23437例老年癡呆癥患者,以及35311例對照。
每個病例都是通過醫療記錄、病理報告或死亡證明確診的。
研究人員發現,早期結直腸癌與以下幾個因素關系最為密切:
研究人員還發現,低纖維攝入量與直腸癌的關系比與結腸癌的關系更密切。
此外,該研究發現在模型中對年齡,性別,腸癌家族史和總能量攝入量進行了最小調整的模型中,發現了大腸癌早期發作與葉酸,纖維和鈣攝入不足之間的聯系。
一旦這些因素在一個更全面的非遺傳因素模型中進行評估,該模型包括了所有潛在的混雜因素,如紅肉消費、吸煙和酒精攝入,相關性就會降低。而葉酸和鈣則變得沒有統計學意義。
吸煙、高BMI和糖尿病史與早發結直腸癌無關。不過,它們和晚年患結直腸癌有關。 腸癌早篩的手段及頻率? (A)推薦意見1:結腸鏡是結直腸癌篩查的金標準。推薦每5~10年進行1次高質量結腸鏡檢查。 (B)推薦意見2:FIT適用于結直腸癌篩查,其對結直腸癌診斷靈敏度較高,但對癌前病變靈敏度有限。推薦每年進行1次FIT檢查。 (C)推薦意見3:乙狀結腸鏡可用于結直腸癌篩查,其對遠端結直腸癌的靈敏度、特異度均較高。推薦每3~5年進行1次乙狀結腸鏡檢查。 (D)推薦意見4:結腸CT成像技術在特定條件下可用于結直腸癌篩查,對結直腸癌和癌前病變具有一定的篩檢能力。推薦每5年進行1次結腸CT成像技術檢查。 (E)推薦意見5:多靶點糞便FIT-DNA檢測在特定條件下可用于結直腸癌篩查,其對結直腸癌和癌前病變具有一定的篩檢能力。推薦每3年進行1次多靶點糞便FIT-DNA檢測。 參考來源: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understanding-the-rise-in-early-onset-colorectal-cancer |